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体质指数(BM I)与血脂水平及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于200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成都地区40~79岁5 175名城乡居民进行身高、体重、血脂等测量,并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地区中老年居民肥胖患病率为11.03%,其中男性为8.66%,女性为12.6%,超重率为35.07%,其中男性为35.7%,女性为34.7%;随着BM I的增加,中老年人群甘油三酯(TG)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中老年男性人群高TG血症患病率随BM I增加呈增高趋势;中老年女性人群高TG血症、高总胆固醇(TC)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随BM I增加呈增高趋势。结论中老年人群TG及HDL-C水平、中老年男性高TG血症及女性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与BM 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心室整体功能及缺血心肌局部功能变化,探讨VVI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照狭窄程度将其所供血区域的可分析心肌节段(共416个)分为5组:0级组(68个节段):无冠状动脉狭窄;1级组(89个节段):冠状动脉狭窄<50%;2级组(21个节段):冠状动脉狭窄50%~69%;3级组(199个节段):冠状动脉狭窄70%~99%;4级组(39个节段):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所有纳入患者均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3级及以上的病变血管并接受了PCI治疗,共放置冠状动脉支架51枚,置入支架的病变血管术后重复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内前向血流速度均恢复到TIMI 3级。所有患者于PCI术前及术后1周应用VVI技术测量左心室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舒张早晚期峰值应变率比值(SRe/SRa)及心肌各节段射血分数(SEF),并运用Teichholtz法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 FS)。结果(1)所有患者的LVEF和FS与PCI术前相比虽有上升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2)术前组间比较发现,相对于0级组,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所有观察指标均逐渐降低,但舒张期应变率的三个指标在3级组略有上升(P均<0.05)。(3)与术前比较,PCI术后7 d 0级组SRs较术前增高,1级组SRe/SRa增高,3级组SRe、SRa及SRe/SRa增高,但SRs降低( P均<0.05);2级组及4级组PCI术前及术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后7 d入选冠心病患者的EF和FS没有明显改变,而VVI技术检测的部分指标在术后7 d有明显改变,VVI技术测量的应变、应变率等指标可应用于评价PCI前后不同程度缺血心肌的局部功能。  相似文献   
3.
江朋  唐勇  郑庆昆   《四川医学》2022,43(6):529-535
目的 比较三种评分对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6个月死亡率的预估效能,帮助临床医生优化医疗决策。方法 收集STEMI患者基本资料,入院时生命体征、首次实验室资料以及CAMI-STEMI评分、GRACE评分和TIMI评分。统计患者院内死亡率、PCI术后6个月死亡率。运用Logistic分析影响患者院内死亡、PCI术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ROC比较三种评分对患者院内死亡率和PCI术后6个月死亡率的预测效力。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62例STEMI患者。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心率、首次WBC计数、GRACE评分是影响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史、入院时心率、GRACE评分是患者PCI术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RACE评分、CAMI-STEMI评分、TIMI评分预估患者院内死亡率的AUC分别为0.827、0.789、0.735,GRACE评分预估效力优于TIMI评分,(P=0.028,95%CI 0.010~0.174)。GRACE评分、CAMI-STEMI评分、TIMI评分预估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腰围(WC)与血脂水平及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于200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地区40~79岁的居民5205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脂等测量,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老年腹型肥胖人群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腹型肥胖人群;中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人群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非腹型肥胖人群。中老年腹型肥胖人群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中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人群高TC血症患病率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人群TG、LDL—C、HDL—C水平及中老年女性人群TC水平,中老年人群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及中老年女性人群高TC血症患病率均与WC相关,是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进行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的干预,尤对腹型肥胖人群加强干预,对于脂代谢异常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庆昆  刘剑雄 《四川医学》2020,41(4):376-380
目的探讨对于接受经桡动脉入路的冠状动脉造影(TRA)的患者桡动脉穿刺后使用高剂量肝素预防术后桡动脉闭塞(RAO)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首次行TRA的冠心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肝素组和常规剂量肝素组,分别在桡动脉穿刺后使用普通肝素5000U和3000U。两组均于术毕拔出桡动脉鞘管后使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术后1天、3周、3个月行桡动脉触诊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术侧桡动脉闭塞、术后穿刺不良事件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剂量肝素组相比,术后3周及3个月高剂量组的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穿刺相关不良事件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后使用高剂量肝素对于预防TRA术后桡动脉闭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HiP感染与2型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281例为DM组,健康体检者86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HP的感染率,并根据HP感染情况将DM分为感染亚组与末感染亚组,比较2个亚组血糖、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炎性因子,探讨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DM患者HP阳性率为85.4%(240/281).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7.7%(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均存存血脂代谢异常,其中HP感染亚组较末感染亚组显著(P<0.05);健康对照组、未感染亚组及感染亚组IMT、CRP、IL-6及IL-8依次升高,IL-10依次降低(P均<0.05)。2型糖尿病患者IMT与CRP(r=0.62,P=0.016)、IL-6(r=0.57,P=0.022)及IL-8(r=0.64,P=0.007)均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r=-0.56,P=0.01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对HP易感,HP持续感染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中使用替格瑞洛对于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收治ACS并成功完成PCI手术的患者59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治疗组(n=29),氯吡格雷治疗组(n=30).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替格瑞洛治疗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标准剂量(90mg/次,2 次/d,口服)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75mg/次,1 次/d,口服)治疗.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PCI术前、术后24h的肝肾功能(ALT、Cr)、心肌酶谱(CK-MB、cTnI)等资料. 对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随访. 结果 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资料、临床用药及PCI 数据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24h两组患者间血浆ALT及Cr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 05),但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浆CK-MB、cTnI值低于氯吡格雷组(P<0. 05),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6个月MACE 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 042). 结论 在我国人群中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够更好地抑制ACS 患者PCI 术后的血小板聚集,减少近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方法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40%~70%的临界病变患者60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QCA组和IVUS组,分别应用QCA和IVUS测量两组病变血管的参考管腔直径、最小管腔直径、直径狭窄率、管腔面积狭窄率及最小管腔面积并进行比较。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随访1月、6月和12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冠状动脉成形术、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IVUS组冠状动脉的管腔直径狭窄率[(57.80%±8.18%)比(51.73%±7.91%)]及面积狭窄率[(67.01%±10.41%)比(57.07%±10.71%)]均高于QCA组(P<0.05),而最小管腔面积[(3.90±0.79) mm2比(4.14±0.60) mm2]则低于QCA组(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但自随访第1月开始至12月随访结束,IVUS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QCA组(7.7%比26.7%,P<0.05)。结论 IVUS检查与QCA相比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检测出的狭窄率更显著,并能更有效地发现“不稳定性”病变并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支架的植入,减低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架长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ACS成功接受支架植入的患者206例,术后12个月随访行冠脉造影复查,根据造影情况分为ISR组和非ISR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曲线下面积来确定支架长度在预测ISR中的作用。结果 ACS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支架植入术后12个月发生ISR患者62例(30.1%),非ISR患者144例(69.9%)。ISR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高于非ISR组,支架长度大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支架长度和前降支、回旋支病变狭窄程度与ISR的风险相关。支架长度预测ISR的AUC为0.701(95%CI 0.594~0.803),支架长度、前降支病变狭窄程度和回旋支病变狭窄程度联合预测ISR的AUC为0.860(95%CI 0.763~0.957)。支架长度预测ISR风险的敏感度为0.742,特异度为0.528,最佳临界值为29 mm。结论 支架长度与ISR相关,其对ACS支架植入术后ISR的发生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