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咪达唑仑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择期椎管内麻醉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在完成椎管内麻醉后开始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参数频率2/100 Hz,波宽0.2~0.6 ms,调节刺激电流至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强度,穴位选择双侧合谷穴、内关穴,20 min后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对照组患者在相应穴位贴电极片,并连接刺激器,不予电刺激。对患者进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依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咪达唑仑靶控输注浓度。观察并记录OAA/S评分首次为3分时的目标靶浓度(Ce)、BIS、咪达唑仑用量、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氟马西尼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在OAA/S评分首次为3分时咪达唑仑效应室靶浓度较对照组低[(60.3±8.0)ng/mL vs.(66.8±8.5)ng/mL],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的咪达唑仑用量少于对照组[(4.9±0.6)mg vs.(5.3±0.5)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术后应用氟马西尼12例,低于对照组的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BIS、SpO2、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增强咪达唑仑的镇静作用,减少咪达唑仑用量。  相似文献   
2.
郭艳辉  任芳 《中外医疗》2007,26(18):18-18
通过3个病例来讨论皮肌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古代文献多有论述,自《内经》认为“少阴有余”之后,历代医家对其多有发挥,现代中医学者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认为荨麻疹的发病多在先天不足、禀赋不耐的基础上,复感风、寒、湿、热之邪,或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而诱发,本文分别从理论及实验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郭艳辉  赵崇法  张伟 《吉林医学》2011,(19):3935-3936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支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拟施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F组)、对照组(C组),分别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石蜡油均匀涂于支气管插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支气管内插管。记录诱导前(T1)、插管时(T2)、由仰卧位变侧卧位(T3)、由侧卧位变仰卧位(T4)、拔管时(T5)各时点SBP、DBP、HR的变化。结果:F组患者由侧卧位变仰卧位(T4)、拔管时(T5)SBP、DBP、HR均低于C组(P<0.05);C组患者由侧卧位变仰卧位(T4)、拔管时(T5)SBP、DBP、HR均高于诱导前(T1)、插管时(T2)(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全身麻醉支气管插管患者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咪达唑仑致意识消失半数有效靶浓度(EC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椎管内麻醉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实施椎管内麻醉。T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选择双侧合谷穴、内关穴,20 min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C组在相应穴位贴电极片,并连接刺激器,不予电刺激。警觉/镇静(OAA/S)评分≤2分为意识消失。采用序贯法确定咪达唑仑靶控输注浓度,初始靶浓度为80 ng/mL,相邻剂量比为1:1.1,若患者意识消失,则下1例咪达唑仑剂量下调一个剂量梯度;若意识未消失,则下1例咪达唑仑剂量上调一个剂量梯度。当出现7次阴阳交叉时终止。采用序贯法公式法计算咪达唑仑致患者意识消失半数有效量(EC_(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T组咪达唑仑至患者意识消失的EC_(50)为78.6 ng/mL[95%置信区间为(53.1~116.4)ng/mL],C组为90.3 ng/mL [95%置信区间为(61.4~132.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咪达唑仑致患者意识消失EC_(50)。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周围神经毒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paclitaxel,taxol)又名泰素、紫素、特素,是紫杉类植物中分离出的天然产品,是一种新型抗微管药物,作用机制是促进微管聚合,结合位点在聚合状态微管上,可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成团块和成束并使其稳定,从而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属广谱抗肿瘤药物,并具显著放射增敏作用。经临床研究证实,其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突出,目前也广泛用于头颈癌、食管癌、胃癌、精原细胞瘤等。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毒性。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7年11月应用国产紫杉醇(湘北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12例,卵巢癌10例,非小细胞肺癌10例,食管癌3例,胃癌2例,头颈癌2例。紫杉醇周围神经毒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对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儿科收治的268例诊断为肺炎的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8例,治疗组1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同时预防性应用妈咪爱治疗。腹泻以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腹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肺炎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能够有效的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气管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对照组(生理盐水)。手术开始前15 min,观察组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对照组静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室、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苏醒期躁动评分,拔管后5 min、10 min、1 h时的OAA/S评分和拔管后1、4、6、12 h的VAS评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10 min,观察组的SBP为(124.9±7.7)、(120.3±9.2)、(118.9±9.3)mm Hg,DBP为(73.8±5.9)、(71.8±8.1)、(69.5±8.0)mm Hg;对照组的SBP为(138.0±9.4)、(134.9±11.0)、(132.7±10.8)mm Hg,DBP为(82.3±8.5)、(80.6±9.6)、(79.8±8.5)mm Hg,观察组各时点的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4、6、12 h,观察组的VAS评分为1.0±0.8、1.4±0.7、2.2±1.0、2.8±0.6,对照组为2.7±1.0、3.5±1.1、4.1±1.0、3.2±1.1,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超前镇痛用于成人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气管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小,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动脉与肺泡氧分压比值在评价ICU病人肺换气功能中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麻醉科(沈阳,110003)陈卫民崔健君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麻醉科(沈阳,110001)郭艳辉宋涛盛卓人辽宁省金秋医院(沈阳,110015)郝艳丽动脉与肺泡氧分压比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药物浓度的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胺酮分次静推在颈淋巴结结核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采用靶控输注血药浓度分别为2 mg/L(KP1组)、3 mg/L(KP2组)、4 mg/L(KP3组)、5 mg/L(KP4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分次静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各组患者入室诱导前(T1)、诱导后(T2)、切皮(T3)、搔刮病灶(T4)、手术结束时(T5)5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的通气情况,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氯胺酮追加次数、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KP1组有1例出现精神症状。KP1组SBP、DBP在T2、T3、T4、T5时比T1升高(P均0.01),HR在T2、T3、T4、T5时比T1升高(P均0.05)。KP2组SBP、DBP在T2、T3、T4时比T1升高(P均0.01),HR在T3、T4时比T1升高(P均0.05)。KP4组SBP在T2时比T1下降(P均0.05)。氯胺酮追加次数KP1组多于KP2组、KP3组、KP4组(P均0.05),苏醒时间KP1组、KP2组长于KP3组、KP4组(P均0.05)。结论血药浓度2~5 mg/L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胺酮分次静推应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苏醒快速,安全可靠。靶控输注丙泊酚血药浓度为4 mg/L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