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脾阴虚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探析脾阴虚对胃肠吸收、水液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荤素饮食不节、负重疲劳游泳和温热伤阴药灌胃复合因素建立脾阴虚证大鼠模型,观察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游泳持续时间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间苯三酚法检测尿D-木糖排泄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胃泌素(GA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通道蛋白3(AQP3)、AQP4的相对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胃组织中VIP、AQP3、AQP4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16S rDNA测序分析其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一般体征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进食量均明显降低,饮水量明显增多(P<0.05,P<0.01),游泳持续时间显著减少(P<0.01);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组织黏膜出现排列不齐,结肠组织黏膜可见明显变薄或有残缺,上皮细胞出现坏死甚至脱落现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D-木糖排...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TULL)与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输尿管结石,并在泌尿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4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ESWL治疗238例,接受TULL治疗输尿管结石166例,其中结石直径≤10mm的患者222例,>10mm的患者183例,比较两者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一次排石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TULL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ESWL组,TULL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治疗后,有效率高于ESWL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ULL组中,结石>10mm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ESWL组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径>10mm的输尿管结石,尤其是中下段结石,建议首选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直径≤10mm的输尿管结石,两种治疗方式均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腔Power 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风险预防管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外科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ower PICC患者156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85例,干预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预防皮肤损伤;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评估、风险防护及风险管理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比较2组患者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总发生率为31%,干预组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总发生率为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风险评估、风险防护及风险管理等一系列风险预防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双腔Power 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耳大神经的应用解剖学,为颈腮区相关手术提供临床解剖资料。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1月—2013年10月45例(52侧)头颈腮腺区手术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在手术中观察耳大神经出肌点的位置、行程、分支点、分支及其与颈外静脉之间的关系。其中全颈淋巴结清扫术25例(32侧)、腮腺恶性肿瘤手术4例、咽旁间隙肿瘤16例。结果 耳大神经多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下10mm范围内穿出占94.2%(49/52),并多以单干形式上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腮腺尾部以及下颌角下方10mm左右分成前、中、后3个终支。耳大神经伴行于颈外静脉的后方上行(间距不超过20mm)。结论 耳大神经解剖变异较大,其主干与颈外静脉关系密切,手术时尽可能避免耳大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肠腑康胶囊的镇痛、抗炎及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方法采用甩尾法和扭体法进行镇痛作用的研究,抗炎作用采用二甲苯法及腹腔通透性法,溃疡性结肠炎用乙酸造模,灌胃给药观察治疗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肠腑康胶囊可延长小鼠甩尾时间,并可减少动物扭体次数;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乙酸性豚鼠结肠炎模型,与模型组比较,豚鼠的状态有一定的改变,溃疡面积显著减小。结论肠腑康胶囊具有一定的止痛、抗炎作用;对乙酸性豚鼠直肠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肿节风与氟尿嘧啶联合应用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节风注射液与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实体瘤模型。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肿节风注射液小剂量组(1.5g/kg,ip)、大剂量组(3g/kg,ip)、5-Fu组联合用药组。小鼠接种24h后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10d。观察各组小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及体重变化。并考察给药后胸腺、脾脏指数、外周血象的变化。结果:肿节风注射液小剂量组抑瘤率为26.84%,肿节风注射液大剂量组抑瘤率为44.74%,5-Fu组抑瘤率30.77%,联合用药组抑瘤率分别为58.39%与65.1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抑瘤率高于单用肿节风注射液组和5-Fu组(P<0.01)。且联合用药对胸腺、脾脏指数、外周血象无明显影响。结论:肿节风注射液和5-Fu联用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实体瘤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并能减轻5-Fu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肿节风注射液抗肿瘤及与阿霉素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采用四氮唑盐法(MTT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抑制作用,用IC50评测直接抗肿瘤效果,用金氏公式进行联合用药分析。结果肿节风注射液能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结肠癌细胞HCT-8的增殖,其IC50分别为33.13,52.39mg/mL。3.125,6.25,12.5mg/mL的肿节风注射液与阿霉素联合对HCT-8细胞体外抑制呈相加作用;25,50mg/mL的肿节风注射液与阿霉素联合对HCT-8细胞体外抑制呈协同作用。结论肿节风注射液对Bel7402、HCT-8细胞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它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HCT-8细胞可产生相加或增强的协同抑制效果,尤其是高浓度的肿节风注射液与阿霉素的协同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筛蝶径路视神经减压术对于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47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病例,其中15例行视神经减压,32例行内科保守治疗。根据治疗前视力,将患者分为失明、仅存光感和残存视力3类,随访6个月,比较各类患者中2种治疗方案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19例失明患者中,视神经减压与内科保守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仅存光感患者中,视神经减压治疗有效率显著较内科保守治疗增加(P0.05);5例残存视力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4例有效,1例随访未有恶化。结论外伤性视神经损害病例应适当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病情和视力评估行视神经减压手术,视神经减压术相对较为安全,特别是对仅存光感的患者有助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进展,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患者比单纯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为探索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临床规律,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现将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7月间,重叠感染的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东宝肝泰片对酒精性脂肪肝(AFL)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东宝肝泰片组,后2组用白酒灌胃和高脂饲料喂养共8周以复制大鼠AFL模型,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东宝肝泰片灌胃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东宝肝泰片组TG、CHO、LDL-C、AST、ALT、MDA、NEFA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肝脏病理与正常组相似。结论:东宝肝泰片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防治AF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