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门子Syngo MMWP VE23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分组,获得最佳重建时相,进而评价不同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中的图像质量?结果:心率 < 65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0%~75%R-R间期;心率65~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5%~70%R-R间期;心率 > 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30%~40%R-R间期?图像质量随心率的增加及心率波动幅度的变大而下降?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P < 0.05)?结论: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受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影响?控制心率?减小心率波动以及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四种疗法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金华地区三家医院1972~1991年20年间所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共550例,选出其中记录完整、诊断明确、治疗方法清楚、随访成功有可比性者126例,对每一种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本组病例男41例、女85例,男比女为1:2.1。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81岁,平均48岁,40岁以上者为多,占85%以上。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  相似文献   
3.
陆成栋  龚波  殷超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0):1605-1607
胸部外伤在临床上非常多见,而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X线平片是检查肋骨骨折的常规方法,以往主要依赖X线的胸部正、斜位摄片来诊断。但胸廓结构特殊,类似半锥形,肋骨走行呈后高前低的曲度,加上各种组织影像重叠,以及严重外伤患者不能配合,普通平片较难显示  相似文献   
4.
陆成栋  龚波  殷超 《现代保健》2011,(28):83-8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真性腹主动脉瘤先兆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例真忤腹主动脉瘤患者的64层螺旋CT扫描数据,传送至西门子Syngo MMWP VE23A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RP)、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等技术处理。结果全部患者真性动脉瘤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CT征象包括瘤体直径增加、主动脉壁连续性中断、附壁血栓形成。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腹主动脉瘤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6.
64层CT心电门控血管造影对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CT心电门控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层CT心电门控CTPA且影像质量良好的患者共4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了常规CTPA。对常规CTPA患者,测量横断位、四腔心左右室最大短轴内径。对心电门控CTPA患者,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室最大内径,并计算左、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然后对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右心功能各组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中央型、周围型及阴性组之间参数进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45例患者中,阳性30例,其中中央型20例、周围型10例。对于阴性组与阳性组,右室收缩末期容积(P=0.02)、每搏输出量(P=0.015)及射血分数(P=0.01)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左室(RV/LV)收缩末期容积比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对于中央型、周围型与阴性组,右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以及周围型与阴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RV/LV容积比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以及收缩末期中央型与周围型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室内径及RV/LV内径比在阴性与阳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RV/LV内径比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P〈0.05)或周围型之间(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CT心电门控肺动脉造影对评价右室功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以往,由于儿科面部骨折的发生很少,有关这些骨折的数字和类型也很少进行研究。国内尚未见有这方面的资料。有鉴于此,我们就金华地区医院和衢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61~1982年间,儿童面骨骨折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外文献加以分析和报道。  相似文献   
8.
陆成栋 《河北医学》1996,2(3):236-237
深低温冷冻治疗婴幼儿血管瘤(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陆成栋我科自1990年~1995年应用液氮深低温冷冻治疗婴幼儿血管瘤259例,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76例,女183例;最小年龄为26d,最大5岁。1.2病变部位包括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真性腹主动脉瘤先兆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例真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64层螺旋CT扫描数据,传送至西门子Syngo MMWP VE23A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RP)、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等技术处理.结果 全部患者真性动脉瘤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CT征象包括瘤体直径增加、主动脉壁连续性中断、附壁血栓形成.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腹主动脉瘤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11月我院腹部CT检查中诊断脾动脉瘤的22例患者的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处理技术。观察脾动脉类型、走行、与胰腺的关系,观察动脉瘤的类型、位置、形态、大小、数目、瘤壁有无钙化斑块等指标。结果四种后处理方法均检出全部动脉瘤。脾动脉走行于胰腺上方14例,走行于胰腺后方8例,血管类型属分散型者5例,集中型者17例;动脉瘤均为真性动脉瘤,单发多见;位置以脾动脉干多见,形态多为圆形,直径多小于2cm;瘤壁钙化者检出16例,其中12例合并有非钙化斑块。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充分显示脾动脉的走行,诊断脾动脉瘤的存在;多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楚的显示瘤体的特性及瘤腔内外情况,对临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