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氏原螯虾DNA为材料,对AFLP分析中的基因组酶切时间、选择性扩增中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Mg~(2+)浓度等3个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因组用EcoR I和MseI双酶切5h,选择性扩增的PCR反应体系中Mg~(2+)1.5 mmol/L是进行克氏原螯虾AFLP分析的最佳反应条件,能够得到丰富稳定的带纹.而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对选择性扩增没有明显影响.该体系的构建为AFLP技术在克氏原螯虾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给GIS技术的应用注入无尽的活力,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扩展。本介绍南京市玄武湖综合治理水质调度中GIS技术的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数据编辑、信息查询、数据库管理、统计制图、空间分析、专业模型应用等功能开发一个实用、可靠的适合数值模拟的系统,能为实际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环太湖丘陵地区选择4种有代表性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磷素随地表径流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各场降雨水相总磷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呈对数正态分布。悬浮颗粒态磷是水相磷素迁移的主要形态,占水相总磷的76%~89%,其浓度主要由表土总磷含量及地表径流量决定;而溶解态磷(DP)主要与表土中的有效磷含量以及径流与表土相互作用深度有关。溶解态无机磷(DIP)占溶解态磷的57%~85%,竹林的DIP浓度最高。菜地径流的有机磷含量(DOP)明显高于另外3种土地利用。不同土地利用下溶解态和悬浮态磷的迁移通量分别为23~92.7mg·m^-2·a^-1和113.4~364.3mg·m^-2·a^-1,与地表径流量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究适宜在贵州油菜产区开展与轻简化直播相配套的硫肥使用量对油菜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2015—2016年,在贵州省铜仁学院试验基地,以华杂9号、中双1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硫肥施用量水平进行试验,硫酸钙施用量分别为0、15、30、60 kg/hm~2。结果表明,华杂9号、中双11号的单株分枝角果数、主茎角果数、单株总角果数、千粒质量、每角粒数、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等参数均在施硫量为30 kg/hm~2或15 kg/hm~2处理下达到各自的最高值;硫肥的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效率在2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硫肥处理间差异显著,试验中硫素利用效率较高的处理的施用量为15、30 kg/hm~2,随着硫肥施用量增大,其硫肥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不施硫或施硫量较高的60 kg/hm~2处理均不能使油菜的生长获得较好的产量相关性状参数。从试验结果可得出,贵州地区硫肥的推荐使用量为15~30 kg/hm~2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大豆萌发过程中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豆在浸泡、萌发两个过程中谷氨酸脱羧酶(GAD)的活力变化。通过测定大豆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变化,间接测定大豆中GAD的活性。结果表明,大豆在25℃,浸泡10h,大豆中的GAD活性达到浸泡中最高水平,酶活性为2.45U。浸泡后的大豆在30℃,萌发40h时,酶活性达到萌发中最高水平,为1.28U。大豆在浸泡和萌发两个状态下,GAD活性较储藏期都有很大提高,且浸泡时酶活总体水平高于萌发期酶活总体水平,其中大豆GAD在25℃,浸泡10h时活性最高,为2.45U。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客观分析了杨干象的识别、危害及防治,对预防该虫的发生及蔓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甜瓜(Cucumis melo var.reticulatus Naud.)种苗生长与形态建成对环境温度的要求,研究了甜瓜种苗生长、形态与累积热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累积热量单位驱动的甜瓜幼苗形态和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结果表明幼苗生长至三叶一心期过程中,株高、茎粗与累积热量单位呈线性相关关系,子叶和真叶的长、宽、面积均与累积热量单位呈logistic曲线关系,干物质积累随累积热量单位增加呈指数增长。用独立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线性回归系数均接近1(R20.98),表明模型的预测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目前推广的水稻膜下滴灌旱作种植方式基础上,在寒地研究其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出高产高效水肥优化组合方案,为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水肥管理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龙粳31号和空育131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87,15kg/hm2的处理能够增加两品种的穗数/m2;膜下滴灌的两种水分、肥料处理对两品种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膜下滴灌处理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其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高于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6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两品种的表现为一致的。膜下滴灌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6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同时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70,12kg/hm2的处理两品种的经济产量均为最低。空育131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同时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87,15kg/hm2的处理最适合膜下滴灌旱种;龙粳31号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同时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70,12kg/hm2的处理最适合膜下滴灌旱种。[结论]不同品种对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的反应不同,膜下滴灌旱种处理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耕地利用潜力是耕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3个产能层次间的差距。研究其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对于西部生态脆弱区耕地产能提升和粮食安全维护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和2009~2011年耕地等级变化监测的外业调查成果,采用逐步回归法对达拉特旗耕地利用潜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限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乡镇中吉格斯太镇的理论利用总潜力最低,昭君镇最高,呈现扩大趋势;可实现利用潜力总体呈现北部和西部高,南部和东部低,乡镇中展旦召苏木最低,昭君镇最高,呈现缩小趋势。灌溉次数、水源、侵蚀和污染状况是耕地理论利用潜力的4大限制因子,实际单产、地形、是否受灾、灌溉水源、剖面构型、机械投入和灌溉方式是可实现利用潜力的7大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