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小剂量阿司匹林已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1级预防和2级预防。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专家认为阿司匹林是预防脑梗死、冠心病的首选药物,并且是用于急性期唯一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每100例患者连续使用1年,可以防止1例患者发生卒中。尽管获益的人并不多,但其费用低廉,效果肯定,因此被广泛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已被美国、欧洲、我国的一些指南推荐使用[1]。在我国约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安全性。方法查阅近3年来的有关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综述。结果我们研究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安全;参蛭心脑通胶囊可取代小剂量阿司匹林安全有效地进行冠心病、脑梗死的1级预防和2级预防。结论中药可替代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3.
作者自2003年至2006年,运用针灸丛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0例,远期疗效尚属满意,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胆道系统中,胆汁的某些成分(胆色素、胆固醇、黏液及钙等)自胆汁中泌出,凝集而形成的固体物质,称胆结石。发生在各级胆管内者,称胆管结石;发生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低钾软病346例任德旺,毛元和.孙青萍,韩海俊,徐立新043200山西省稷山县人民医院食用粗制棉籽油引起低钾软病,是近20年来我国棉产区多见的一种疾病。我们从1984年9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住院病人.34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1诊...  相似文献   
6.
2000年,我院主任医师任德旺在“小剂量阿司匹林诱发脑出血回顾分析”…一文明确指出了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诱发脑出血,并呼吁慎用阿司匹林,应开展对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前瞻性大规模研究以探讨其安全性;应寻找替代阿司匹林的中药。为此,我们用中药复方丹参片(3片/d),任德旺研制的中药制剂参蛭心脑通胶囊[批准文号:晋药制字MZ20070082,原名冠脑圣胶囊,原批准文号(1998)运卫制剂可字P73—04],口服预防量(2粒/d,0.4g/粒),与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50mg/d),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作对比观察,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1994年以来,临床应用自制的纯中药冠脑圣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0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诊断、分级和疗效判定均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标准.20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均为住院病人,入院后,按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1例,男62例,女39例;年龄48岁~80岁;病程1个月至14年.其中新发劳力型30例,加重型45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6例,伴心律失常25例,糖尿病20例,高血脂33例,高血压3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建瓴汤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高血压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建瓴汤加西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中药朱砂安神丸加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催眠西药减停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瓴汤加西药,在降压、改善老年高血压伴失眠症患者睡眠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改善生活质量三方面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AP)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 Henoch-Scohnlein purpura(HSP),为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不明,各种感染、某些食物、药物、寒冷、虫咬伤、花粉等均可诱发。以上各种因素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损害小血管,发生广泛的毛细血管炎,甚至坏死性小动脉炎,造成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粘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和水肿。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原因 AP 发病率逐年升高。AP 患者多为儿童青少年,病重者可致死。现就此病的国内治疗状况作一综述。1 过敏性紫癜的各种治疗方法(1)祛除过敏原。大多患者找不到过敏原,如能找到  相似文献   
10.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而所附着的肌肉,韧带承受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引而引起的骨科痛。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跟骨骨刺。其发病原因多由于穿鞋不适、跑步过久,足跟外伤畸形,足底纵弓塌陷,跟骨负重点转移。还有年老体弱,骨质发生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导致足跟部或跟腱附着处发生慢性炎症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