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门静脉血栓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通过门静脉暂时结扎减慢血流,联合钳夹破坏血管内膜的方法建立大鼠门静脉血栓模型,而假手术组仅分离门静脉;通过B超检测术后24h门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HE染色观察门静脉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B超检查发现模型组的门静脉于术后24h形成稳定血栓,而假手术组门静脉未检测到血栓形成;HE染色检测发现模型组门静脉存在大量混合血栓,血管内膜损伤、脱落及炎细胞浸润;假手术组门静脉血管内膜完整,未见血栓形成。结论采用本文方法,24小时可成功建立大鼠门静脉血栓模型,操作简易、模型稳定、符合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及微钙化灶的超声显示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我们对 2 0 0 2 - 0 1~ 2 0 0 3- 0 6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0 2例乳腺肿块超声扫查资料进行分析 ,重点讨论彩色多普勒血流及微钙化灶在不同大小良、恶性肿块内的显示状况。其中 ,恶性肿瘤 4 6例 ,良性肿块 5 6例。本组分别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血流显示率、不同直径乳腺良、恶性肿块血流信号检出率及血流丰富程度、脉冲多普勒检测结果Vmax、RI值、不同直径良恶性肿块内微钙化灶超声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血流显示率无明显差别 ,乳腺恶性肿瘤血流信号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 ,≤ 2cm乳腺恶性肿瘤血流信号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 ,>2cm乳腺良、恶性肿块血流信号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恶性乳腺肿瘤较良性肿块血流信号丰富 ,乳腺恶性肿瘤呈高速高阻型 ,RI值偏高。乳腺良性肿块呈高速低阻型 ,RI值偏低 ,>2cm乳腺恶性肿瘤微钙化灶显示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 ,<2cm良、恶性肿块微钙化灶显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二维声像图结合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综合应用是诊断乳腺肿块的首选方法 ,对于≤ 2cm乳腺肿块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鉴别肿块良恶性有诊断价值 ,>2cm乳腺肿块微钙化灶的显示对乳癌有诊断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P-sel)、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D-二聚体(D-dimer,D-D)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2009-2011年入我院的48例行脾脏切除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血栓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26例)和非血栓组(22例).动态监测两组患者术前1d以及术后第1、3、5、7、14天P-sel、TpP及D-D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血栓组和非血栓组三项指标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血栓组三项指标较非血栓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P-sel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0.893),其次为D-D、TpP;三者联合检测,其AUC高达0.977.结论 P-sel、TpP、D-D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PVT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各种检查手段中,超声是乳腺肿块良恶性检查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对肿块做出良恶性鉴定时仍有局限性。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像方法,其可通过提取病变的硬度信息对病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监测血栓前体蛋白(TpP)、D-二聚体(D- D)在早期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因门静脉高压行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断流)术的48例患者,将术后PVT形成的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无PVT形成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第1、3、5、7、14天TpP、D- D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pP及D- D水平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观察组术后第1、3、5、7天TpP及D- 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第1天TpP及D- 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天D- D检测的灵敏度达84.6%,诊断符合率为81.3%,误诊率为22.7%;TpP检测的灵敏度高达88.5%,诊断符合率为75.0%,误诊率为40.9%。D- 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TpP为0.875;两者联合,其AUC可达0.912。结论 TpP、D- D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PVT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6.
熊伟律  胡新娥  沈吉  陈文显 《浙江医学》2018,40(16):1873-1875
目的比较急性与慢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方法选择术前未发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术后复查发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患者60例作为急性血栓组,另选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但临床未予任何治疗,6个月后复查的患者60例作为慢性血栓组。测量两组患者肌间静脉血栓的宽度、长度,观察血栓的回声、血栓内是否有光点移动及钙化等。结果急性血栓组的血栓宽度大于慢性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血栓组回声以低回声为主,而慢性血栓组回声以不均回声和高回声为主;慢性血栓组血栓内钙化灶较急性组多,显示血流信号的概率也较急性血栓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血栓组表现为血栓周围血管壁增厚,回声增强,与血栓境界不清晰,与急性血栓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小腿肌间静脉的急、慢性血栓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有不同的声像特征,可作为临床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结果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oparoscopicChole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施行LC500例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与LC中转开腹的关系。结果LC成功482例,中转开腹18例,中转率3.6%(18/500),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术前超声检查对预测LC中转开腹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高频超声技术的发展及国民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出率逐年上升,其中约5%~15%的结节为恶性,因此准确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非常重要~[1-2]。甲状腺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是一项安全、经济、可靠的检查方法,如何提高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取材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既往文献关于负压吸引甲状腺细针穿刺的运用报道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间断结扎阻断门静脉的方法建立大鼠门静脉系统血栓(PVT)形成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间断结扎阻断门静脉的方法诱导PVT,对照组仅开腹后行门静脉系统的游离。于术前、术后30 min以及术后3、6、12、24 h用血管超声多普勒观察两组PVT形成情况,测定两组大鼠静脉血P-选择素、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于24 h后处死所有大鼠,肉眼观察两组大鼠PVT形成情况同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实验组大鼠死亡5只,未形成血栓大鼠6只,形成稳定的PVT大鼠34只(75.56%);对照组大鼠死亡2只,形成少量附壁血栓大鼠3只,未形成血栓大鼠40只,两组PVT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血栓长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两组大鼠血栓形成相关指标在术前、术后30 min及术后3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术后6 h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间断结扎阻断门静脉的方法可以建立稳定、符合临床实际的PVT大鼠模型,P-选择素、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可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陈文显 《浙江医学》2010,32(12):1847-1848,F0003
腹痛病因复杂,临床医生往往诊断困难,而超声检查较为方便准确,对血管病变引起的急性腹痛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了提高对腹部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现将3年来我院因腹痛就诊作彩超检查发现腹腔内血管病变的33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