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医药卫生   17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胸部手术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开胸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1996年12月~2002年6月我科共收治1100例开胸手术患者,其中231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现探讨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食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管上皮细胞为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我们借鉴了表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摸索了新生牛食管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条件,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细  相似文献   
3.
533例胸腔积液闭式胸膜活检结果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闭式胸膜活检临床应用已近40年,不仅可获得组织学诊断,如能对所取组织进行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查,将会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然而,以前报告[13]此方法对胸膜恶性肿瘤和结核的阳性率差别很大,而且非特异性改变高达68%[4],如何确定这种非特异性改变的临床价值,以及胸膜活检作为临床常规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我们分析了我院1985年1月~1998年6月住院的533例胸腔积液闭式胸膜活检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33例中男性363例,女性170例;年龄10~85岁,平均49±8岁。全部病…  相似文献   
4.
薛磊  钟镭  徐志飞  赵学维 《上海医学》2006,29(2):131-131,F0003
患者男,6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入院。入院后纤维胃镜示距门齿28~35 cm处前壁黏膜不规则凹陷,质脆;病理示鳞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食管中段充盈缺损(图1,见封三)。胸片示右中肺野结节影(图2,见封三)。胸部CT示右上肺直径2 cm肿块(图3,见封三)。手术入路选择右胸、上腹两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期间,血浆及心肌中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对心肌β受体系统产生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心脏手术病人体外循环前后心肌β受体密度、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以及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腺苷酸环化酶最大活性(ISO-AC),所得数据经配对t检验方法处理。结果:心肌β受体密度变化不大,63.73±15.94fmol/mg蛋白(CPB前)和59.68±12.38fmol/mg蛋白(CPB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亦无明显变化,5.26±1.85pmol环磷酸腺苷(cAMP)·mg蛋白-1/min(CPB前)和5.34±1.76pmolcAMP·mg蛋白-1/min(CPB后)。但腺苷酸环化酶最大活性从24.78±6.67pmolcAMP·mg蛋白-1/min(CPB前)明显降低到15.01±4.97pmolcAMP·mg蛋白-1/min(CPB后)(P<0.01)。结论:体外循环后心肌β受体系统失敏可能是体外循环后病人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甲壳素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混法制备甲壳察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并对纯聚己内酯和甲壳察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对该两种材料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源试验和过敏试验。结果显示受试材料最终细胞毒性级为0级,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材料中不存在潜在致敏性物质,浸提液无溶血反应和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和组织相容性,其作为胸壁缺损修补材料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消化道瘘9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9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消化道瘘的诊疗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共612例患者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加食管-胃或食管-空肠胸内吻合术,术后9例患者经美蓝试验确诊发生胸内消化道瘘.其中,2例患者急诊行二次剖胸手术治疗,其余7例采用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充分的脓腔、胃液引流,持续的胸腔冲洗,并采用肠内营养保证充足的营养支持.结果:胸内消化道瘘患者临床表现无特殊,B超、X线表现为术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或液气胸,确诊依赖于口服美蓝试验.胸内消化道瘘发生率为1.47%(9/612),其中吻合口瘘6例(0.98%,6/612),胃壁瘘3例(0.49%,3/612).9例患者消化道瘘闭合时间9~98 d,平均 (38.9±5.6) d;住院时间24~196d,平均(79.1±8.2) d;2例二次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瘘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平均水平.9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消化道瘘一经确诊,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提倡早期行二次开胸手术,同时必须注意充分脓腔引流和适当胸腔冲洗,并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自体胸腔血成分与凝血机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性血胸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胸部战、创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往往需紧急输血救治,但常遇到用血量剧增与血源紧张的矛盾。尽可能及时地将患者胸腔内大量血液收集并回输,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库存血用量及其并发症都是有利的。笔者通过犬单纯闭合性血胸及血气胸模型,探讨了随胸腔存留时间的延长,血胸和血气胸胸腔内积血血液成分及凝血机能的变化趋势,为胸血回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常规肺叶、全肺切除术的比较,探讨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方法:我科1980~2000年间行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手术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其中TNM分期N0期21例, N1期28例, N2期15例.总结此类手术的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并按TNM分期比较术后第3、5、10年的生存率.另选取同期常规全肺切除术和常规肺叶切除术患者各64例,比较三种术式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率.结果: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组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42%、19%,中位生存时间为45.76个月,其中21例N0患者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56%、29%,28例N1患者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39%、27%,15例N2患者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21%、12%、0,不同分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率与同期手术的常规全肺切除术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高于肺叶切除术(P<0.01).结论: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扩大了肺癌的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术后的生存质量,此类手术主要适合于上叶中央型N0、N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于N2患者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不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肺不张或肺炎的肺实质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直径≤3 cm。结节大部分位于周围肺,其影像学检查为无明显典型特点、临床近乎无症状的肺内结节改变[1]。由于CT和MRI的迅速发展及人们对社区健康体检的认知,SPN的被发现率明显提高,早期发现肺癌的机会也明显增多。由于SPN病因复杂,临床上不易明确其良恶性,常延误治疗。正确判断SPN的性质对疾病的治疗起重要作用。对恶性病灶,应尽量早期切除而不至于延误病情;而良性病变,则应避免不必要的开胸手术。因此,SPN的定性诊断与外科治疗策略是放射科和肺外科医生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