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DNA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前 S1抗原与病毒 DNA的关系。方法 对 1 86例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分别进行前 S1抗原和 DNA检测 ,前 S1用酶联免疫法 ,DNA用蛋白印迹法。结果 两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95 .2 %和88.2 % ,前 S1抗原法检出率略高 (RRR>-2 5 % ) ;两法检测结果呈变量关系 (γ=0 .0 3 8,P >0 .0 5 )。结论 作为反映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血清学标志 ,前 S1抗原和 DNA与 HBe Ag相一致 ,与非 PCR DNA法比较 ,前 S1抗原法灵敏度稍高 ,可以作为非 PCR DNA检测法的加强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p(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以及护骨因子(OP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艾。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RA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结果RA患者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IL-1α,IL-1β,IL-17,OPG,CRP在判断RA的活动性以及骨质破坏等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5项免疫标志物(HBV-M)定量测定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评价二者定量检测意义.方法 HBV-M与HBV-DNA测定使用同一标本,HBV-DNA采用美国MJ公司生产的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HBV-M采用罗氏公司生产的E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结果 HBV-DNA<1.0×103 copy/ml组血清中HBsAg、抗-HBc含量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含量随着HBV-DNA含量增加而降低,抗-HBe含量随着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HBV-DNA与抗-HBs呈负相关(r=-0.851);HBV-DNA与HBeAg、抗-HBe呈正相关(r=0.916、0.781).结论 HBV-DNA的定量检测为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早期诊断、传染性识别、病毒复制水平判断以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等提供了非常准确可靠的信息.HBV-M的定量检测为乙肝数据化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10例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等基础疗法+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针刺组患者同时接受中医调神补肺针刺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参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中医相关证候评分、治疗结局。结果 治疗前,针刺组和对照组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CO2)、pH值、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  相似文献   
5.
旋复花为菊科植物旋复花InulajaponicaThuub.的干燥头状花序。中国药典载:旋复花味辛苦咸温,归肺脾胃大肠经,具降气、消痰、行水、止呕之功能,主治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隔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神农本草经》谓:旋复花味威、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笔者于1993年8月~1997年12月以旋复花为主,目拟旋复止咳汤治疗咽源性咳嗽120例,总有效率91.7%,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120例均为1993年8月-199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患者,男78例,女42例;年龄在1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DNA的关系.方法对186例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分别进行前S1抗原和DNA检测,前S1用酶联免疫法,DNA用蛋白印迹法.结果两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5.2%和88.2%,前S1抗原法检出率略高(RRR>-25%);两法检测结果呈变量关系(γ=0.038,P>0.05).结论作为反映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血清学标志,前S1抗原和DNA与HBeAg相一致,与非PCR DNA法比较,前S1抗原法灵敏度稍高,可以作为非PCR DNA检测法的加强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以及护骨因子(OP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RA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结果 RA患者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L-1α,IL-1β,IL-17,OPG,CRP在判断RA的活动性以及骨质破坏等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王升强  陈霞  彭晓燕  陈霭平 《新中医》2021,53(14):40-45
目的:观察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七宝美髯汤内服与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斑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2组均以米诺地尔酊、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涂抹脱发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加用七宝美髯汤加减方内服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2组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评定中医证候评分、脱发面积严重程度工具(SALT)评分,检测CD3~+、CD4~+、CD8~+水平、CD4~+/CD8~+比值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 (IL-17)水平,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估过去1周斑秃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并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愈显率为76.00%,高于对照组的4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SALT评分、DLQI评分及IFN-γ、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观察组以上5项指标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2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内服七宝美髯汤加减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头发生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是联合疗法治疗斑秃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以及护骨因子(OP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RA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结果:RA患者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IL-1α、IL-1β、IL-17、OPG、CRP在判断RA的活动性以及骨质破坏等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护骨因子水平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护骨因子(OPG)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RA患者50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RA患者血清中OPG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 RA患者关节的破坏与否可能与OPG的水平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