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在T4期结直肠癌腹腔热灌注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完成的80例经腹腔镜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术中或术后早期热灌注治疗(HIPEC)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予以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则单纯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2组术后均给予奥沙利铂+希罗达(XELOX)方案化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的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细胞减灭满意度(CC)评级和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腹部感染和肠梗阻的发生率相似(P>0.05);2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年的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用于HIPEC治疗T4期结直肠癌安全可靠、可行,且对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PH治疗内痔发生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指导术中、术后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其发生。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38例内痔患者采用PPH术后大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及混合痔分度进行1:2匹配,选取同期76例PPH术后无大出血病例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PPH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切除痔上黏膜完整性(P=0.047)、切除痔上黏膜厚度(P=0.005)、吻合口距齿线的距离(P=0.034)、吻合口缝扎止血(P=0.034)、术后便秘(P=0.002)与PPH术后大出血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距齿线的距离、吻合口缝扎止血处数及术后便秘是PPH术后大出血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PH术后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切除痔上黏膜厚度、吻合口距齿线的距离、吻合口缝扎止血处数及术后便秘。荷包缝合仍是PPH术的核心技术,术中注重荷包缝合的质量和术后加强通便是消除PPH术后大出血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后预防性置管引流的指征及位置。方法:将146例LA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性置管引流组(n=71,对照组)与未预防性置管引流组(n=75,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腹腔残余感染率、术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将预防性置管引流组患者随机分为经右中腹切口髂窝引流组(n=39,A组)与经左下腹切口盆腔引流组(n=32,B组),对比两组引流切口感染率、术后24h疼痛评分、总引流量及腹腔残余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BC恢复正常时间、腹腔残余感染率、术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切1:7感染率、引流切口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总引流量明显多于A组(P〈0.05);A、B两组腹腔残余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甚至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术中阑尾根部处理满意,腹腔冲洗干净彻底,不主张常规放置引流。如果放置引流,建议引流管经左下腹部切口放置于盆腔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调microRNA-221(miR-221)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
结直肠癌Caco2细胞系,以脂质体转染反义miR-221(anti-miR-221)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检测Caco2
细胞中miR-221和PTEN 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分析肿瘤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变化;不同处理组的肿瘤细胞经
照射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的死亡情况。结果Real-time Q-PCR显示转染anti-miR-221后miR-221的表达水平明显
下调(P<0.05),同时PTEN蛋白表达增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anti-miR-221转染组及anti-miR-221转染联合照射组
死亡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多(P均<0.01),转染anti-miR-221可明显提高Caco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且此效应能被PTEN-siRNA部
分但不完全阻断。结论Anti-miR-221可通过上调PTEN蛋白表达增加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X线辐射对人结直肠癌Caco2细胞系中microRNA-221(miR-221)和p57ki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Caco2细胞系并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X线(0、2、4、6和8 Gy)照射,24 h后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质,应用real-time Q-PCR检测细胞中miR-221和p57kip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57kip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Caco2细胞系在不同照射剂量下,miR-221表达水平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p57kip2蛋白表达水平则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效应,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线辐射剂量可影响结直肠癌细胞中miR-221/ p57kip2调控通路,抑制miR-221表达可能会提高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度。  相似文献   
6.
钟育波  邱磊  谢沛标  廖健南  周爱华  魏君 《广东医学》2012,33(13):1934-193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subtotal colectomy with antiperisaltic cecoproctostomy,LASCAC)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3例重度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在腹腔镜下完成全结肠游离,在腹部做小切口入腹,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手术.结果 LASCAC完成13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0±50) min,出血量50~130 mL,中位出血量70 mL,辅助切口平均长(5±0.8)cm,肛门排气时间(2.1±1.1) d,可下地行走时间(3.5±1.5) d,术后住院时间(11±3)d,无发生切口感染、吻合漏、吻合狭窄、盆腔感染.术后1周内,2例发生不全性小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缓解.术后随访3~26个月,1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痊愈率100%,排便2~5次/d,13例对排便频率感到满意.术后1年胃肠生活质量指数(110±25)分(满分144分),而术前仅为(90±15)分.结论 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效方法,LASC创伤小,对患者机体内环境影响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1例,将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进行治疗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FIQL)评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Wexner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Wexne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的FIQ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可以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80例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评估射频消融在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的有效性。方法 6位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患者,术前评估肿瘤不能切除,予放化疗和止痛药治疗后,仍伴有顽固剧烈疼痛,在CT定位指引下,予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治疗过程没有大的并发症。5例患者埋怨盆腔有灼热感但可以忍受。治疗后复查MR示肿瘤明显坏死,疼痛明显减轻,服用止痛药明显减少。血清CEA明显下降。6个月后复查肿瘤无明显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与否对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4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保留LCA(观察组)与未保留LCA(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中乙状结肠造瘘率和游离脾曲率,并比较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乙状结肠造瘘率、游离脾曲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保留LCA与否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相当,保留LCA可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及降低术中乙状结肠造瘘率、游离结肠脾曲率,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