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方法采用延伸的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8例43足,分析早期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7例出现切口并发症,其中皮缘部分坏死5例、切口裂开2例,经多次换药后愈合。1例发生皮缘坏死并感染,切口迁延不愈,取出内固定物后切口愈合。结论重视术前软组织损伤评估,熟悉手术入路解剖结构,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应用微创外科技术及对术后切口的合理处理是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对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86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包括持续被动运动、主动抗引力运动、关节屈伸运动及关节抗阻力运动、过渡性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负重行走。结果经康复训练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功能优48例,良29例,中7例,差1例,优良率89.5%。结论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行早期康复干预,可减轻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有利于患肢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从2007年9月-2010年12月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60例,手术均采用MIPPO技术,运用间接复位技术和经皮插入锁定钢板,最大限度保留骨折断端的血运,避免出现骨不连等各种并发症。结果 6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3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顺利愈合,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按照Johner-Wruhs功能评价方法,分为优、良、中、差,本组病例60例,优53例,良6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8.3%。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是治疗四肢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自2007年11月-2009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0例45足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据Sander分型:Ⅱ型11侧,Ⅲ型31侧,Ⅳ型3侧,采用跟骨广泛外侧入路,应用可塑型AO钛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术中植骨;术中侧位X线透视观察Bohler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外侧小切口少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方法 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前外侧小切口的少创技术,行全髋置换术.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小切口的应用,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切口长度6~10 cm.结论 前外侧小切口少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易接受,手术切实可行,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腱膜松解术治疗脑瘫痉挛性下肢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腱膜松解术治疗脑瘫痉挛性下肢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腱膜松解术治疗脑瘫痉挛性下肢畸形4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平均手术年龄7.8岁(3~18岁)。结果平均随诊3.5年(0.5~6年),疗效优29例,良1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结论腱膜松解术是治疗脑瘫痉挛性下肢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脑瘫痉挛性四肢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脑瘫痉挛性四肢畸形60例,松解术后均采用石膏固定6周,6周后改为夜间支具固定,白天去除固定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一直坚持3~5年,年龄较小者则坚持到12岁以上。结果随诊平均3.8年(0.5~7.0年),优39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软组织松解术是一种治疗脑瘫痉挛性四肢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膜下注射氨甲环酸(TXA)联合罗哌卡因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骨外一科行初次单侧TKA的154例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病例纳入标准为年龄在60~80岁的仅行单侧TKA手术的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排除标准为TXA或罗哌卡因药物过敏、血液指标异常或者相关数据缺失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TKA术中采用关节腔周围注射1 g TXA以及100 mg罗哌卡因的共80例(传统组),采用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骨膜下注射1 g TXA以及100 mg罗哌卡因的患者74例(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Hb)下降值、术后1、2、3、7以及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行统计分析。 结果15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前血红蛋白、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总失血量(t=5.476)、术后3 d的Hb下降值(t=3.705)低于传统组(均为P<0.05)。术后不同时间(1、2、3、7和14 d)不同状态下疼痛VAS评分比较发现,改良组的术后VAS评分在膝关节静息状态(F=13.512)和屈曲状态(F=18.185)均比传统组更小(均为P<0.001)。 结论骨膜下注射TXA及罗哌卡因可有效减少TKA手术失血量,并明显减轻术后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