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例]男,12岁.主因右手拇指甲下间歇性疼痛1年余,加重1周来我院就诊.查体:右手拇指甲下可见淡黄色点状肿物,指甲有局限性隆起、变形,触之有剧痛,未做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口咽松解同时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手术效果。方法:12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7例,横韧带断裂3例,枕颈畸形2例。10例有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先行经口咽入路的寰枢关节松解或切除术,同期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后路固定方法包括寰枢侧块钉板固定10例和枕颈固定2例。术后不用外固定。结果:10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基本复位,其中2例行齿突切除。12例随访9-26个月,平均11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有脊髓症状的10例术后功能评价(JOA标准)为优7例,良2例,可1例。术中出现硬膜破裂1例。结论:前路松解后路固定融合对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化脓性膝关节炎并非少见病,常因处理不当而致残。近年来我们应用膝关节镜对12例化脓性膝关节炎进行了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手术方法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于患膝髌骨外缘插入16号针头,从针芯插入硅胶管,拔出针头留硅胶管于膝关节腔内,硅胶管外端缝合固定于皮肤,另一端接输液瓶。然后在患膝外侧膝眼处切开皮肤长约0.5—1cm,插入膝关节镜,冲洗干净,同时仔细观察膝关  相似文献   
4.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颇多,然而尚无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经过大量动物实验证明: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实验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有一定优点并取得较好效果~[1]。在此基础上,我院自1991年5月至1992年8月,对15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行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经9个月至2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男13例,女2例。其中左侧9例,右侧6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42岁,平均34.5岁。致病原因:长期饮酒5例,长期大剂量使用或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8例,髋关节后脱位2例。病程分期:Ⅱ期6例,Ⅲ期9例。所有病人均经病理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5.
寰枢椎失稳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和疑难伤病,随着交通伤、建筑伤不断增多及疾患检出率的提高,寰枢椎失稳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造成寰枢椎失稳的常见病因有先天性、外伤性和病理性三大类。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理功能的重要性,上颈椎失稳的手术治疗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外科的高难度、高风险领域^[1]。  相似文献   
6.
寰枢椎失稳足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和疑难伤病,随着交通伤、建筑伤不断增多及疾患检出率的提高,寰枢椎失稳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造成寰枢椎失稳的常见病因有先天性、外伤性和病理性三大类.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理功能的重要性,上颈椎失稳的手术治疗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外科的高难度、高风险领域[1].其手术方法包括颈椎前路、后路内固定术,经口及咽后壁入路内同定术,微创内固定术等[2].本文就寰枢椎失稳的应用解剖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手的数字化模型.方法:对新鲜成人手标本行冰冻薄层断面切片(0.2 mm),并对薄层断面图像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利用计算机对手部骨骼、指屈肌腱、掌部筋膜间隙以及手的外形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建立了基于解剖结构的数字化手模型.并精确显示手部主要解剖结构.结论:数字化手模型为手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三维的形态学资料,也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数字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构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头颈型股骨颈骨折的股骨标本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1/2004-03在河北骨科研究所完成。将10根股骨随机分成倒等腰三角形组和正等腰三角形组,每组5根。倒、正等腰三角形构型的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头颈型股骨颈骨折的股骨标本,用生物力学机(长春市实验机研究所产CSS-44020生物力学仪,河北骨科研究所提供)测试、比较两种空间构型抗压、抗扭性能及最大垂直载荷,所得实验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倒等腰三角形组的抗压、最大垂直载荷性能明显优于正等腰三角形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抗扭转性能无显著性差别(P>0.05)[600和750N垂直载负下,倒等腰三角形组股骨头下沉位移(0.933±0.135)和(1.310±0.217)mm,正等腰三角形组股骨头下沉位移(1.556±0.235)和(1.975±0.250)mm;扭转2°和4°所需力矩,倒等腰三角形组(3.148±0.765)和(6.658±2.021)N·m,正等腰三角形组(2.847±1.130)和(5.392±1.601)N·m;最大垂直载荷倒等腰三角形组(2069.97±200.864)N,正等腰三角形组(1614.57±80.567)N]。结论:对头颈型股骨颈骨折,应用倒等腰三角形构型的空心加压螺钉比正等腰三角形构型的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骨标本,可获得更好的抗压和体现其最大垂直载荷性能的生物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实验主要于2003—06/2005—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解剖教研室及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完成。将2只新鲜成人手标本(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用50∥L浅蓝色明胶溶液包埋,采用冰冻薄层断面切片技术通过数控铣床将标本手铣切为0.2mm的薄层断面,用Canon(ESO 10D)数码相机(630万像素)自然光下采集数据并传输到电脑中保存,采集到的图像数据经对位、裁切及格式转换等一系列处理,最后按3:1的比例抽取共计353个层面的二维图像数据,组成一个新的数据集。利用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三维重建软件(未商品化)在PC机上对手指屈肌腱进行三维重建。从重建的图像可以看出手指屈肌腱包括4条指浅屈肌腱、4条指深屈肌腱和1条拇长屈肌腱,各指屈肌腱共同穿出狭窄的腕管进入掌部,沿各手指的方向呈扇形散开。重建的手部骨骼包括指骨、掌骨和腕骨以及各骨之间形成的关节,可以单独显示或与重建的指浅屈肌腱及指深屈肌腱任意搭配显示,重建的图像比较清晰的显示了手部诸骨及指屈肌腱的空间形态和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10.
颈椎椎弓根个体化固定技术治疗261例颈椎疾患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颈椎疾患的个体化方案设计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1例颈椎疾患,置入110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上颈椎疾患83例,下颈椎疾患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采用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中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术前对每位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术中应用自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结果:一次成功1 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术后235例患者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1],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88.1%。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下颈椎患者中,15例患者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拍片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19例骨折脱位的患者中117例完全复位,融合率为98.3%。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患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是一种可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