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钬激光治疗男性尿道结石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2001年9月~2002年9月我院应用钬激光治疗男性尿道结石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为临床少见疾病,国外报道年平均发病率为1/20万~1/50万[1],合并食管狭窄更为少见.本文对1999年至2006年我院3例RFP合并食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双定位体外碎石术两种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双侧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在给予血液透析、抗感染的一般处理后,观察组给予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给予双定位体外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尿量及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及尿素氮。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尿量及肾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6.38±2.32)、(6.14±2.41)d,对照组分别为(6.53±2.74)、(6.23±2.59)d。两组术后尿量及肾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及双定位体外碎石术两种手术用于治疗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时,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手术效果及起效时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合并双侧乳腺癌尚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34岁。因"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于2010年7月12日入院。既往曾于2007年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病检提示浸润性导管癌,左侧腋窝下淋巴结:2/11。1个月后又发现右侧乳腺癌,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病检提示原位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ini-PCNL)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入住泌尿科的8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随机性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人,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取石术。对比分析2组在碎石成功率以及结石排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结石清除人数为39人(97.5%),患者碎石率为100%,对照组上述两个比率则要明显地低于观察组(分别为77.5%和70.0%)(P<0.01)。住院时间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对患者尿路结石治疗具有创伤小、一次性排石率高、手术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合并双侧乳腺癌尚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4岁。因"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于2010年7月12日入院。既往曾于2007年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病检提示浸润性导管癌,左侧腋窝下淋巴结:2/11。1个月后又发现右侧乳腺癌,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病检提示原位癌。  相似文献   
7.
例1,患者,男,67岁,右上腹疼痛2周余入院.AFP 1.6ng/ml,CA 125 48.4U/ml,CA 153 33.84U/ml.CT提示右侧肝肾隐窝一6.7cm×7.3cm肿块,与右肾上极分界不清,下腔静脉见充盈缺损,初步诊断为右侧肾上腺囊性占位并下腔静脉栓子形成.全麻下经右十一肋间切口探查,右侧肾脏上极见一厚壁囊性包块与下腔静脉粘连严重,避开腔静脉切除包块.术后病理提示低分化肝细胞癌,肝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函数法分析AFP和β-hCG在睾丸肿瘤中变化的方法。方法:首先在睾丸根治术后复查AFP和β-hCG并计算其实测值坐标:以癌标实测值的半衰期个数为横坐标,癌标实测值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其次计算预测值坐标:设术前癌标实测值为a,半衰期个数为x,经过x个半衰期后预测值的对数值为y(以2为底取对数):y=log22axx+y=log2a(公式1),根据公式推导预测值坐标。最后比较癌标实测值与预测值坐标,了解是否有睾丸肿瘤残留或转移。结果:病例1为卵黄囊瘤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的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其AFP和β-hCG在术后第10天的实测值坐标分别为(2.22,6.21)和(10,8.38),预测值坐标分别为(2.22,6.34)和(10,4.41)。该结果提示卵黄囊瘤尚未出现转移,合体滋养层细胞已出现转移。病例2为恶性畸胎瘤和卵黄囊瘤的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其AFP和β-hCG在术后第12天的实测值坐标分别为(2.67,-1.03)和(12,-3.32),预测值坐标分别为(2.67,1.41)和(12,-5.80)。但复查AFP和β-hCG的时间分别为2.67和12个半衰期,超过半衰期有效区间,此时癌标实测值均小于其正常值,可认为肿瘤无残留或转移。病例3为胚胎癌,其AFP在术后第1天的实测值坐标为(0.22,9.25),预测值坐标为(0.22,9.55),该结果提示胚胎癌尚未出现转移。结论:该方法预测的3例患者癌标变化均与实际病程吻合,睾丸根治术后如癌标实测值坐标与预测值坐标吻合,提示肿瘤尚未转移;如不吻合,则提示睾丸肿瘤残留或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6例分成两组,各78例,分别给与不同手术方式。记录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表(IIEF-5)的评分,同时观察术后患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精液量减少及逆行射精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9个月两组患者IPSS评分较术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IP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9个月,PKRP组IIEF-5评分均高于TURP组(P0.05),PKRP组患者的ED发生率(7.69%)显著低于TURP组(24.36%)(P0.05%)。结论: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比,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较经尿道电切术能够降低术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性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典型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不典型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尿、腰痛及尿频。其中11例尿常规异常,4例尿沉渣找抗酸杆菌阴性,8例静脉尿路造影患肾不显影,CT确诊率80%(8/10)。3例行药物治疗,10例行手术治疗。13例随访1-4年均未再发症状,亦未发生输尿管残端综合征。结论临床症状不典型和部分病例起病隐匿,是导致中、晚期肾结核延误治疗的重要原因。CT对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价值。治疗上对无功能的病肾仍以肾切除为主,术中应尽可能切除患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