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每年都会对过去一年在肿瘤研究上具有最深远影响的进展进行回顾。2011年,我们纳入了54项最有意义的研究,其中12项属于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傅莉容  陈观娣 《全科护理》2016,(33):3468-3470
[目的]研究护理延伸服务对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连续选择6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护理延伸服务方案,对比康复预后。[结果]两组病人随访时间10个月~20个月。应用欧洲癌症病人术后生存质量检测表(EORTC-C30)进行评价,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的躯体、情绪、社会、角色和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组内12个月比6个月的各项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随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应用于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病人,可以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消退规律,了解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病变残留或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电环切除术的502例妇女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存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进行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后,术后6、12、18、24个月HPV清除率分别为83.63%、94.39%、97.31%、98.88%。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人群病变残留或复发率达26.85%。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后6个月高危型HPV己大部分消退,术后2年基本完全消退。术后宫危型HPV持续感染是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HPV阳性妇女,宜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30年里,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系统有效的宫颈癌筛查,使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然而在不发达国家和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未建立有效的宫颈癌筛查系统,每年有超过80%的宫颈癌病例诊断时已属晚期,并且5年生存率低于40%[1].  相似文献   
5.
陈观娣  周沫 《广东医学》2005,26(6):813-813
目的探讨子宫捆绑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采用常规止血处理不能止血的病例行子宫捆绑术。结果10例患者均能较好止血,无一例因捆绑术后止血不佳而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捆绑术是处理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对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不同层次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慢性CSC患者29例35只眼,术前完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照,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等检查,行半剂量PDT治疗,术后1和3个月复查BCVA和OCTA。结果:术后3个月视网膜下积液(SRF)完全吸收31只眼(占88.57%);术前BCVA平均(66.93±12.85)个字母数,术后3个月明显提高,平均(74.67±14.60)个字母数(P0.05)。视网膜表层血流密度术前为46.82±2.97,术后第1个月显著下降至45.12±3.55(P0.05);术后第3个月为45.64±3.58(P0.05)。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术前为52.57±3.20,术后第1个月下降至51.84±3.42(P0.05);术后第3个月为51.78±3.55(P0.05),两者与术前相比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剂量PDT治疗慢性CSC效果显著,SRF吸收率高,BCVA明显提高。半剂量PDT对视网膜血流密度有一定影响,术后1个月表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宫颈电环锥切术(LEEP)术式对残留/复发、生育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LEEP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2006年因CINⅡ~Ⅲ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接受LEEP手术,且有生育要求,术后定期随访的患者共84例,根据接受的LEEP术式将其分为"一刀法"和"两刀法"组,比较两组的锥切范围及预后。结果:"一刀法"的锥切深度小于"两刀法"[(1.572±0.380)cmvs.(1.842±0.490)cm,P=0.033],前者的术后残留/复发率明显高于后者(22.2%vs.4.5%,P=0.035);"一刀法"和"两刀法"的锥切宽度[(2.111±0.631)cmvs.(2.223±0.460)cm,P=0.366]、术后自然受孕率(94.4%vs.98.5%,P=0.385)及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22.2%vs.13.6%,P=0.462)无明显差异。结论:"两刀法"LEEP术不仅有效降低了术后病变残留/复发率,也不增加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LEEP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并比较50%滴定能量(TP)的577 nm阈值下微脉冲光凝(SMLP)与25%TP的577 nm SMLP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短期疗效.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单眼急性CSC患者94例(94眼),给予50%的TP-SMLP治疗(50%TP-SMLP组)或者25%的TP-SMLP治疗(25%TP-SMLP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SD-OCT).通过t检验或秩和检验评估BCVA(LogMAR)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改变及2组之间的差异,卡方检验比较2组治疗后视网膜下积液(SRF)完全吸收率.结果 50%TP-SMLP组共纳入55例患者(男性82%),治疗前BCVA为(0.34±0.25)LogMAR,治疗后1个月为(0.12±0.21)LogMAR(t=8.557,P< 0.001);治疗前CMT为(461±168)μm,治疗后1个月为(227 ±82) μm(t=10.332,P<0.001).25%TP-SMLP组共纳入39例患者(男性92%),治疗前BCVA为(0.35±0.25)LogMAR,治疗后1个月为(0.24±0.22) LogMAR(t=3.759,P=0.001);治疗前CMT为(471±170)μm,治疗后1个月为(298±97)μm(t=6.610,P<0.001).组间比较显示在治疗1个月后,50%TP-SMLP组在提高BCVA(t=2.850,P=0.005)及降低CMT(Z=-3.787,P<0.001)方面均显著好于25 %TP-SMLP组.治疗后1个月50%TP-SMLP组及25%TP-SMLP组的SRF完全吸收率分别为71%与26%(x2=18.738,P<0.001).结论 50%TP-SMLP与25%TP-SMLP治疗急性CSC后1个月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BCVA、CMT,促进SRF吸收,且50% TP-SMLP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验证人附睾分泌蛋白(HE4)在盆腔组织中的分布,实验性探索其在盆腔包块中鉴别出卵巢癌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病房因"盆腔包块"及部分子宫体肿瘤而入院的158例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HE4检测,了解HE4在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并与CA125相比较,以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HE4、CA125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HE4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表达比例为66.67%(12/18),其中在浆液性癌中表达比例最高,达76.92%(10/13).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成熟畸胎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表达比例分别为10.34%(3/29)、7.14%(2/28)、5.13%(2/39).作为单一检测指标.HE4及CA125对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90.32%、80.00%、82.35%和55.56%、83.87%、66.67%、76.47%.两者联合检测,可使各值分别达83.33%、74.19%、65.22%、88.46%.结论:HE4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很高,而在盆腔非恶性肿瘤中表达很低.作为检查指标,HE4的诊断价值较CA125高,在盆腔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上较有优势.若两者联用,可明显提高对肿瘤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筛查中的作用,并了解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并因结果异常行宫颈活检的72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筛查中的作用.结果: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52%、17.13%、17.93%、96.33%.细胞学检查不同分界点的结果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为36.52%、96.73%、67.74%、89.04%,低密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为56.52%、85.97%、38.01%、94.61%,非典型鳞状细胞为86.09%、45.68%、22.91%、94.59%.HPV病毒负荷量1~10、10~100、100~1000 pg/mL及1000pg/mL以上的患者被诊断出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的概率分别为7.18%、19.35%、25.14%、23.78%.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筛查中敏感性高、阴性预测值高,是一种简便、客观的筛查方法.HPV-DNA负荷量越高,宫颈高度病变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