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结合口服金双歧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辅助疗效。方法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腹部按摩及口服金双歧,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部按摩结合金双歧效果显著。结论腹部按摩法结合金双歧可有效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堵塞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7所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跟踪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对影响导管堵塞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60例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7.4%(2.85/1 000导管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液过程中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是导管堵塞的保护因素(OR=0.113),导管留置时间40d是危险因素(OR=2.780)。结论为避免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输液过程中应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同时每天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早期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探讨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12月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根据其喂养方式分成2组:母乳喂养组46例和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50例。比较2组早产儿院内感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将2组胎便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以及生后14d的体重增长进行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组低(分别为4.3%和18%,P〈0.05);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组低(分别为8.7%和24%,P〈0.05);母乳喂养组胎便排尽的时间显著早于配方奶喂养组[分别为(73.7±10.1)h和(92.0±21.4)h,P〈0.01];母乳喂养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较配方奶喂养组早[分别为(6.9±1.5)d和(8.0±1.9)d,P〈0.05);母乳喂养组达足量喂养的时间较配方奶喂养组早[分别为(9.8±1.6)d和(11.3±2.4)d,P〈0.05);母乳喂养组生后14d的体重增长优于配方奶喂养组[分别为(199±100)g和(147±75)g,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可降低院内感染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使其较早达到足量喂养,有利于早产儿早期体重增长,故应提倡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4.
贺万香  李瑜  刘菊芳 《吉林医学》2010,31(19):3152-3153
目的:探讨患儿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方法。方法:以1~14岁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心理变化特征,并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结果:合适的护理干预后患儿对静脉输液不合作情绪明显降低,提高了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论:小儿在静脉输液时可以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贺万香  梁迎盈  王存艳  袁娟 《吉林医学》2010,31(22):3789-379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与护理。方法:对120例新生窒息患儿按复苏指南进行急救复苏与护理。结果:经及时抢救与严密护理,复苏成功116例,死亡4例,复苏成功率为96.7%。结论:正确快速的评估、医护间良好的配合,恰当的护理、娴熟的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制剂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服双歧杆菌制剂片。结果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时间快于对照组。结论双歧杆菌制剂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环境噪声来源,探讨控制噪声的策略。方法:研究分为NICU病房噪声控制前的评估阶段、措施落实阶段及措施落实后的噪声评估阶段3个阶段,记录控制措施落实前后病房24 h测量噪声≥70 dBA的次数,分析比较措施落实的效果。结果:病房噪声来源主要有设备噪声、人为噪声和患儿的哭闹声3类,经过噪声控制措施落实后测量的噪声水平下降(P<0.05)。结论:经过实施噪声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噪声,所以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及认识到噪声的危害性,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控制措施,以减少噪声对高危患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对新生鼠坏死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新生素坏死性结肠炎模型。观察组于疾病急性期腹腔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观察新生大鼠的一般情况、死亡情况及组织学改变。结果造模后第3周末,所有大鼠均未见腹泻症状,观察组所有存活大鼠体重均恢复至造模前水平,对照组存活大鼠体重相对于造模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死亡27只,死亡率为67.5%;对照组死亡35只,死亡率为87.5%。两组死亡率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大鼠病变结肠组织学改变较对照组相对减轻。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减轻了大鼠结肠病变,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56例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为观察组,按1:3比例匹配本科室同期住院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68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对影响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喂养(OR=0.097,P=0.007)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因素,胎龄<37周(OR=2.201,P=0.001)、Apgar评分<7分(OR=2.279,P=0.002)、出生体质量<2 500 g(OR=3.517,P=0.013)和败血症(OR=2.098,P=0.018)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Apgar评分<7分、合并败血症的新生儿应予以密切关注,提倡母乳喂养,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完善,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