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血管内超声 ( IVUS)相比较 ,探讨压力导丝在评价冠脉内支架置入即刻效果 ,指导优化支架置入中的作用。方法  5 1例患者置入冠脉内支架后先后予血管内超声和压力导丝检测判断是否达到相应的理想支架置入标准。若未达标准 ,则进一步采用更高压力同样球囊或更大球囊再扩张。结果 支架置入后 IVUS判断 3 1例达到标准 ,不需再扩张 ,15例不满意者再扩张支架 ,支架内截面积增加 2 4 .3 % ( P<0 .0 5 ) ,最终 4 1例 ( 89% )得到满意 IVUS,5例因超声导管未跨过支架无超声资料 ;压力导丝检测 3 5例达到标准 ,不需再扩张 ,16例不满意者再扩张支架最终 4 5例 ( 88% )得到满意结果 (心肌部分血流储备 ,FFRmyo>0 .90 )。血管内超声和压力导丝两者在判定理想支架置入方面有很好的相关性 ,符合率达 90 %。以血管内超声检测作金标准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 ROC)计算心肌部分血流储备 FFRmyo预测理想支架置入的最佳临界点为 0 .90。结论 压力导丝是指导冠脉支架置入更方便、安全的有效手段 ,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类常见的心律失常 ,发病率约 0 .2 5 %。主要类型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相对较少。1 发生机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由房室结内双径路构成 ,其常见类型为慢—快型折返 (顺向型折返 ) ,少见的有快—慢型折返 (逆向型折返 )和慢—慢型折返。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由房室结和旁道(隐匿性或显性 )构成 ,其中多数是房室结顺传和旁道逆传的顺向型折返 ,而经旁道顺传和房室结逆传的逆向型折返较为少见 ,由一条旁道顺传和另一旁道逆传的折返更为罕见。房性心动过速的发…  相似文献   
3.
刘思泰  邓燕  王华  傅航  黄德嘉 《微循环学杂志》2006,16(1):17-19,22,F0004
目的:探讨腺苷对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复流的保护作用,以及这种保护作用与腺苷对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影响的关系。方法:制作离体兔心急性心肌梗死模型。30只兔心随机分为三组:A:假手术组,B:心肌梗死再灌注组,C:腺苷+心肌梗死再灌注组。分别取灌流开始5min和再灌流90min时冠脉流出液2ml,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含量。灌流结束时,测量无复流区域面积的百分比,并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1)A组灌流开始与结束时和B组、C组开始灌流时冠脉流出液中LDH、CK含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B组各项化验指标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3)灌流结束时,B组与C组相比NO的降低和ET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4)C组和B组比较无复流区域面积百分比明显缩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腺苷对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复流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腺苷升高NO和降低ET的作用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经主动脉移植干细胞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心肌梗死或/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脏干细胞移植是一项颇有应用前景的新的治疗技术。但是,对于非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目前所采用的移植路径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试验拟研究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封堵主动脉窦上部经主动脉根部移植干细胞是否可行。阿霉素所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兔模型,采用双球囊封堵主动脉窦上部经主动脉根部自体移植骨髓单核细胞,4周后评价心功能。在封堵主动脉窦上部经主动脉根部移植干细胞时,无1例因移植手术死亡。双球囊充盈时造影显示,主动脉窦显影良好,大部分情况下,左、右冠状动脉可显影。骨髓单核细胞移植4周后,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明显(P=0 .0 34)。所以,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封堵主动脉窦上部经主动脉根部移植干细胞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脂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荧光漂白后回复技术,观察HDL,LDL及维生素对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结果:培养条件下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可形成功能性的间隙连接。LDL组的荧光回复率分别为6.691±2.634,4.153±2.125,2.441±0.720,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组及维生素C组的荧光回复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DL+HDL组的荧光回复率分别为3.500±0.890,4.339±1.126,5.243±1.278,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DL+维生素C组的荧光回复率分别为3.959±1.088,4.974±1.194,8.673±2.488,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LDL对内皮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HDL与维生素C可改善之。LDL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之一可能是抑制了内皮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但亦有可能这仅是内皮细胞对损伤的一种代偿反应。而HDL及维生素C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间隙连接的通讯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作者观察了30例ⅡB型高脂血症患者在给予洛伐他汀口服8周前后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发现用药8周后TC及LDL-C明显降低(P< 0.05),TG、HDL-C、VLDL-C变化不大(P> 0.05)。空腹血糖(FPG)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较用药前升高(前者P< 0.05)。空腹胰岛素(FPI)及服糖后2 小时胰岛素(2hPI)也较治前增高(后者P< 0.05)。空腹血糖与空腹胰岛素乘积的倒数〔(1/(FPG×F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餐后2小时血糖与餐后2 小时胰岛素乘积的倒数〔1/(2hPG×2h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长期使用该药,对2B型高脂血症患者有可能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地高辛联用美托洛尔和联用地尔硫(艹卓)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方法选择CHF伴慢性AF 81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42例)和地尔硫(艹卓)组(39例),两组均常规使用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抗凝剂,美托洛尔组加用美托洛尔(12.5~50.0 mg/d)而地尔硫(艹卓)组加用地尔硫(艹卓)(45~90 mg/d),观察两组的短期疗效并随访2年期间因心脑血管事件的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均能显著降低静息心室率和运动前后即刻心室率差值(HD)(P<0.01)及增加6 min步行距离(S)和每搏量(SV)(P<0.05)并且显著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P<0.01),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2年,美托洛尔组和地尔硫(艹卓)组相比,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较低(52.38%对76.92%,P<0.025),病死率亦较低(38.10%对61.54%,P<0.05).地尔硫(艹卓)组存活的病例、NYHA分级、S、S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美托洛尔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利尿剂、ACEI、抗凝剂治疗的基础上,地高辛联用美托洛尔其短期疗效与联用地尔硫(艹卓)相近,但远期预后却明显优于地尔硫(艹卓).  相似文献   
8.
心脏交感神经重构与心律失常:新兴领域的当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脏内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十分广泛,近年发现许多心脏疾病伴有交感神经分布、密度改变的现象,并与心律失常发生、疾病预后都有密切的关联。交感神经重构与心肌组织重构、电重构相互影响,可能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基础。对交感神经重构进行干预可能成为将来新的一个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一种新兴的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AS)介入治疗技术。与传统的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相比,TAVI无需进行开胸和体外循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突出优势。 TAVI的出现给大批因存在禁忌证而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因高龄、心功能差及并发多系统疾病等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已完成的随机对照试验为TAVI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充分依据[1]。但在实际应用中,临床医生面临的患者远比随机对照试验所纳入的患者复杂。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TAVI 的“标签外使用”逐渐增加,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在外科手术中的中危主动脉瓣狭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外科生物瓣退化等既往被排除于随机对照试验之外的患者进行TAVI的报道。本文将通过简要介绍及分析针对不同患者群体进行的重要TAVI研究,呈现TAVI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简称APF)为一罕见先天畸形,现报告经手术证实为APF二例如下: 例1 女,20岁。因“活动后紫绀15年”于1991年10月16日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问闻及Ⅳ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P_2亢进;周围血管征阳性。胸部X线片:肺血增多,双室增大,右下肺动脉增粗,远侧稍细,主动脉结正常。二维超声心动图:双房、室扩大,肺动脉内径增宽,室间隔未见室水平。多普勒提示室间隔缺损,于主肺动脉内探及肺血增多及肺动脉高压频谱。ECG:窦性心律,右室肥厚伴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