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头颈CT血管成像( CTA )技术筛查出单侧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患者,分为变异优势侧组和劣势侧组,再根据前循环是否有变异分为前循环完整组和非完整组,后运用颅脑CT灌注( CTP)技术分别测量两组双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血容量( CBV)、脑组织血流量( CBF)、平均通过时间(MTT)、造影剂达峰时间(TTD)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优势侧和劣势侧进行配对t检验. 90例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的患者中右侧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失30例,右侧大脑后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失5例,左侧大脑后交通动脉纤细或缺失49例,左侧大脑后动脉缺失6 例. 前循环完整组73例;前循环非完整组17例,其中7例为前交通动脉缺失,10例为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 前循环完整组后循环优势侧CBV、CBF、MTT、TTD与劣势侧各组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循环非完整组后循环优势侧CBV、TTD与劣势侧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T、TTD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在前循环完整组,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劣势侧与优势侧脑血流灌注无明显差异;在前循环非完整组,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劣势侧MTT大于优势侧,CBF小于优势侧,与临床不明原因的晕厥可能有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D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64层螺旋CT扫描发现并经消化道造影或内窥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证实的JDD 34例,通过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显示其与胆总管下端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34例JDD,共发现乳头上型19例,乳头缘型10例,乳头水平外侧缘型1例,乳头下型4例.34例JDD合并胆总管结石7例,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11例,胆囊结石7例,急性胆囊炎4例,慢性胆囊炎17例,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慢性胰腺炎2例,合并肝内胆管小结石3例.结论 64层螺旋CT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不仅使JDD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更可显示其与十二指肠乳头的关系,可对临床胆系疾病的发病原因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胸部X线表现,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扫描证实.结果 4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中,后前位胸片表现为纵隔不同程度增宽28例;纵隔旁与纵隔轮廓边缘基本平行的线样透亮影22例;颈部、纵隔软组织内多发不规则条形透亮区30例;肩胛部软组织积气14例;心脏下方膈肌上缘连续积气1例.4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中,18例同时摄侧位胸片,均见胸骨后透光带、胸骨后心脏间透亮区增大.全部42病例经CT扫描均清晰显示纵隔内沿气管、支气管、食管、心脏、大血管等组织结构周围间隙内散在分布的气体影,其中前中纵隔积气42例,后纵隔积气14例;纵隔胸膜被气体向肺野方向不同程度推移.结论 X线征象中,后前位胸片纵隔增宽、颈部纵隔软组织内多发不规则条形透亮影以及膈连续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纵隔旁与纵隔轮廓边缘基本平行的线样透亮影、肩胛部软组织积气,在排除气胸的前提下,可支持纵隔气肿的诊断;侧位胸片胸骨后透光带、胸骨后心脏间透亮区增大,也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3年经病理证实的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和16例胰腺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病变位置、密度、边界、钙化、强化峰值、导管扩张、远处转移进行分析。结果:1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中,病灶位于胰头8例、胰腺体部4例、胰腺尾部4例;病变呈实性6例、囊实性9例、囊性1例;出现钙化9例;边界清晰13例,无边界或边界模糊3例;导管扩张3例;强化峰值均在门脉期;无远处转移。16例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病灶位于胰腺头部9例、胰体3例、胰尾4例;病变呈实性7例、囊实性8例、囊性1例;出现钙化4例;边界清晰11例、边界不清5例;导管扩张6例;强化峰值在动脉期9例、门脉期7例;远处转移3例。两种肿瘤强化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肿瘤的位置、密度、有无钙化、边界是否清晰、有无导管扩张、有无远处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实性假乳头状瘤与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强化峰值在动脉期有助于胰腺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在门脉期强化;出现远处转移倾向于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陈穹  汪茂文  王钢  陈小昕  李广成  路明   《放射学实践》2010,25(4):438-440
目的:探讨跟骨双45°斜轴位DR摄片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跟踝部外伤患者分别行足部正位和斜位、跟骨侧位和轴位DR摄片及跟骨双45°斜轴位DR片,取得跟骨不同部位骨质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跟踝部外伤患者经X线片或CT检查发现证实跟骨骨折46例,其中足部正斜位发现跟骨骨折21例;跟骨侧轴位片共发现骨折30例;跟骨侧轴位加双45°斜轴位摄片发现跟骨骨折42例,与跟骨侧轴位片相比,分别多发现跟骨前突骨折3例及跟骨结节内外侧突骨折6例。各个摄片方法对跟骨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45%、65%和91%。结论:跟骨侧轴位加拍双侧45°斜轴位DR摄片能明显提高跟骨骨折诊断率,尤其是对跟骨结节内外侧突及跟骨前部近跟距关节处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肌肉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反馈的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时间-信号强度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 R I)不同序列组合对瘢痕妊娠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26例经超声检查提示瘢痕妊娠可能后进行MRI检查的患者资料,经诊断证实18例为瘢痕妊娠,均进行T1WI、T2WI、DW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分3个组合,对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寰椎椎动脉沟环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因常规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发现的寰椎椎动脉沟环患者48例,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进行容积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多方位显示寰椎结构形态及寰枢关节间隙,并探讨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48例寰椎椎动脉沟环患者中,右侧完整环型24例,孔径(6.59±0.50)mm,左侧完整环型36例,孔径(6.19±0.49)mm,右侧不完整环型24例,左侧不完整环型12例.30例诊断为寰椎椎动脉沟环综合征,均有寰枢关节不稳及不同程度头颈转动性眩晕症状.结论 64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寰椎后弓桥的解剖结构和测量寰椎椎动脉沟环的孔径,结合对枕颈失稳的判断,对寰椎椎动脉沟环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通过血氧水平依赖(BOLD)功能MRI(fMRI)时间信号曲线(TIC)评估肌肉萎缩侧索硬化患者(ALS)的感觉神经损害。方法 对16例经临床确诊的ALS患者(ALS组)与16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钝头竹签规律刺激右小腿后侧中下1/3处皮肤同时行大脑BOLD扫描,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均为右利足,统计比较两组大脑最高激活区域分布差异、TIC类型及信号强度平均值(SImean)和信号强度标准差(SD)。结果 大脑最高激活区分布比例差异:左顶叶对照组>ALS;左额叶及其他部位ALS>对照组(P均<0.05);上升型TIC:ALS组>对照组(P<0.05),水平型TIC:ALS<对照组(P<0.05),下降型TIC:ALS<对照组(P=0.248);SImea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SD:ALS组>对照组(P<0.05)。结论 BOLD-fMRI的TIC类型和SD是潜在评估ALS感觉神经损害的手段之一,ALS中上升型TIC多见,可能是感觉神经损害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白塞氏病(BD)的小肠MSCT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及内镜病理证实的肠型BD患者的小肠MSCT造影特征,并对肠壁厚度、增强特征、溃疡形态、回盲瓣变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变位于末端回肠及回盲瓣19例,回肠中段2例,盲升肠4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2例,全结肠1例,其中多部位累及9例。26例患者共发现深大溃疡18例,环形溃疡2例,椭圆形浅溃疡3例,弥漫性溃疡3例,溃疡伴穿孔2例,溃疡伴肠道内瘘1例;深大溃疡与其他形态溃疡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伴发回盲瓣挛缩2例,变形扩大17例,回盲瓣扩大与挛缩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段的肠壁厚度大于正常肠壁,静脉期的强化绝对值高于动脉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周围肠系膜脂肪间隙清晰18例,模糊8例;3例可见梳状征,3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伴发轻度增大淋巴结及明显强化。结论:肠型BD的小肠MSCT造影多表现为深大溃疡及肠壁环形增厚,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回盲部好发且回盲瓣口多变形扩大,MSCT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及内镜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