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血管保存液对人桡动脉血管移植物的抗痉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的血管保存液对人离体桡动脉痉挛的缓解与预防能力。方法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PCAB)19例患者,应用“无接触(No Touch)”外科技术获取自体桡动脉,保留未处理的远段0.8~1.5cm。应用血管环灌流技术(Organ Bath)比较不同保存液的抗痉挛作用和预防痉挛作用。结果 血管环灌流实验显示,在对痉挛状态桡动脉的舒张能力方面,PS、VG、DG、NG溶液均可以在10min内100%舒张血管,舒张曲线显示舒张能力依次为VG、DG、NG、PS,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预先浸泡处理桡动脉45~60min后,除对照组(Ringer's Solution)外,所有血管保存液均可以有效地预防离体桡动脉的痉挛,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罂粟碱溶液、VG、DG、NG溶液均有较好的抗血管痉挛作用,单从抗血管痉挛角度考虑可以用作CABG手术中桡动脉的准备液。  相似文献   
2.
倾斜试验加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和方法1 1 对象   1 999年 8月~ 1 999年 1 2月我院心脏中心完成的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的倾斜试验病人 57例 ,临床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 4 3例 ,男性 1 5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1 6~ 57岁 ,平均 38± 1 4岁 ,无晕厥病人1 4例 ,男性 9例 ,女性 5例 ,年龄 1 5-59岁 ,平均 38±1 4岁 ,两组平均年龄P >0 0 5。1 2 方法  临床诊断VVS的病人 ,所有病例超声心动图正常 ,部分病例完成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内电生理、运动负荷试验甚或冠脉造影检查 ,除外了器质性心脏病。对照的病例为无晕厥的正常人。检查前 3~ 5天停用影…  相似文献   
3.
李辉  金新新  万峰 《北京医学》2004,26(5):330-33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耐受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12月完成的OPCAB手术患者259例,其中术前合并脑卒中35例(A组);非脑卒中患者224例(B组)分析A、B两组术前合并症、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病变支数、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OPCAB手术,A/B组比较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3.08±0.62)个/(2.9±0.78)个;移植物乳内动脉31/198支,桡动脉14/106支;机械通气时间(12.0±8.2)h/(13.0±6.6)h;第1天引流液(534±225)ml/(511±211)ml;监护时间(51±22)h/(56±19)h;输血16/86例.A组低心排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亡,可逆性精神症状1例,无新的脑卒中发生,B组住院死亡3例,可逆性精神症状3例,发生脑梗死2例.使用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A组5例,B组50例.结论OPCAB不增加脑卒中患者冠状动脉搭桥的脑部并发症和死亡率,其手术安全可行,而且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5.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占不明原因晕厥中的70%,倾斜试验(TTT)是诊断VVS的主要方法之一。VVS以年轻人多见,但在儿童中也并不少见。本文总结了对43例患儿成功实施倾斜试验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3例 ,年龄在 75~ 82 (77± 2 )岁 ,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患者行OPCAB的临床资料。 3支病变 4 4例 ,左主干病变 2 1例 ,前降支近端 90 %~ 10 0 %狭窄 2 5例 ,右冠状动脉近端 90 %~ 10 0 %狭窄 17例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3例。 5 3例OPCAB手术全部成功。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 (3.0± 0 .8)个 ,移植物取乳内动脉 2 9例 ,大隐静脉 5 1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 4例 :其中新发脑卒中 1例 ,2次开胸止血 1例 ,恶性心律失常 1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 1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7例 ;住院死亡 2例。随访时间 1~ 2 4 (10± 7)个月 ,均无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 ,非心脏性死亡 1例。结论 OPCAB对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高龄患者是安全可行而且有效的血运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中的护理要素分析.方法:对该院收治的7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后5分钟内,呼吸平稳且憋喘现象有所缓解,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8.63%.结论:针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胸腔闲式引流术后,应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王霞  金新新 《临床荟萃》2001,16(22):1020-1021
在未进行溶栓与急诊直接经皮冠脉成形术 (PTCA)年代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下壁者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而且 ,前壁者较下壁者病死率高。近年来 ,随着溶栓与急诊直接PTCA血运重建治疗手段的开展 ,AMI病死率大幅度下降 ,但同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又非常常见 ,本研究就目前积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条件下 ,前壁与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的心律失常及住院期间的预后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9年 2月至 11月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连续的AMI患者 ,前壁 90例 ,下壁 93例。AMI诊断标准 :①…  相似文献   
9.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束支及分支阻滞中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占 7.88% ,而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Completeleftbundle -branchblock ;CLBBB)仅占 1.12 % [1] ,而且 ,一般认为CLBBB绝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 ,特别是冠心病、高血压病或主动脉瓣病变等所致的左室病变[2 ] ,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出现CLBBB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对象 我院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月住院患者 144例 ,其中男 91例 ,平均年龄 (6 5± 11)岁 ,女 5 3例 ,平均年龄(6 6± 10 )岁。 <6 0岁 39例 ,≥ 6 0岁 10 5例。1.2 诊断标准[3]  ①QRS…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国人冠脉搭桥术后胸痛(PCP)的发生率,临床特征进行随访研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电话随访45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后1~2年的患者,应用口述分级和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患者健康状况,有无胸痛,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伴随症状,恶化因素,对生活、情绪造成的影响等,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冠脉搭桥术后胸痛的发生率为32.7%,疼痛的NRS评分为3.9±1.7分,29.5%有中度以上疼痛,4.1%有重至极重度疼痛。34.2%认为疼痛影响日常生活,39.6%认为疼痛影响到情绪。疼痛发生部位左胸占40.9%,中线占70.5%,右胸占12.1%。6.7%伴有疼痛部位感觉减退,7.4%伴有触诱发痛。恶化因素按发生频率最多的为天气变化(48.3%),疼痛部位受压(11.4%)。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和体重指数是预测PC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CP是一个常见的冠脉搭桥术后的远期并发症,高危患者应该早期干预以减少PC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