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目的探讨MGMT及P53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和恶性度的关系.方法对39例人脑胶质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GMT和P53蛋白的表达,观察两者的相互关系及其和肿瘤恶性度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间MGMT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区别(p=0.496745),但表达强度却明显不同(p=0.018781),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r=-0.629,p<0.05).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p=0.027648)和表达强度(p=3.5×10-118)在不同恶性程度肿瘤间都有明显差异,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575,p<0.05).MGMT的阳性表达强度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呈明显的负相(r=-0.750,p<0.05).结论 MGMT表达减弱和P53表达增强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及其恶性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接骨宝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并评价该药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先将40只兔制造骨折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接骨宝组及对照组,其中接骨宝组术后1周开始服用接骨宝口服液,对照组只服用白开水。分别在术后3周和术后5周各取10只兔进行取样,取样后进行骨折部外观比较、骨痂测量、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5周接骨宝组9只兔(1只兔在实验过程中已死亡)全部骨折部外形已接近正常桡骨形态及大小,而对照组骨折部有7只兔仍呈膨大状,只有3只骨痂部膨大明显缩小;接骨宝组骨折处横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骨宝组9只兔中有7只骨折线已消失,外骨痂改建成与健康骨形态相近似的致密性骨皮质,全部骨小梁相互连接,顺力线排列,骨髓腔已再通,并见大量成骨细胞和骨细胞,而对照组全部表现为骨折端模糊,骨折线较清晰、透亮,全部髓腔尚未再通。结论接骨宝能促进骨折后骨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Caveolin-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初发与复发之间表达的差异,探讨Caveolin-1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分子机理及具有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3例初发膀胱尿路上皮癌和37例复发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分析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 B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多形性,中等大小至大细胞弥漫浸润,其中2例有大片坏死。LEA、CD3、CD56、TIA-1、Granzyme B免疫标记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表达率100%。结论: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根据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14例AML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并复习文献,重新复查切片确诊.结果 肾AML 13例,肝AML 1例,女性13例,男性1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53.4岁;临床表现:肾AML以腰,腹痛、腹部包块,血尿为主,初诊肾错构瘤5例、肾肿块查因4例,肾癌4例;均行患肾切除术;肝AML为腹部隐痛,CT示肝肿块,拟肝癌,行肝叶切除.病理特点:AML由脂肪组织,畸形血管和平滑肌三种成分按不同比例构成,6例平滑细胞呈梭形、上皮样形、透明细胞形.结论 AML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病理检查可确诊.瘤细胞异型性非恶性诊断标准,免疫组化HMB45等标记对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iNOS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癌蛋白(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iNOS和c—erbB-2检测。结果iNOS和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和52.7%。iNOS和c—erbB-2高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0.01)。iNOS表达与c—erbB-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iNOS和c—erbB-2表达状况,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32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组织学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GIST主要发生在胃(56.25%)和小肠(31.25%),结直肠少见(6.25%)。CD117阳性表达率为93.75%,CD34阳性表达率为76.8%。结论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性肿瘤,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接骨宝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接骨宝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表达的影响和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制作40只兔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接骨宝组及对照组,术后1d接骨宝组即喂服接骨宝,对照组喂服白开水。分别于术后1、2、3、4、5周取样,随后进行组织学切片及BMP-2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BMP-2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两组在骨痂处的BMP-2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同,均为早期高后期低,用药组的BMP-2高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②接骨宝组在整个愈合过程中BMP-2的含量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结论:接骨宝能影响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的合成、分泌、分布和衰减,进而调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细胞的成熟,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折的修复和塑形,缩短了骨折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对43例会阴部乳头状赘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及人乳头状瘤病毒抗原(HPV—AS)的检测,结果诊断为尖锐湿疣(CA)29例(67.4%),其中HPV—Ag阳性24例(82.8%);湿疣样病变14例(32.6%),HPV—Ag均为阴性。赘生物肉眼分两型,第Ⅰ型菜花或鸡冠状,17例全为CA,具有典型的空泡细胞等组织相,其中15例HPV—Ag阳性;第Ⅱ型细乳头状26例,其中12例具有典型CA组织相,9例HPV—Ag阳性。另14例切片中无空泡细胞而见空泡样细胞,HPV—Ag全为阴性,诊断为湿疣样病变。  相似文献   
10.
CO_2激光治疗皮肤病1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世章 《微创医学》2010,5(1):54-55
目的观察CO2激光治疗皮肤病的效果。方法应用CO2激光手术治疗机,波长10.6μm,输出功率0~30W,凝固、气化、切割皮损。结果CO2激光治疗皮肤病17个病种,共1136例患者,其中治愈1100例,好转35例,治愈率达97%,操作简单。结论CO2激光治疗皮肤病治愈率高,疗效显著,不留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