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10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UC1检测在甲状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方法:对488例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于术前24h用1%美兰1.0~2.0mL注射于甲状腺结节或周围腺体,术中显示蓝染淋巴结,采用RT-PCR法测定临床蓝染淋巴结中的MUC1。 结果:蓝染淋巴结显示率甲状腺癌为93%,良性病例为0。研究组80个蓝染淋巴结中发现有MUC1mRNA表达的为95%,与病理诊断率(86%)相比有提高(P<0.05);良性病变(阴性对照组)淋巴结均不存在MUC1mRNA的表达;阳性对照组的癌转移性淋巴结均存在MUC1mRNA的表达。结论:MUC1较病理检查敏感,PCR产物点杂交进一步证实MUC1作为PCR标志物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兔模型视网膜VEGF表达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糖尿病兔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中的定位。方法应用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兔动物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分别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VEGF抗体为一抗;羊抗兔IgG-Cy3、马抗鼠IgG-FITC为二抗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在糖尿病兔动物模型视网膜中,GFAP与VEGF共同表达于视网膜Müller细胞。结论糖尿病兔模型中,视网膜Müller细胞通过表达VEGF发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3  
采用国产胶原酶行腰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有效率为93%,优良率为84%。作者体会该方法创伤小,无出血,对椎管内无干扰。只要严格选择适应症,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活中,儿童的语言和识字受家庭认知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无论从流行病学的研究,还是干预或神经生物的研究。均证实儿童早期经验是日后语言和识字能力发展的基础。在早期经验中,最关键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促进儿童早期的语言发育,也促进儿童学龄期的阅读理解。儿童保健医生处于独特的位置,即在常规保健中指导父母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发育水平,应用有关的技能技巧,促进儿童的语言和识字。  相似文献   
6.
小儿抽动症行为治疗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例抽动症的儿童,26例用行为治疗,包括松予疗法、厌恶性法和药物苯海拉明;25例用药物治疗,氟哌啶醇和安坦。随访2个月。经统计,2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别,但行为治疗尤对因精神因素和焦虑和紧张而诱发的抽动颤为有效。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行为治疗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活中 ,儿童的语言和识字受家庭认知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无论从流行病学的研究 ,还是干预或神经生物的研究 ,均证实儿童早期经验是日后语言和识字能力发展的基础。在早期经验中 ,最关键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 ,促进儿童早期的语言发育 ,也促进儿童学龄期的阅读理解。儿童保健医生处于独特的位置 ,即在常规保健中指导父母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发育水平 ,应用有关的技能技巧 ,促进儿童的语言和识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建立完全性睡眠剥夺的幼鼠模型,探讨短期完全性睡眠剥夺对幼鼠体温调节及生长的影响。方法2005-01-03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科研究所12只出生后3周刚断奶的雄性幼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小站台水环境的方法对幼鼠进行48h的睡眠剥夺。睡眠剥夺前、24h及48h后,分别进行体温、体重及进食量的监测,并计算日能耗,睡眠剥夺结束后处死幼鼠并对重要脏器进行称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48h睡眠剥夺后,两组幼鼠体温均出现随时间变化特点,在睡眠剥夺24h后增高,48h后出现体温下降;睡眠剥夺后试验组幼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进食量在48h后明显多于对照组;在日能量消耗的比较中,试验组在24h睡眠剥夺后的能耗明显高于对照组;睡眠剥夺48h后各器官重量仅双肺重量与体重的比值在两组间存在差异。结论幼鼠完全性睡眠剥夺的早期即出现体温显著下降,较早显现体温调节中枢的失衡,并且体格发育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生理心理治疗观察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的临床远期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应用生理心理治疗PNE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中2周随访1次(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1次,家长每日记录患儿遗尿频率和夜间自行起床排尿次数。B超测定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最大憋尿状态下的膀胱容量。统计分析生理心理治疗的远期疗效,遗尿频率、膀胱容量以及夜间自行起床排尿次数的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生理心理治疗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应用生理心理治疗的68例PNE患儿远期疗效为:治愈43例(63.2%),显效18例(26.5%),部分有效5例(7.4%),无效2例(2.9%)。治疗前平均遗尿频率为每周(6.12±1.32)次,停止治疗6个月后遗尿频率为每周(1.23±0.18)次(t=2.65,P=0.011)。治疗前平均夜间自行起床排尿次数为每周(0.72±0.15)次,停止治疗6个月后平均夜间自行起床排尿次数为每周(6.83±1.16)次(t=2.25,P=0.026)。治疗前患儿平均膀胱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