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间歇封闭负压创面治疗(suction wound closure therapy,SWCT)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比较其与传统换药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将不同深度及大小的急、慢性创面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比采用间歇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治疗组)和传统换药治疗(对照组)两种方法的应用。其中治疗组彻底清创后使用无菌生物半透膜覆盖创面,使用间歇负压泵调节负压(80~100mmHg),治疗时间(治疗5min,间歇2~3min)、持续时间依创面情况而定,3~7d换药一次。对照组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根据渗出量每天换药1~2次。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操作难易程度、患者耐受性、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急性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2周(平均1.5周),对照组2~12周;慢性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2~4周(平均3周),对照组2~32周。平均换药治疗费用:治疗组约1200元左右,对照组约2000元左右。治疗组创面愈合快、操作简单、患者易耐受、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也有极少数患者出现贴膜过敏现象。结论间歇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用药、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交叉感染、降低医疗费、减少患者痛苦、患者易耐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1997-06/2001-07采用磁共振水成像尿路造影(MRU)对45例有输尿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男33例,女12例。年龄18~75(平均47)岁。血尿36例,腰部胀痛20例,有阵发性发作肾绞痛19例,有膀胱刺激症13例。45例病例中因不能耐受腹部加压,拒绝行IVP检查或逆行插管9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胸部受到高能量钝性暴力的伤员人数逐年增加,而多发性肋骨骨折时严重胸外伤的一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连枷胸、反常呼吸及纵膈摆动,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大[1],且多并发肺挫裂伤、血气胸、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呼吸衰竭,在严重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内固定器械进行手术内固定已成为趋势,手术内固定器械逐渐多样化,越来越趋向于操作简便、微创化[2].我科于2005年6月-2009年1月采用直型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3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钉中钉系统髓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住院治疗并获随访的80例SandersⅡ-Ⅲ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髓内组(采用钉中钉系统髓内固定治疗,40例)和钢板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高度和内外翻角度)、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髓内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内外翻角度较术前增加,跟骨宽度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上影像学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组患者术后2 d的VAS评分低于钢板组,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笔者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14年3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浮肩损伤25例(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22~61岁,平均41.7岁),其中行单纯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14例,联合固定肩胛颈(盂)11例,根据手术前后Constant-Murley评分(CMS)及前后盂极角(GPA)的变化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7个月;25例术前CMS(64.0±8.4)分,末次随访时CMS(89.3±7.2)分,其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PA为(20.6±5.9)°,末次随访GPA为(34.6±3.6)°,显示经过手术治疗GPA改善明显(P0.05)。锁骨固定组与联合固定组术前GPA、肩胛颈(盂)的移位、成角数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GPA及CM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可稳定肩关节上方悬吊体,恢复肩胛颈的解剖结构,疗效满意,手术方式应结合患者肩胛颈的移位、旋转角度及GPA值等个体化制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