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胆结石症是外科常见疾病,随着B超检测的普及,胆结石的确诊率明显提高,为了了解胆结石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现就嘉兴郊区干部和教师的健康检查资料加以分析,以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993年5~6月间,嘉兴市郊区机关干部(区、乡)和职称在一级教师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及乡镇工业办公室人员。根据体检结果,发现胆结石者,追溯健康档案中90年B超报告并作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肛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切开半深缝合手术治疗,对照1组给予切开手术治疗,对照2组给予切除1期缝合手术治疗,比较三组疗效、住院时间、瘢痕宽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住院时间、瘢痕宽度明显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1组与对照2组在疗效、住院时间、瘢痕宽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肛瘘患者行切开半深缝合手术能缩短治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效果优于切开手术和切除1期缝合手术,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原因引起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手术疗效.方法 连续收治的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收集COPD和弥漫性肺纤维化(PFD)的患者,并将其分到两组(COPD组和PFD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合并症和病死率.结果 COPD组有72例病例(进行了73次手术),PFD组有14例病例(接受14次手术).所有的手术治疗前都进行胸腔镜检查.COPD组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比PFD组更大.COPD组手术时间更长.PFD组有2例病例死于术后肺纤维化,1例死于败血症引起的脓胸.COPD组1例病例死于肺炎.PFD组术后病死率为21.4%,显著高于COPD组的1.4% (P =0.001).结论 COPD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而PFD组的术后病死率更高.PFD术后病死率更高原因主要是由于术后本身肺纤维化疾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肛瘘切除术后采用中药分期外敷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肛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在肛瘘切除术后采用中药分期外敷,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肛瘘切除术,对比两组疗效、术后疼痛天数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经过一系列治疗,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疼痛天数及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肛瘘切除术后采用中药分期外敷治疗肛瘘效果良好,对改善病情有更大帮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黄连素液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创面愈合情况以及抗耐药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5%黄连素液组、2%头孢曲松组、5%黄连素液+2%头孢曲松组,建立皮肤溃疡创面模型,药物干预14 d后记录愈合时间并计算给药第3、7、10、14天小鼠创面愈合率和给药第1、3、7、10、14天创面痂下菌落数,以及各组创面中干扰素-γ(I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产ESBLs大肠埃希菌,抑菌实验检测黄连素液、头孢曲松单药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行联合药敏试验计算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试剂盒检测经不同浓度黄连素(1/4、1/2、1、2、5×MIC)干预后β-内酰胺酶活性。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后第3、7、10、14天,与模型组比较,5%黄连素液组、2%头孢曲松组和5%黄连素液+2%头孢曲松组小鼠创面愈合率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5%黄连素液组、2%头孢曲松组和5%黄连素液+2%头孢曲松组痂下菌落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5%黄连素液组、2%头孢曲松组和5%黄连素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肛瘘切除术后采用中药分期外敷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肛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在肛瘘切除术后采用中药分期外敷,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肛瘘切除术,对比两组疗效、术后疼痛天数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经过一系列治疗,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疼痛天数及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肛瘘切除术后采用中药分期外敷治疗肛瘘效果良好,对改善病情有更大帮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钱英明  郑斯鑫  陈文超  丁国平  曹利平 《浙江医学》2015,37(18):1494-1496,1525
目的 研究外科 Apgar 评分在胰腺癌患者手术术后风险评估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行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或全胰或胰体尾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共 80 例,分析外科 Apgar 评分与患者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间的相关性。 结果 80 例患者中死亡 3 例,病死率为 3.75%,死亡组与生存组间外科 Apgar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共 30 例 (37.50%),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间外科 Apgar 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从单个并发症来看,肺炎并发症与无肺炎并发 症患者间外科 Apgar 评分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胸腔积液和胰漏并发症与无相应并发症患者间外科 Apgar 评分则无统计学 差异(均 P >0.05)。对不同手术方式分组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的患者中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间外科 Apgar 评分无统计学差 异(P >0.05);而行全胰或胰体尾切除术式的患者中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间外科 Apgar 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 结论 外 科 Apgar 评分有助于预测全胰或胰体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肺炎,但对患者病死率的预测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阑尾类癌患者的术中诊断率、避免二次手术.方法 分析1992~2000、2001~2007年我院12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92~2000年阑尾类癌患者7例均在阑尾切除术后病理发现,2例行二次手术治疗;2001~2007年5例,其中4例在术中探查阑尾管腔后行快速病理切片后发现,1例术中改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在阑尾切除术后病理发现,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 术中常规剖开阑尾管腔探查,对可疑者,做快速病理切片并探查阑尾系膜及肠系膜淋巴结,可以提高阑尾类癌的术中诊断率、减少二次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