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777株临床分离肠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肠球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分离自各类临床标本的777株肠球菌进行统计,并对抗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肠球菌菌株来源以尿液(30.5%)、胆汁(25.5%)、分泌物(17.8%)为主;2007~2010年分离的肠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0.05);屎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且在分离的肠球菌构成比有增高趋势。结论屎肠球菌在临床分离的肠球菌中越来越常见,肠球菌的多重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年来,国内不断有软下疳病例报告,但无1例有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因此,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H.ducreyi)的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是目前我国性病防治工作的迫切要求.方法根据杜克雷嗜血杆菌的特异性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对两株参考菌株进行PCR扩增,其扩增产物以1.5%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并测序证实.并用其它的同源或相关病原微生物进行PCR扩增,证实其特异性.再以不同浓度菌悬液扩增检测其敏感性.结果所试两株不同来源的杜克雷嗜血杆菌的扩增呈现单一扩增区带,电泳片段位置与预期结果438bp相符,测序结果与基因库序列一致,并用具有同源及相关的微生物共19种在相同条件下同时扩增,除杜克雷嗜血杆菌外,均未扩增出预期片断,测试的最高敏感度可达10-6 ng/μl.结论应用PCR技术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具有迅速、特异、敏感、简便的特点,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PCR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诊断杜克雷嗜血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族人群15个STR位点D3S1358、THO1、D21S11、D18S51、VWA、CSF1PO、D8S1179、TPOX、FGA、D5S818、D13S317、D7S820、D16S539、D19S433、D2S1338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通过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 repeat,STR)复合扩增、基因扫描、基因分型调查了110名黎族无关个体15个STR位点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果]15个STR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共检出149个STR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在0.0045~0.5045之间,杂合度(heterozygosity,H)为0.6716~0.8754,个体识别力(diserimination power,DP)为0.8770~0.9673,非父排除率(probabilities of paternity exclusion,EPP)为0.4383~0.7396,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6265~0.8574.[结论]选用的15个STR位点均能检出等位基因遗传多态性,并具有较丰富的信息含量,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民族STR遗传结构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耳前瘘管(CPF)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1829年Dzondi首次描述,此后有不少的报道,其中1916年Jenks报告1例耳垂上的耳前瘘管,国内1991年高建中等报告10个家系。耳轮后凹(PHEP)是一种发生在耳轮边缘稍后位置的凹陷。多见1个或2个小凹陷,形状似CPF外貌,均为较浅的盲管。1973年由Kosseff等在Wiedemann综合征中描述了PHEP。同年Wiede-mann也报道PHEP可在正常人群中见到。1991年Best报道了PHEP与Wiedemann—Beckwith(W.B)综合征大家系。该家系中患有W.B综合征2例,PHEP15例。然而有关CPF与PHEP共存的家系目前鲜见报道。现将2个既有CPF又有PHEP的家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HIV感染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影响的情况,在深圳地区采集了一批病人标本样品,通过逆转录PCR(RT-PCR)和荧光定量PCR对80例筛选标本进行HIV感染者和非HIV感染者的HPV感染情况和病毒载量关系比较.  相似文献   
6.
光学离焦性近视眼视网膜pax-6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幼猴光学离焦性近视眼发生、发展过程中视网膜pax-6 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pax-6基因是否参与近视眼的发生、发展和正视化过程。 方法 选用猴龄为1~3个月的恒河猴9只,采用配戴眼镜或施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方法,造成幼猴视网膜光学离焦。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不同时间视网膜pax-6基因的表达,并与非光学离焦眼进行比较。 结果 远视性光学离焦导致幼猴玻璃体腔增长速度加快,形成近视眼,其视网膜pax-6 基因表达量明显比正常对照眼高(t=3.480,P=0.004)。 结论 远视性光学离焦幼猴的视网膜pax-6 基因表达明显增加,表明pax-6基因可能参与视觉依赖的眼球生长和正视化过程。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01-268)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血液滤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剂量激素联合血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综合治疗组和大剂量激素联合血滤组,对其治疗效果及血浆炎症因子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腹痛缓解、血淀粉酶恢复正常、临床治愈时间以及并发MODS率、死亡率,治疗10d后血浆TNFα及IL-1的下降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大剂量激素联合早期血液滤过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结核分支杆菌荧光PCR试剂盒的研制及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荧光PCR(fluorescence PCR,F-PCR)方法研制结核分支杆菌(TB)DNA检测试剂盒,通过临床试验评价其性能,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方法F-PCR是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结合所产生的PCR方法。由于采用完全闭管荧光检测,避免了PCR后处理导致的假阳性污染;又采用了荧光检测技术,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应用F-PCR检测了297份肺结核病人和249份非结核对照者的痰液标本,以改良罗氏培养法、金胺荧光染液涂片法、Abbott公司的LCx试剂盒检测作为对照。结果设计合成了TB F-PCR诊断试剂盒。检测阳性率49.1%,灵敏性89.2%,特异性98.8%,符合率93.6%。结论F-PCR在灵敏性上显著优于培养法和涂片法,与LCx试剂盒检测无显著差异。F-PCR试剂盒可以检测TB的真实感染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考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异常DNA甲基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及异位内膜HOXA10基因的表达及DNA的甲基化,探讨HOXA10基因异常表达及DNA异常甲基化在EMs发病及不孕机制中的状态和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20例(10例合并不孕)、非EMs患者20例(卵巢良性囊肿10例,输卵管因素不孕10例)。分别采取其在位、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OXA10基因mRNA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HOXA10基因3个启动子区F1、F2、F3的甲基化状态。结果:EMs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的HOXA10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内膜(P<0.01),EMs在位内膜组总甲基化率45%(9/20),合并不孕患者甲基化率50%(5/10)。EMs异位内膜组总甲基化率40%(8/20),合并不孕患者甲基化率40%(4/10)。正常内膜组仅有1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率5%(1/20)。EMs在位、异位内膜组总甲基化率及合并不孕患者甲基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P=0.32),但与正常内膜组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OXA10基因在EMs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均呈低表达状态,EMs中存在HOXA10基因DNA异常甲基化,EMs合并不孕患者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的DNA甲基化明显高于非EMs不孕患者。EMs中HOXA10基因的DNA异常甲基化可能与其发病及不孕机制有关,深入研究EMs中HOXA10基因DNA异常甲基化,有望为阻断EMs发病或治疗其引起的不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广东地区人群特点的唐氏综合征快速产前诊断技术,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1号染色体上杂合度较高的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D21S1411、D21S1412、D21S1270)作为遗传标记,采用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扩增技术,对广东地区106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外周血DNA进行分析,计算这3个STR位标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用该方法对25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和10例正常孕妇羊水的DNA进行检测,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1号染色体上的3个STR(D21S1411、D21S1412、D21S1270)的PIC分别为0.913、0.835、0.856,确立了QF-PCR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的方法。对25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和10例孕妇羊水同时进行QF-PCR检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两种方法均检测到27例唐氏综合征,结果吻合。结论:本研究所选STR位标在中国广东人群中呈现较高的遗传多态性,符合Hardy-W e inberg平衡定律;所构建的QF-PCR技术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具有准确、快速、高效等特点,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