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喻昌大气学说是据天人相应理论提出的。喻昌所说的大气不是胸阳,而是胸中之气,而调畅大气的方法也不仅限于通阳散寒,降肺气、和胃气、补肾气、顾胸中之气都有助于大气的畅通。  相似文献   
2.
《类经》注文不仅阐释了《内经》的旨意 ,也体现了张介宾的学术特色。其学术特色主要有 :从属虚属实或有邪无邪阐释病机十九条 ;从精气互生观点阐释天癸的含义及虚证的病机和治法 ;认为君火相火皆为人之阳气 ,阳在上则为君火 ,阳在下则为相火 ;论治疾病强调补虚和温补阳气 ;发挥命门学说和医《易》同源思想等  相似文献   
3.
“阴阳自和”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世讷教授于1996年第3期《山东中医学院学报》上发表的“阴阳自和是人身阴阳的深层规律”一文,对“阴阳自和”理论作了充分探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中医理论界人士的关注。笔者认为,深入探讨这一理论对促进阴阳学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意义。1“阴阳自...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五苓散证新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五苓散证不是水湿之邪内停所致的蓄水证,而是既有津液不足,又有津液不布所致的病证。五苓散的作用机理是行津布津,方后所云“多饮暖水”的机理是补充津液。并对《伤寒论》中五苓散证的条文及后人的解释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且赋有新意。  相似文献   
5.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以来,我们用参松养心胶囊养心气、通血脉治疗室性期前收缩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古代医家皆对方剂的加减和变化十分重视。方剂的加减和变化主要有随证加减法、随方法、变方法、合方法及变量法。随证加减法是方剂加减变化的最基本要求,即选方必须接近于证,加减以后的处方必须对证。临证中方剂加减变化的各种方法,密不可分,在临证处方中常根据病情选择应用或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痰、饮、湿本是三个不同的病理概念,但它们又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津液输布障碍的病理产物,都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其性皆重浊粘滞。所以其病证极为相似。在治疗上,三者皆宜用温药“和之”、皆宜行气、皆宜利湿行津和调补肺脾肾三脏。最后,笔者提出了治湿宜化痰除饮,治痰饮宜兼除湿的论点。  相似文献   
9.
中医理论现代化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突破性的成果不多。为此,笔者结合中医理论的特点,谈谈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中医理论的概括性 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即把对某些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推广到对整个这类事物的认识。中医理论也是以类似方式产生的。中医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认识,来源于古人长期对自然界和人体的观察,并随着认识的积累和深入,发现了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被逐渐总结为理论。如脾胃是后天之本的理论,就是古人观察了饮食对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郁同治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易损斑块处Ⅰ型、Ⅲ型胶原的含量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稳定易损斑块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方法建立易损斑块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2周后,用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Ⅰ型、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形成易损斑块;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Ⅰ型胶原增加、Ⅲ型胶原减少(P0.01),Ⅲ型胶原/Ⅰ型胶原比值降低(P0.01),MMP-9表达减少(P0.01)。结论六郁同治法可稳定易损斑块,调节Ⅰ型、Ⅲ胶原的含量和抑制MMP-9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