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药师对一例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协助临床医生对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疾病特点、用药史、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对患者在降压药物、抗感染药物邝受体阻滞剂的选择方面提出了参考意见。结果:经过临床药师的参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了用药方案的调整,在降压药物的选择方面选用了对患者呼吸系统及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方面选用了与茶碱类无相互作用且抗菌谱广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冠状动脉硬化治疗方面,考虑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情况选用了β1受体阻滞剂富马酸比索洛尔;考虑到患者联合用药情况较多,对患者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及不良反应观察。结论: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协同临床优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2.
医院用药安全监测与评价系统软件的研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发监测临床用药医嘱、评价影响用药安全因素的合理用药软件,协助临床药师开展工作。方法:在Wins/XP平台,中文操作系统环境下,用Power Builder程序编辑工具和数据库系统开发医院用药安全监测与评价软件。结果:该软件包括PASS监测效果评价和临床用药观察指标评价两大评价体系,可实时在线监测临床不安全用药状况,详实记录和评价临床用药,同时对其原因和相关因素进行关联性评价,分析医院用药安全现状,为提高医院用药安全水平提供全面、客观的数据支持。结论:该软件操作简便、快捷,运行稳定,记载信息完备,评价指标明确,是药师开展医院用药安全监测与评价的支撑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药物性肝损伤(DILI)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以及药品分布情况,对比符合Hy's法则患者与一般DILI患者的病例特征.方法 利用"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患者电子医疗数据,自动识别符合标准患者并报警,对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样本真实世界中住院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计算发生率并探究风险因素。方法 借助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II(ADE-ASAS-II),回顾性监测某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所有使用贝伐珠单抗的住院患者电子病历信息,确定阳性病例后,应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对照组,通过二元逻辑回归识别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4 864例使用贝伐珠单抗的住院患者中有455例在用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0.00%。血小板基值<150×109·L-1(OR=11.896,95%CI:8.270~17.111),白细胞基值偏低(OR=1.801,95%CI:1.213~2.675),红细胞基值偏低(OR=1.561,95%CI:1.085~2.246),肿瘤分期(TNM分期)为Ⅳ期(OR=1.814,95%CI:1.059~3.107),总化疗次数≥10次(OR=2.537,95%CI:1.675~3.842),联用紫杉醇、铂类(OR=2.658,95%CI:1.267~5.578)为应用贝伐珠单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5.
应用PASS对1207例住院患者用药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应用VFP6.0系统处理数据、PASS软件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医院患者信息查询系统”查阅病历。结果:调查涉及1207例患者7314条单日医嘱,平均用药6种,涉及药物739种,出现频率排名依次为水、电解质平衡调节类、循环系统、抗感染类、消化系统、激素及其相关药、血液系统、维生素与矿物质类药物;存在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204例、药物-食物间相互作用235例;当用药品种为1~4种、5~9种、>10种时,存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比例分别为3%、22.8%、42.62%。结论:为防止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尽量减少用药品种,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6.
头孢哌酮与头孢哌酮/舒巴坦不良反应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比较使用头孢哌酮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从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筛选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头孢哌酮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220例。分为2组:头孢哌酮组115例,头孢哌酮/舒巴坦组105例。分别给予头孢哌酮1.0g,头孢哌酮/舒巴坦2.0g(头孢哌酮:舒巴坦=1:1),均溶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中,2次/d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60min,回顾性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转归、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及发生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相同,均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转归和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不同,头孢哌酮组致死或严重(有后遗症)不良反应的。构成比较头孢哌酮/舒巴坦组高,分别为0.9%、0和2.6%、0头孢哌酮组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为(1.9±2.1)d,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的出现时间较晚,为(2.9±4.1)d.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出现4例视觉异常、1例血糖升高和1例声音嘶哑患者。结论:头孢哌酮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主要不良反应相似;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安全性更好,但应注意其引起的某些特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医院药师培训考核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利用和信息化工具研发,全面提高药学培训质量,促进药学人才队伍建设。方法:回顾我院药师培训历程,从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培训情况入手,分阶段分析问题,明确培训优化重点。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研发完善信息化教学工具,不断提升培训质量。结果:根据药师培训目标,拓展理论培训内容与方法,强化技能训练贴近实际操作,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利用信息化技术研发教学工具,建立综合培训信息平台,增强培训多样性和考核全面性,促进培训质量持续改进。结论:医院药师培训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利用,信息化工具研发,有助于药师理论技能的全面提升,为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免疫抑制剂及相关器官移植用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ADR监测中心收集的免疫抑制剂相关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来自151家医院的4826例免疫抑制剂致ADR报告,男女患者之比为1∶1;发生严重的ADR患者中,≥60岁患者所占比例较高;ADR发生时间以用药后2~<7 d为主;引发ADR的药物主要涉及糖皮质激素、抗体和烷化剂;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胃肠系统及全身性损害,严重的ADR主要累及血液系统;经过治疗,4314例患者(占89.39%)痊愈或好转;有4例死亡报告(1例与移植相关)。其中,442例ADR与器官移植术后用药相关,男女患者之比为2∶1;ADR发生时间以用药后≥15 d为主;引发ADR的药物主要涉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体和抗代谢/增殖药;经过治疗,379例患者(占85.75%)痊愈或好转。结论:免疫抑制剂治疗窗较窄,但疗效无法替代,应加强患者治疗期间尤其是器官移植术后的临床用药安全性监测,并及时有效地干预,尽可能防止严重的ADR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开展罗沙替丁与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自动监测并进行安全性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借助“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信息化主动监测并比较罗沙替丁与奥美拉唑的9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300例基线匹配的用药患者中,罗沙替丁组、奥美拉唑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5例(发生率1.7%)和10例(发生率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血红蛋白减少两组各发生1例(0.3%);肝损害分别发生4例(1.3%)、7例(2.3%);奥美拉唑组发生胰酶异常1例(0.3%),皮肤损害反应1例(0.3%),而罗沙替丁组未发生。两组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肾损害、过敏性休克、心电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组与罗沙替丁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用自动监测专用软件系统有助于便捷高效地开展药物安全性评价与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医疗机构药品安全性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为开展相关新业务、新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国内外医院用药风险监测相关的信息化、自动化方法和工具,并对目前国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结果:国外医疗机构在计算机辅助监测研究方面已较为成熟,涉及多项主动监测技术;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集中于对药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的采集评价和信号检出,涉及计算机辅助主动监测和评估的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在规模偏小、资料难以共享等方面。结论:国内医疗机构已尝试开展药品安全性主动监测核心技术的研究,但还需要不断改进和扩大应用范围,这将有助于节省监测资源、提高监测效能,对提高药物警戒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