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检测氨磷汀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放射性中耳炎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38只豚鼠分成5组,A组2只,不加任何干预,B、C、D、E每组9只,印C07射线3GY/次,5次/周,总量45GY照射右耳,B组和D组为生理盐水组,C组和E组为氨磷汀组,C组照射完成后在第2天处死动物,D、E组在照射后第30天处死动物。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中耳粘膜ICAM-1,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中耳粘膜。结果 辐射对豚鼠中耳粘膜上皮有损伤作用,同时伴随ICAM-1的表达,照射前30分钟腹腔注射氨磷汀能使纤毛上皮受到保护。结论 ICAM-1的表达与中耳粘膜早期辐射损伤密切相关,氨磷汀对中耳粘膜早期辐射损伤有保护作用。辐射产生的自由基与中耳粘膜ICAM-1表达上调相关。咽鼓管狭窄可能是粘膜ICAM-1持续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诊断及治疗的52例咽旁隙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手术入路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52例患者中23例(44.2%)经颈侧入路,14例(27%)经腮腺颈侧(腮颈)入路,10例(19.2%)为颈侧下颌骨入路,5例(9.6%)经口内入路。术后病理良性占80.8%,恶性19.2%。唾液腺及神经源性肿瘤分别占总数的46.2%和28.8%。52例患者中48例行Ⅰ期手术切除,术后恶性肿瘤复发率30% (3/10),良性肿瘤复发率7.1%(3/42)。结论术前运用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手段判断肿瘤性质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对于制定和完善手术计划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助于术中充分暴露肿瘤,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PM)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9例PM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绝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单发(99%)、质硬或韧皮损,直径平均1.22cm;发病年龄〈30岁占56.39%,男女比例为1:1.33;好发于头颈部及上肢(83.37%);镜下主要以位于中央呈嗜酸性染色的影细胞和周围嗜碱性染色的嗜碱性细胞组成不规则条索或团块为特征。结论:PM是一种缓慢发生的良性皮肤肿瘤,可表现为急性加重,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易误诊误治。因此,对于头颈部及上肢质硬或韧结节应早期手术彻底切除,以减少手术创伤,预防其他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放射线对中耳形态功能的损伤及近年来放射线生物损伤机理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放疗后渗出性中耳炎的可能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磷汀对早期中耳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38只豚鼠分为A、B、C、D、E5组,其中E组为空白对照,A、C组为单纯照射,B、D组为照射加用氨磷汀。照射豚鼠以60钴γ射线照射右耳,3.0Gy/次,总剂量45Gy,每周5次。加用氨磷汀的豚鼠每次照射前30min腹腔内注射氨磷汀100mg/kg。分别于照射45Gy后第2天和第30天处死豚鼠,行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观察各组豚鼠照射侧中耳黏膜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经45Gy射线照射后第2天,豚鼠中耳黏膜上皮增厚,炎性细胞浸润,纤毛倒伏、融合,渗出增多;照射后第30天中耳黏膜上皮纤毛脱落、减少,损伤加重;照射前应用氨磷汀的豚鼠中耳黏膜均未见明显损伤;未用药组较用药组中耳黏膜厚度及白细胞浸润数增高(均P<0.01)。结论射线可致中耳黏膜黏液纤毛输送系统功能受损,并随时间推移而加重;氨磷汀可以减轻中耳的早期放射损伤,可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