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 (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技术诊断外伤性听力镫病因的价值。方法 对104例经手术证实外伤性听骨链异常致听力镫患者(共109耳)采集颞骨HRCT,并以MPR显示听骨、CPR显示听骨链,观察听骨链镫表现。结果 HRCT结合MPR及CPR对锤砧及砧镫关节脱位、半脱位和听骨骨折的检出率均为100%。109耳中,53耳(53/109,48.62%)存在锤砧关节脱位(44耳)或半脱位(9侧),24耳存在(24/109,22.02%)镫关节脱位(20耳)或半脱位(4耳);其中29耳(29/109,26.61%)同时存在锤砧及砧镫关节脱位;1耳(1/109,0.92%)锤骨颈骨折合并锤砧关节半脱位,1耳(1/109,0.92%)砧骨短突骨折合并锤砧关节脱位,1耳(1/109,0.92%)钻镫骨骨折。结论 HRCT结合MPR显示听骨及CPR显示听骨链可有效诊断外伤性听骨链镫,为明确外伤性听力下降病因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高分辨率CT(HR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HRCT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图像及MRI,观察病变侧内、中耳各解剖结构的形态,测量病变前庭导水管的径线,总结分析本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21例患者中,双侧患病18例,单侧3例,18例为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2例合并双侧耳蜗发育不良,1例合并单侧听骨链畸形.结论 综合应用HRCT的MPR、CPR图像及MRI,可更全面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及其伴发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先天性小耳畸形颞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表现.方法 对61例临床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69耳)患者颞部HRCT行MPR及CPR,观察其表现.结果 69患耳中,53耳外耳道骨性闭锁(53/69,76.81%),66耳(66/69,95.65%)锤骨畸形,55耳(55/69...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不同年龄及性别间可能存在的差异.方法 连续采集277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其中男119例,女158例,年龄20~81岁,分为20~29岁组(男19例、女19例)、30~39岁组(男26例、女40例)、40~49岁组(男33例、女50例)、50~59岁组(男30例、女35例)及≥60岁组(男10例、女15例)共5组.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分别测量胼胝体膝部和压部FA值,比较其弥散特征,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间FA值可能的差异.结果 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FA值分别为0.788±0.047、0.796±0.052,膝部显著低于压部(t=-2.148,P=0.033).膝部与压部FA值均为男大于女,膝部FA值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6,P>0.05).压部FA值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7,P<0.05).膝部及压部FA值均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减小,不同年龄组膝部及压部FA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17,P=0.651;F=1.140,P=0.338).结论 正常成人胼胝体膝部FA值显著低于压部,膝部与压部FA值均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减小,均为男大于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用于诊断耳硬化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7例(92耳)耳硬化症及65例(79耳)非耳硬化症听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轴位平扫MSCT,对MSCT原始图像行后处理,包括镫骨、耳蜗多平面重组(MPR)及听骨链曲面重组(CPR),比较MSCT原始图像及其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耳硬化症的效能。结果 根据MSCT原始图像诊断66耳、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89耳耳硬化症,二者敏感度分别为71.74%和96.74%,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29%和96.49%,后者均高于前者(P均<0.05);其特异度(92.41% vs. 9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提高MSCT诊断耳硬化症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甲状腺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5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以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评估多排螺旋CT在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记录其在甲状腺癌鉴别诊断中的符合率。结果病理或手术检查结果显示55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中甲状腺癌32例(58.2%),良性病变23例(41.8%);多排螺旋CT扫描定性诊断结果显示真阳性28例,真阴性20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的4例;多排螺旋CT对甲状腺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7.3%(48/55)、87.0%(20/23)和87.5%(28/32);对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等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18/19)、71.4%(5/7)、66.7%(2/3)和100.0%(3/3)。结论临床可将多排螺旋CT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腺癌的有效辅助手段,以提高诊疗筛查针对性,节省诊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分析慢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CPTN)患者脑灰质形态改变。方法 利用VBM-DARTEL算法,对30例CPTN患者(CPTN组)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3D-T1W序列脑结构数据行VBM处理及统计分析,探讨CPTN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临床指标(病程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CPTN患者双侧前扣带回(ACC)后部及中扣带回(MCC)、双侧颞叶、双侧丘脑、左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右侧中央前回灰质体积减小,右侧后扣带回(PCC)及右侧顶叶灰质体积增大(P均<0.05),但所有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临床指标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CPTN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灰质体积的异常,VBM方法能显示这些改变,为临床评价CPTN患者脑形态学异常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成人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CT表现.方法 复习7例临床确诊为H1N1流感患者的CT图像特点,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2~59岁,中位年龄为45岁.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气短、咳嗽等,1例患者伴有腹泻,患者在发病后3~7 d进行CT扫描,由2名资深影像医师单独阅片,并达成一致诊断意见.结果 所有病例双肺均有病灶,主要分布在胸膜下区,CT图像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高密度(n=7),实变性改变(n=2),毛玻璃样变和实变并存(n=2).结论 CT图像对于成人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和评估病情变化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全程显示后鼔索神经小管的方法.方法 对76例(106耳)正常颞骨行高分辨率CT 各向同性扫描,再做多向调整MPR及CPR,以显示后鼔索神经小管并进行测量.结果 MPR及CPR的后鼔索神经小管显示率均为96.2%,但以后者图像为佳.有4耳经反复多次MPR及CPR均未能观察到后鼔索神经小管.1耳可见2支后鼔索神经小管在不同平面自乳突段分出,后又合并成单一的后鼔索神经小管.在轴面像上,后鼔索神经小管汇入处位于面神经管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及前方的分别为48.1%、45.1%、3.9%及2.9%.汇入处距茎乳孔距离为(2.93±2.72)mm.后鼔索神经小管与面神经管的夹角为36.10°±15.44°.显示后鼔索神经小管的MPR重组基线的轴位及冠状位旋转角度,右耳分别为顺时针18.66°±7.86°及逆时针10.60°±6.15°,左耳分别为逆时针17.75°±6.47°及顺时针11.54°±6.41°.后鼔索神经小管长度及内径分别为(9.34±2.51)mm及(0.41±0.07)mm.结论 多向调整MPR及CPR可全程显示后鼔索神经小管,是研究后鼔索神经小管解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51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为间断性,以午后明显,不伴恶心、呕吐及其他症状,未做任何检查及治疗,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头晕并渐觉症状加重,曾突然晕倒伴四肢无力,遂到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