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肝癌术后监测血清AFP的临床意义(附7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肝癌术后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2年3月间肝癌根治切除术后定期监测发现血清AFP阳性的70例患者AFP升高与肿瘤残留、复发或转移的关系。肝癌术后血清AFP升高可见于肝癌的残留或早期转移、肝癌的复发或转移、肝癌的再发以及晚期肝硬变4种情况。对肝癌患者术后定期作AFP检查,有助于检出AFP阳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残留及亚临床期复发转移,不仅适用于术前AFP阳性,而且适用于术前AFP阴性的肝癌患者。肝癌患者术后AFP下降,但不能降至正常,可能与晚期肝硬变肝脏内干细胞-卵圆形细胞代偿性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1年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97例合并腹腔淋巴转移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淋巴转移情况的不同,采取原发癌切除后,淋巴结清扫(清扫组)、单纯放疗(放疗组)、清扫+放疗(清扫+放疗组)等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术后1年及3年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清扫组、放疗组、清扫+放疗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1%,68.6%,88.9%和50.0%,23.5%,61.1%,清扫+放疗组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肝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对转移淋巴结采取清扫、放疗等积极治疗,能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淋巴转移在原发性肝癌转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而人肝淋巴系统解剖现状与临床应用尚存在一定距离,在分区和命名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原发性肝癌淋巴转移的处理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超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鳞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早期肿瘤学效果。 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全腔镜食管癌手术患者资料。手术方式均为McKeown三切口食管鳞癌根治术(右胸、腹部、左颈部),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全纵隔、双侧下颈段食管旁、腹腔。 结果 全组患者共49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5例,年龄45~78岁,中位年龄58岁。Ⅰ期患者共16例(32.7%)。R0切除48例(98.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7%(18/49),吻合口瘘9例(18.4%),喉返神经麻痹7例(14.3%)。术后早期死亡1例。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18枚,淋巴结转移率42.9%(21/49),其中上纵隔及下颈部食管旁淋巴结转移者占28.6%(6/21)。随访超过1年的18例患者中复发者7例,复发率为38.9%,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分别为5例和2例。 结论 超二野微创食管切除技术获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荐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手术安全;但近期随访结果提示区域淋巴结复发率高于远处转移,提示纵隔淋巴结清扫应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