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萌  黄朝宇  郭涛  武宽  韩哲 《北京医学》2015,37(6):561-563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阻滞在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自发性气胸术后镇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接受择期患侧单操作孔VATS探查和肺大疱切除术,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肋间神经阻滞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5 ml在切口所在肋间及其上下各1个肋间的椎旁阻滞肋间神经;B组为肋间神经阻滞+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方案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200 mg+芬太尼20 μg/kg+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16 mg;C组为单纯PCIA,方案同B组.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2、6、24、48 h(T1~T4)在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B组和C组术后各时段静脉镇痛泵用量,及额外要求注射盐酸哌替啶的患者例数及用量.结果 除A组T3时点静息状态外,A组和B组患者在术后T1~T3时点静息及活动状态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尤以T1和T2时点为明显;T4时点B组和C组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但B、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PCIA是胸腔镜自发性气胸手术后比较满意的镇痛方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自发性气胸手术后24 h内的急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PCIA.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远志皂苷元对全脾切除术后发生术后认知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老年大鼠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 方法 14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配到7个组,每组20只。对照组C组(group C)无需经历手术。其余120只大鼠均需手术,并分为单纯手术组(group S1、S3、S5)及术后远志皂苷元治疗组(group T1、T3、T5)。术前所有大鼠均进行为期5天的Morris水迷宫(MWM)训练。训练后,单纯手术组(group S)进行全脾切除术,术后不予以远志皂苷元治疗,而治疗组(group T)术后均予以远志皂苷元治疗,在术后第1、3、5天均进行MWM。术后第1、3、5天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和信号通道相关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在全脾切除术后第1天,S组、T组在水中滞留的时间、游到平台的距离、炎性细胞因子和信号通道相关的mRNA表达水平都明显高于C组(P<0.05)。但是T组升高的程度却远小于 S组(P<0.01)。T组在术后第3天、 S组在术后第5天上述3个特性与group 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大鼠全脾切除术可导致短暂性认知缺陷,远志皂苷元治疗可显著改善上述短暂性认知缺陷,其机制可能与其明显抑制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和信号通道相关的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快通道麻醉在ASAⅡ~Ⅲ级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ASAⅡ~Ⅲ级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择期手术50例,年龄62~89岁,ASAⅡ~Ⅲ级,手术时间1~3h。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CⅠ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Ⅰ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间的时间,并观察术后是否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术后躁动、肌肉僵直等不良反应。结果TCI组患者较Ⅰ组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间的时间均早,并且术后不良反应低。结论与静吸复合全麻相比,在ASAⅡ~Ⅲ级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黄朝宇  陈素丽  郭涛  苏莉 《西部医学》2019,31(1):100-104
【摘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老年鼻内窥镜患者术后恢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全麻下行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药物给予方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30例和对照组(C组)30例。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ug/kg,然后以02~05ug/kg/h静脉持续泵入,手术结束前30min停药。C组以相同方法给予同等剂量的09%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1)、 手术开始后1h(T2)、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各个时间点的心率、 平均动脉压。术后苏醒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 拔管时间),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认知功能状况,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C组患者T1、T3时血压、心率明显高于T0(P<005),D组患者T1、T3时血压、心率与T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1~T3时C组血压、心率均明显高于D组(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和SAS评分都明显高于D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未使用药物时其MMSE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4h MMSE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C组患者降低程度较D组更明显。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667% vs 1333%)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麻醉诱导前15分钟给予右美托咪定05ug/kg,然后以02~05ug/kg/h静脉持续泵入,能有效减少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减轻病人术后躁动,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增加苏醒期并发症,可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ASAⅡ~Ⅲ级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择期手术50例,年龄62~89岁,ASAⅡ~Ⅲ级,手术时间1~3h。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CⅠ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Ⅰ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间的时间,并观察术后是否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术后躁动、肌肉僵直等不良反应。结果TCI组患者较Ⅰ组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间的时间均早,并且术后不良反应低。结论与静吸复合全麻相比,在ASAⅡ~Ⅲ级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OPCAB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OPCABG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氨甲环酸组)与B组(对照组),每组30例,在切皮时分别开始静脉缓慢滴注氨甲环酸20 mg/kg和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时间大于30 min,记录围术期出血量、输血情况、D-二聚体以及其他相关凝血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和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输血人数以及术毕心包和纵隔引流量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D-二聚体值均明显增加,但A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B组(P<0.05);术后引流量、输血量与B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术后无显著延长(P>0.05);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纤维蛋白原(Fib)B组术后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A组则无显著性变化;两组血小板数量均明显降低,组内差异显著,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严重低血压、异常出血、肾功能不全以及过敏反应。结论 OPCABG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抑制术后纤溶亢进,改善术后早期低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术中干预加温对于儿童癫痫手术麻醉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儿童癫痫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干预加温组)与B组,每组45例,通过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术中保暖对于儿童癫痫手术术中癫痫灶定位以及麻醉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均采用异氟烷、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麻醉深度调控满意,顺利完成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检测定位,术后癫痫得到控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以及术中平均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连续体温监测显示B组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体温下降,最低为33℃;术毕寒战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儿拔管时间短于B组(P<0.05);A组中无或轻度躁动的比率优于B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低氧血症、喉痉挛、反流误吸、低血压、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儿童难治性癫痫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大,容易出现术中低体温,术中保暖可有效避免低体温,减少寒战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拔管期躁动,有效提高了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喉罩通气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手多汗症行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喉罩组)与B组(双腔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A组在手术者打开左右胸腔前暂停呼吸机,打开喉罩管接头,使喉罩导管与大气相通,手术中采用低潮气量(3~4 mL/kg)通气完成手术操作。B组分次行左右侧单肺通气下完成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记录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并观察2组患者有无反流误吸情况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等。结果:喉罩置入一次成功率100%,喉罩置入较气管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明显缩短,2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均未发生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蓄积,SPO2、PetCO2均在正常范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插气管双腔管和拔除气管双腔管时,血压增高、HR加快明显高于A组(P<0.05)。A组躁动、呛咳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可确保气道通畅,低潮气量通气时不仅术野暴露清楚,也可保证基本的通气量,与双腔支气管插管比较,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时具有操作容易、管理简单、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