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Modic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Roos等率先报道在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的MRI中发现邻近终板区域的椎体信号改变.1988年Modic等系统描述了存退变的腰椎间盘终板及终板下骨质MRI信号改变的类型、分型标准及组织学变化.随着MRI在腰椎退变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广大学者将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s,DDD)中终板及终板下骨质MRI信号的改变称之为Modic改变.近年来对Modic改变的研究方兴未艾,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1侧块C2椎板螺钉固定与后路C1-2关节螺钉固定的牛物力学性能,为枢椎交叉椎板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标本(C0-C4)10具,男6具,女4具,平均年龄58岁(50~72岁).分别制备成C1-2完整状态的模型(M0)、C1-2失稳的模型(M1)、C1,侧块螺钉C2交义椎板螺钉固定模型(M2)及后路C1-2关节螺钉固定模型(M3),进行三维生物力学测试,记录各组模型在屈伸、轴向旋转和侧屈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结果 屈伸模式下M0、M1、M2、M3的ROM和NZ分别为:(20.4±9.2)°、(10.4±5.8)°;(46.3±17.2))°、(34.5±14.1)°;(4.1±0.9)°、(1.9±0.8)°;(4.3±1.0)°、(2.1±0.7)°.轴向旋转模式下 M0、M1、M2、M3的ROM和NZ分别为:(65.3±12.9)°、(40.8±11.2)°;(91.7±10.5)°、(72.3±12.6)°;(8.9±2.1)°、(4.7±1.8)°;(8.4±2.5)°、(4.4±2.3)°.侧屈模式F M0、M1、M2、M3的ROM和NZ分别为:(11.5±4.3)°、(7.2±3.2)°;(35.0±12.9)°、(21.9±11.8)°;(2.9±1.1)°、(1.4±0.8)°;(2.5±1.4)°、(1.3±1.0)°.在三维运动模式下M2和M3力学稳定性均明显优于M1和M0,然而M2和M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1侧块C2椎板螺钉固定拥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作为C1-2关节螺钉固定的良好替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藻酸盐凝胶不仅在体外培养细胞使用,还可应用于体内组织工程修复.实验以藻酸盐凝胶为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修复兔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配制1.2% 藻酸钠水溶液,进行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盐复合物的制备,观察细胞生长.②18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建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空白组和治疗组.在手术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结束时,在治疗组椎间隙,注射干细胞复合藻酸盐凝胶支架, 对照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组不予任何干预.③应用核磁共振观察椎间盘手术前后高度和T2信号变化;术后12周取材大体观察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Ⅱ型胶原含量,分光光度法测量蛋白多糖的含量,观察椎间盘退行性变修复效果.结果:18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镜下观察支架陷窝内为干细胞,生长良好;将支架行冰冻切片,观察细胞位于网络内,形态良好.②术后12周治疗组MRI测量椎间隙高度和T2信号与术前相比变化最小,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12周取材大体观察,空白组和对照组的椎间盘,髓核与纤维环不清,中央区域的髓核为纤维组织所替代.而治疗组的椎间盘轻度退行性变,组织结构尚可分清,周围未发现炎症反应,藻酸盐完全降解.④术后12周治疗组蛋白多糖含量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 < 0.05),Ⅱ型胶原含量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 < 0.05).结论:动物实验证实藻酸盐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修复退行性变椎间盘能力,藻酸盐可以做为修复椎间盘退行性变研究的生物学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组织计量学效果 ,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5组 ,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 2cm的模型 ,分别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和Ⅰ型可吸收胶原海绵 (ACS)对各组移植骨进行处理 ,其中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ACS ,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C组植入异体骨 +ACS ,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 ,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 1 2周处死动物 ,移植骨和宿主骨远、近结合部及移植骨中段分别取材 ,做不脱钙磨片 ,在荧光显微镜和普通光镜下测量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结果 :A组在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等方面均优于B、C、D组 ,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 2和ACS复合移植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 ,能平衡骨吸收 /骨形成活动 ,移植骨愈合质量好 ,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2cm的模型,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 ACS,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C组植入异体骨 ACS,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3、6、9、12周照X线片,观察骨愈合情况并测量骨痂形成面积。术后12周处死动物,对标本进行三点弯曲力学测试,检测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结果 A组在X线表现、骨痂形成面积、三点弯曲破坏负荷、新骨形成率及骨孔隙率等方面均优于B、C、D组,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2和ACS复合移植既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又能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使用带锁髓内针治疗胫腓骨骨折 11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 4例 ,闭合性骨折 7例。结果 11例骨折均愈合 ,关节功能正常 ,无断针 ,1例Ⅱ度开放性骨折术后出现皮瓣坏死。认为带锁髓内针可有效固定骨折 ,能早期活动 ,优于普通髓内针。其固定方式及骨愈合方式与钢板不同 ,能减少局部软组织及血运的破坏。提出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葡液对冻干异体骨移植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金葡液对冻干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兔右侧桡骨造成15mm缺损模型,植入冻干异体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只。术后第10d开始,实验组局部注射金葡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行X线片、组织学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并测定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结果 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的骨代谢活性、新骨生成和血清P及AL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a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异体骨90d完全愈合,对照组仍未愈合。结论 金葡液作为一种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可有效加快冻干异体骨的愈合,加速新骨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二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二度烧伤患者50例, 按照治疗方法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观察组, n=25)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n=25)。比较2组患者治疗1、8、15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百分率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统计治疗1、15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15 d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8 d的WBC、NE百分率、血清CRP水平及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的WBC、NE百分率、血清CRP水平、VAS明显减少或降低, 创面愈合有效率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二度烧伤患者有助于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程度, 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山羊颈椎能成为人类颈椎的良好模型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山羊与人颈椎的体外三维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取新鲜成年人尸体与崇明山羊颈椎标本(C0~T1)各8具,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仪上检测两者屈曲、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等模式下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在前屈运动方式下,山羊和人C1-2的ROM分别为16.9°±5.1°和14.3°±3.2°,超过其它节段.在后伸运动方式下,山羊与人C1-2的ROM分别为20.6°±4.8°和18.7°±3.7° C0-1的ROM分别为19.3°±4.7°和18.4°±4.3°,超过其它节段.在轴向旋转运动模式下,山羊与人C1-2的ROM分别为48.60±8.6°和56.3°±8.9°.除山羊C4-7左右侧屈的NZ与人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它节段前屈、后伸、轴向旋转及左右侧屈的ROM和NZ与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崇明山羊与人颈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轴向旋转等运动模式下的ROM及NZ相近,可作为颈椎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人骨形成蛋白7基因(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hBMP-7)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后移植兔退变椎间盘,对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建立椎间盘L3/4、L4/5、L5/6退变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L3/4、L4/5、L5/6椎间盘内注射腺病毒介导hBMP-7基因转染的BMSC;对照组L3/4、L3/5、L5/6椎间盘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连续行磁共振观测椎间盘变化;12周后取材,应用RT—PCR、免疫组化检测hBMP-7的表达情况,分光光度法测量蛋白多糖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磁共振T2信号强度以及蛋白多糖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hBMP-7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实验组中的表达水平也最高。结论:腺病毒介导hBMP-7转染BMSC后,移植退变椎间盘,可使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