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对此类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先心病术后并发MODS 7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放弃治疗出院,66例中44例救治存活,22例死亡.出现时间最早、累及最多的脏器为心脏;病死率最高的为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患儿(57.69%),其次是累及血液系统的患儿(55.56%);患儿的病死率与累及脏器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死亡患儿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长于存活患儿(均P<0.05),术中意外及术后心肺复苏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患儿(均P<0.05).结论 先心病术后患儿应加强心功能监护,特别是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及术中发生过意外情况、术后采取过心肺复苏术的患儿;尽早采取有利措施避免其他脏器功能受损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比较其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方法 对2002-2018年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断为功能性单心室的113名2~18岁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横断面分析。采用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普适性量表和3.0心脏模块的自评表和家长报告表,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功能性单心室组与健康组的普适性量表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普适性量表中家长报告表得分差异。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心脏模块差异。结果 功能性单心室组的自评表和家长报告表得分在总分、生理、心理社会、情感、社会和学校方面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评表:t=6.823、7.850、5.825、4.260、4.817、7.621,家长报告:t=7.641、8.589、6.459、5.823、6.206、7.381,P<0.05),并且学龄前患儿的生存质量得分偏低(F=4.090, P<0.05)。在心脏模块中,自评表的感知身体外貌方面,8岁以上患儿得分明显降低(H=8.812,P<0.05)。在自评表和家长报告表的治疗焦虑方面,8岁以下患儿得分偏低(H=6.045、14.702,P<0.05)。 结论 与健康儿童相比,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HRQOL明显下降,因此需要对其HRQOL进行相关干预及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6个月以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后的营养摄入状况,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收治的6个月以下行CHD手术的9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及anthro3.2.2软件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结果本组93例CHD术后患儿中,低体质量30例、生长发育迟缓28例、消瘦17例,发生率分别为32.3%、30.1%、18.3%,非营养不良的患儿仅有18例(19.3%)。结论对于CHD术后患儿,医护人员应加强有效喂养,制订合理的喂养方案,建立长期营养支持系统,尽可能满足术后患儿对营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的切口护理经验。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的112例新生儿的切口进行护理,(1)关胸前,对无红肿渗液切口采用银离子敷料覆盖;有渗液、红肿切口采用含有银离子的汇涵术泰液体清洗。(2)关胸后,对干燥、无红肿渗液的切口选用银离子敷料覆盖;有红肿或伴渗液切口使用含有硝酸银的汇涵术泰清洗创面;有感染、渗出量大的切口用藻酸盐类敷料进行填充。结果本组112例新生儿无因切口感染引起全身感染或死亡。结论根据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新生儿的切口情况,合理采用银离子敷料和藻酸盐水胶敷料可有效防治切口感染,从而提高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术后机械通气可减少自主呼吸做功 ,维持适宜血气 ,有利于患儿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 ,但长期应用呼吸机的同时也会产生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喉气管损伤、气道梗阻、胸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造成脱机困难 ,监护费用增高[1]。因此 ,近年来早期撤机的观点已日益受到重视。通常以术后 6、8、12h作为早期撤离呼吸机的界限[2 ,3 ]。本文以机械通气 12h为界 ,分成 12h内撤机组 (A组 )和 12h后撤机组 (B组 ) ,通过对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5月10 15例先心病患儿术后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 ,以探讨先心病术后早期撤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介入治疗已开展得很普遍。对于晚期胃癌患者由于不具备手术切除指征和拒绝手术,动脉插管化疗仍不失为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在静脉中加滴5-Fu,使对原病灶的控制和预防新转移病灶起到积极治疗作用。我院仅1992年~1995年三年期间,对有完整资料的1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了44例次的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的用静脉化疗,随访结果表明,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例腋下淋巴转移性肿瘤的介入治疗陈伟敏,罗佐权(上海红光医院放射科)关键词肿瘤;腋下淋巴结;转移;介入治疗肿瘤的介入治疗已开展得较普遍,对于肿瘤的局灶性腋下淋巴转移的介入治疗报道尚少,我院收集到2例,经导管插管高浓度顺珀灌注得到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醛氢叶酸与5-氟尿嘧啶介入治疗晚期胃肠道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 氟尿嘧啶是治疗胃肠道癌的主要药物 ,其有效率约为 2 1%~ 2 5%。但晚期胃肠道癌对化疗不敏感 ,且大部分病人由于消化道吸收功能差 ,不能耐受高强度的化疗[1,2 ] 。因此寻找有效而不良反应小的化疗药物和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 1995年 12月至 1999年 12月 ,用大剂量醛氢叶酸与 5 氟尿嘧啶介入动脉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癌 2 6例 ,资料完整 ,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男性 14例 ,女性 12例 ,平均年龄 60岁。经体检 ,B超 ,影像医学等检查及病理证实的晚期胃肠道癌 2 6例患者中 ,胃癌 18例 (贲门癌 9例 ,胃窦癌 6例 ,胃体大弯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对此类患儿进行针时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先心病术后并发MODS 7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放弃治疗出院,66例中44例救治存活,22例死亡。出现时间最早、累及最多的脏器为心脏;病死率最高的为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患儿(57.69%),其次是累及血液系统的患儿(55.56%);患儿的病死率与累及脏器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死亡患儿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长于存活患儿(均P〈0.05),术中意外及术后心肺复苏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患儿(均P〈0.05)。结论 心病术后患儿应加强心功能监护,特别是体外循环时间〉1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0min及术中发生过意外情况、术后采取过心肺复苏术的患儿;尽早采取有利措施避免其他脏器功能受损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 患男,37岁。因左上腹痛10h伴呕吐5~6次,无排便排气24h,于1996年1月17日急诊入院。入院后出现胸闷、气急,左侧胸痛。体检呈急性病容,呼吸急促,T38C,P140次/min,BP16/10kPa,听诊左肺呼吸音降低,腹平软,左上腹轻压痛,肝脾未扪及,肠鸣音弱。查血WBC29.4×10~9/L,中性0.95。肝肾功能正常。胸片显示左下胸部呈一片模糊致密影,左膈面看不清,阴影中间有宽5cm大液平面,光整(图1、2)。腹部平片仅见左侧腹部有轻度肠段扩张。入院12h后病人气急加重,不能平卧。复查胸片见左胸大片致密影上升到第二前肋,心影纵隔明显右移,呈左胸腔大量积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