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22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4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sAg阴性的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的石蜡包埋肝组织,应用PCR-EB法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并与ELISA法检测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乙肝5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血清学乙肝5项均阴性的及HBsAg阴性但其它4项中至少有1项阳性的胆管细胞性肝癌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9%和45.8%,证实HBsAg血清学阴性者肝组织中仍有HBVDNA存在  相似文献   
2.
肝结核的B超及CT影像学诊断(附9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外科(110001)董明,佟玉兰,郭仁宣,田雨霖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外科(110003)王勇本文根据肝结核的不同影像检查所见,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肝结核的诊断水平。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3.
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985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成人先天胆管扩张症68例手术治疗资料。依Flanigan分型:Ⅰ型59例,Ⅱ型3例,Ⅳ型6例。所有病例均行囊肿切除,结果 术后发生胆汁漏6例。胰漏3例,急性胰腺炎2例。死亡2例,56例经1-20年随访,随访率为82.3%。5例表现轻度胆管炎,2例吻合口狭窄。余下49例均痊愈,无胆管炎及胆管狭窄表现。结论 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是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首选治疗。切除囊肿时,囊肿近端在尽量切净囊肿基础上行大口吻合,防止术后吻合口狭窄;囊肿远端在保证睫液引流通畅、不损伤胰管开口的基础上,尽量切净囊肿内膜。  相似文献   
4.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占甲状腺癌的大多数,且有20%~50%伴淋巴结转移.因残留的转移淋巴结(metastatic lymph node,MLN)占颈部复发的大多数,所以手术彻底切除原发病灶和MLN是最重要的影响预后因素[1].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发现的颈部淋巴结特征与原发性DTC伴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提高MLN的发现和清除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胆汁成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石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38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和35例非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胆囊内胆汁,对其胆红素、胆汁脂类、钙离子进行检测。结果: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胆汁的非结合性胆红素、钙离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总胆汁酸、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胆汁成分改变与胆石症发病率增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系统从肝癌组织中分离和纯4EHSP70-肽复合物,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进行匀浆、高速离心提取总蛋白后依次进行ConA-Sepharose亲和层析和 DEAE-Sephacel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所得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进行蛋白分子质量及性质鉴定,Bradford 法测定蛋白浓度;利用MTT方法检测HSP70- 肽复合物对HepG-2细胞增长的情况.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考马斯量蓝鉴定为单一带, 分子质量为70 kDa;Western blot结果证实为 HSP70,每10 g组织最终获得1.5 mg的HSP70; HSP70刺激组12,48,72 h与对照组的A值之间有显著差异(0.1 mg/L:t=-0.2500,P=0.00; t=-0.1777,P=0.001:t=-0.3094,P=0.001; 0.5 mg/L:t=-0.2878,P=0.00;t=-0.2044,P= 0.00;t=-0.3285,P=0.00;1 mg/L:t=-0.3118, P=0.00;t=-0.2592,P=0.00;t=-0.1994, P=0.025;5 mg/L:t=-0.4007,P=0.00;t= -0.1302,P=0.016;t=-0.2537,P=0.005),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本分离纯化方法可获得高纯度 HSP70肽复合物;HSP70肽复合物可以促进 HepG-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热休克蛋白70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肿瘤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产生的机制。方法 用液相色谱法提纯小鼠肿瘤细胞株中的HSP70。通过动物实验观察HSP70的抗肿瘤作用 ,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SP70免疫后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用ELISA法测定HSP70免疫后小鼠体内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用HSP70免疫后 ,小鼠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几种主要Th1型细胞因子 (IL 2、TNF α、TNF β和IFN γ)均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HSP70免疫后 ,小鼠外周血中CD8+ T细胞及Th1型细胞因子均有明显升高。此作用可能是其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claudin-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损伤时的表达改变及意义。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模型组),SAP模型+HMGB1 抑制剂丙酮酸乙酯(EP)处理组(EP处理组)。SAP模型采用5%牛磺胆胆酸钠逆行胰管注射法,EP处理组于造模后2 h尾静脉注射EP溶液。各组大鼠于术后24 h处死,测定血浆淀粉酶(AMY),内毒素(LPS),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观察肠黏膜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肠黏膜claudin-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肠组织HMGB1和claudin-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AMY,LPS和DAO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小肠黏膜屏障受损,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肠黏膜claudin-1蛋白表达降低,肠组织HMGB1 mRNA表达升高,claudin-1 mRNA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EP处理组肠组织HMGB1 mRNA表达降低,claudin-1蛋白与mRNA表达升高,各损伤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SAP肠黏膜屏障损伤可能与肠组织HMGB1表达升高,从而下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有关;HMGB1抑制剂EP对SAP肠黏膜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黏膜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81)的表达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9帚组、ANP组和丙酮酸乙酯(EP)处理组,分别于建模后24h取材。测定血浆淀粉酶(AMY)、血浆D-乳酸、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ANP大鼠肠黏膜中HMGBl和occludin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建模后24h,大鼠AMY、D-乳酸与肠黏膜MPO水平AN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P处理组(P〈0.05),但EP处理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NP组大鼠肠黏膜HMGB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P处理组(P〈005),EP处理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ANP组较正常对照组和EP处理组下降(P〈0.05),EP处理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NP大鼠肠黏膜中HMGBl表达增高,可通过降低occludin蛋白表达,增加肠黏膜屏障通透性。EP能显著抑制HMGBl表达,使occludin蛋白表达升高,对ANP肠黏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位检测肝外胆管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其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LSAB法)研究肝外胆管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40例肝外胆管癌PCNA阳性29例,定位于肝外胆管癌细胞核,PCNA标记指数(PCNALI)范围为9.5%-81.3%,PCNA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有关。PCNALI与肝外胆管癌术后生存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CNALI越高,生存期越短,预后越差。结果说明:PCNALI是肝外胆管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