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海马脑片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量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淀粉样蛋白 (am yloidβ- protein,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1 ,2 ] ,它系病理情况下 ,由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经历β、γ分泌酶两次加工和剪切而成 ;而正常情况下 APP通过 α分泌酶生成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 (s APP) ,因此 Aβ的产生与s APP的产生相互制约。 AD患者尸解时其大脑 Aβ含量升高而 s APP含量下降 ,证实上述说法并提示 s APP水平测定具有的重要意义。谷氨酸刺激皮质脑片、电刺激海马脑片 [3,4] 等研究表明有多种因素可以调节 s APP分泌。本实验结合递质刺激与海马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5-HT2C受体对孵育海马脑片释放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sAPP)的调节。方法应用5-HT\,特异性5-HT2C受体激动剂M-110及其特异性拮抗剂L-107孵育海马脑薄片,及Western blot技术和特异性的针对sAPP氨基末端的单克隆抗体22C11检测释放到孵育液中的sAPP。结果5-HT及特异性5-HT2C受体激动剂M-110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地显著增加sAPP分泌;而特异性5-HT2C受体拮抗剂L-107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则浓度依赖性地显著抑制sAPP分泌。结论5-HT通过激活5-HT2C受体调节孵育海马脑片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海马脑薄片孵育模型 ,考察红花黄酮对于孵育海马脑片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sAPP)释放的影响。方法 通过应用红花黄酮孵育海马脑薄片,应用WesternBlot技术,使用特异性的针对sAPP氨基末端的单克隆抗体22C11检测释放到孵育液中的sAPP。结果 红花黄酮(浓度为1.0×10-9~1.0×103μmol·L-1)对sAPP的作用则表现出明确的双向性,小剂量增加其释放,而较大剂量又抑制其释放。结论 红花黄酮对sAPP的作用显示明确的双向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持续缓慢选择性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缓慢选择性血浆置换(CPPE)和单纯血浆置换(SPE)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1例(139例次)接受CPPE的患者(CPPE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48h时血清清蛋白(ALB)、球蛋白(GL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情况,并与36例(79例次)接受SPE的患者(SPE组)做比较。结果①同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48h时血PTA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但2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同治疗前比较,CPPE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48h时血清ALB、GL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PE组则明显减少(P均〈0.01);③同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结束时TBIL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治疗结束时比,CPPE组治疗结束48h时血TBIL上升幅度为22.91%±12.50%,而SPE组为39.30%±2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PE组患者临床治愈好转率为59.16%(42/71),高于SPE组的38.89%(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3,P〈0.05)。结论CPPE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时,可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的用量,减少血清ALB、GLO、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等有益物质的丢失,延缓治疗后血清TBIL反弹的幅度和速度,提高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治愈好转率。因此,CPPE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是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解放军302医院肝衰竭治疗研究中心血液净化科为1例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尿毒症及肝硬化患者实施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例22岁男性,因企图自杀口服氨酚伪麻美芬片Ⅱ/氨麻苯美片120片(对乙酰氨基酚总剂量39g),出现恶心呕吐,服药后13h入院。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7385U/L,总胆红素(TBil)26.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5.4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23.1%;血乳酸3.9mmol/L。诊断为药物性肝衰竭。给予保肝药物,分子吸附再循环和血浆置换治疗。入院第13天患者基本恢复正常,肝功能复查:ALT 146U/L,TBil16.7μmol/L,DBil8.3μmol/L,遂出院。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2004年7月28日成功抢救1例人工肝支持治疗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患者休克早期临床表现比较特殊,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HD)是尿毒症病人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随着HD设备改进和技术提高,希望维持性HD的尿毒症病人与日俱增。如果能坚持合理的HD,不少病人能存活20年以上。目前尚无维持性HD病人护理规范。本研究对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透析科部分维持性HD病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维持性HD病人的护理需求,提供人性化护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医院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登莲 《人民军医》2009,(9):570-57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0岁。确诊血友病28年,间断输血及血制品,有家族史。2004-2005年先后发现血肌酐升高、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肝功能轻度异常等。因乏力、头晕、恶心、水肿,发展至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190/120mmHg,血肌酐1538μmol/L,予补充凝血因子Ⅷ200U(体重70kg)后转我院治疗。查体:患者全身皮肤无明显出血点,心肺无异常发现,PTA0.79,诊断为尿毒症,须急诊行血液透析治疗。因考虑当日已予补充凝血因子Ⅷ200U,故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建立血管通路后,给予2.5h诱导透析治疗,术中及术毕颈部插管处均无渗血,但术后4h开始出现渗血,给予局部持续沙袋加压及外用凝血酶止血,但渗血无改善,继续予补充凝血因子Ⅷ600U后渗血明显缓解,次日继续给予3h诱导透析治疗,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出现渗血情况。2讨论甲型血友病是先天性凝血障碍中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由于患者机体合成Ⅷ基因缺陷,导致不能或不能完全合成凝血因子Ⅷ,没有种族及地区的差异,出血是血友病的主要症状,早期替代治疗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未发生出血时患者同正常人,  相似文献   
10.
本综述对抗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情况。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较多,本主要对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阻止钙机能失调药物、减弱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药物、调节N0产生药物、对抗脑血管机能衰退药物、阻止神经元凋亡药物、对抗中枢炎性反应药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干扰Aβ产生量药物、防止Aβ斑形成药物、神经营养和生长因子等进行报道和评述。虽然在研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不少,但是,距离实际应用仍有较大差距,仍需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