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化学发光技术(ECL)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作为一种痕量分析手段在物质分析中越来越得到重视。现已应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及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其应用前景是无可限量的。ECL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ECLI)对各种物质进行快速分析,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该系统是通过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由电启动发光过程,在电极表面循环进行,产生大量光子,使电信号增强,检测灵敏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和三酰甘油(TG)水平改变及其相关关系。方法抽取49例冠心病病人空腹肘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hsCRP、UA及TG水平,并随机选择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冠心病病人血清hsCRP、UA和TG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294~2.926,P<0.05)。49例冠心病病人中hsCRP、UA和TG水平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人数分别为21、15和18例,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X^2=1.581,P>0.05)。Person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病人3项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r=-0.18~0.60,P>0.05)。结论血清hsCRP、UA和TG升高分别县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将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T2D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基因型及分布频率,探讨PAI-1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34例T2DM患者,对照组为39例健康体检正常者,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技术检测各组人群PAI-1基因多态性,两组人群血浆PAI-1含量检测采用美国USCNLIFE原装人PAI-1 ELISA试剂盒,酶标仪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两次平行测定取均值计算样品PAI.1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AI-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r=24.127,P〈0.001;X^2=7.312,P〈0.05)。观察组4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X^2=6.280,P〈0.05)。观察组血浆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0.7,P〈0.01),观察组内比较4G/4G者血浆PAI-1含量明显高于4G/5G和5G/5G者,有显著性差异(F=21.02,P〈0.001)。结论PAI-1基因多态性与T2DM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中4C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发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检验教学应重视建立与培养学生的“全面质量控制”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临床实习前教育,实习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师生互动,建立与培养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全面质量控制"观,既对医学检验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也对学生今后较快适应工作环境及相关能力的培养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降颅压、控制血压和血糖、活化脑细胞和改善脑微循环等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8周。结果观察组干预8周后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率均较对照组升高(χ2=6.05、7.00, P<0.05);同时两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 <0.01),且观察组上升值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减少患者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24小时微量尿清蛋白(MUA)水平改变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新诊2型糖尿病人49例为研究组及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空腹血中hs-CRP、IL-6、TNF-α含量和24小时MUA水平,求算相关系数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①2型糖尿病人空腹血糖(FPG)、体质指数(BMI)、血清相关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及MU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t=8.72~12.40,P<0.01).②控制性别、年龄,Person相关分析表明MUA与hs-CRP、IL-6、TNF-α及BMI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25~0.40,P<0.01~0.05);以MUA为因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BMI进入回归方程,提示三者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人空腹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及24h微量尿清蛋白水平增高;hs-CRP可能参与糖尿病人肾微血管损伤致微量尿清蛋白水平升高.微量尿清蛋白及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凝血、抗凝、纤溶指标在妊娠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阃(脚)、纤维蛋白原(nB)、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因子VIII活性(VI—II:C)、D-二聚体(D—D)六项血凝指标共86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0例,正常晚孕组36例,正常非孕妇女20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娠期胛、APIT均缩短,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非孕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正常孕妇AT—Ⅲ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P〈0.001、P〈0.01);VⅢ:C、FIB、D—dimer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正常孕妇均明显高于正常非孕妇女(P〈0.001、P〈0.01)。结论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血栓形成倾向,产前做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检测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血凝分析仪的凝血项目校正及比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优化的血凝分析系统.并对另一台ACL Futura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校正及比对实验.方法 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原名NCCLS)相关文件的要求,选择代表三种方法学的指标常规进行重复性、稳定性实验;对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定期用配套校准物进行校准并绘制标准曲线,每天用定值全血质拉物做室内质控.并以此仪器作参考系统,每半年以ACLTOP对ACL Futura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校正及比对实验,以保证我院凝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随机选取比对仪器已检测的凝血时间正常和异常的患者的新鲜血浆40份,在校正后的ACL Futur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项目的 检测.结果 ACL 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PT、APTT、TY、Fbg(Clauss法)、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的批内及日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6%;40份正常和异常标本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与校正后的ACL Futur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比对,PT、APIT、TT、FIB的比对结果的变异百分率(CV%)值均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凝血实间质量评价标准.结论 ACL TOP血凝仪与ACL Fmum血凝仪常规凝血指标比对,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利用比对仪器测定患者正常和异常标本来校正及比对其他仪器,可以提高不同血凝分析仪之间的PT、INR、FIB、APTT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在发热患者中不同痛原茵感染鉴别的意义,为给临床提供诊断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依据。方法CRP检验采用深圳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特定蛋白分析仪(Nephstar)散射比浊法测定;血常规(BRT)检测采用BC-5300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结果519例发热病人中,CRP与BRT均正常者28倒,异常者491例(包括WBC低于正常6例)。单纯CRP增高56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率(NC)增高42例、单核细胞百分比率(MC)增高40例、WBC增高3例。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率(NC)都增高68例、CRP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率(NC)都增高155例、CRP单核细胞百分比率(MC)同时增高110例。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率(NC)、单核细胞百分比率(MC)、WBC增高各是360、277、189、102例。结论发热病人中CRP检测在不同病原茵感染中,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作用,它比WBC计数分类反应快而敏感,本研究表明在发热病人中应BRT与CRP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0.
人类进化过程中受环境、种族、性别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基因(或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可发生突变,存在基因多态性,所表达产物结构功能和数量改变将影响相关物质的代谢.由于脂类代谢过程需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