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广东省消除麻疹策略和实施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研究2005-2013年期间不同免疫、监测和管理策略对广东省消除麻疹进程的影响。结果全省麻疹报告发病率2005-2007年持续升高,2008年开始下降,2011年达到历史最低水平,2012年起出现反弹,2013年麻疹报告发病率达到6.63/10万。近年麻疹发病年龄出现向两端移动。含麻疹成分疫苗第1剂估算接种率低于报告和调查接种率。补充免疫不仅可减少目标人群发病,而且显著减少其他人群发病。本土麻疹病毒流行尚未被阻断。产前最后1个月的孕妇、新生儿、3、6、8月龄婴儿的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83%、97.83%、23.19%、12.32%和1.45%。8月龄-14岁麻疹病例中约有18.2%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结论广东省消除麻疹取得重大进展,但离消除麻疹目标差距较大,需加大消除麻疹策略的落实力度,提高人群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麻疹免疫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广州、佛山、深圳、东莞市随机调查的1~6岁584名流动儿童和594名本地儿童麻疹IgG抗体。结果流动儿童、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96%、91.75%,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27、1∶1 211,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麻疹抗体水平低于本地儿童,积累了相当一部分易感人群,给当地控制与消除麻疹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婴儿预防接种后发生死亡的病例,评价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2011年广东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监测数据,以及接种后死亡的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发生的人群、季节分布和临床诊断,对死亡个案所接种疫苗的安全性数据与死亡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报告的28例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婴儿,共接种38剂次疫苗,42.86%的死亡发生在预防接种后12h内,24例为偶合症,1例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例不明原因。AEFI报告发生率、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均与死亡报告发生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偶合症是婴儿预防接种后死亡的最常见的类型,预防接种不增加婴儿死亡发生的风险,尸体解剖和个案调查是明确死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广东省首次报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个案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追踪观察方法,对广东省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个案进行持续追踪观察,收集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共报告325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其流行曲线与确诊病例流行曲线相似,出现两个峰,分别在1月27日至2月5日和3月17-26日。325例个案中,184例(占56.6%)后续转为确诊病例,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其年龄M为40岁,93.5%(172/184)的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在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3 d内出现症状;141例(占43.4%)持续无症状,属于隐性感染者,占同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8.6%(141/1 642),其年龄M为27岁,从首次采样检测阳性到出院时间M为14 d,90.8%(138/141)的隐性感染者在28 d内出院转集中隔离观察,从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到末次采样检测阳性时间间隔最长73 d。隐性感染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检出阳性率为0.3%,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检出阳性率为2.2%。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年龄、感染来源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为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与0~19岁组比较,40~59岁、≥60岁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危险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2.730(1.380~5.402)和5.302(2.199~12.783),P值分别为0.004和0.000。境内感染无症状感染者更易转为确诊病例(OR=7.121,P=0.000)。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存在无症状感染现象,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可能强于隐性感染者,高年龄组、境内感染是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需引起关注,后续需要在人群中开展血清学调查,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1997-2006年风疹流行情况分析与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东省风疹流行特征,进一步做好广东省风疹控制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1997-2006年风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6年广东省共报告风疹病例13507例,报告年发病率为0.50/10万~5.60/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8/10万.2000年风疹疫苗补种后风疹发病率明显下降;发病主要集中于10~14岁和5~9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43.1%(5 822/13 507).与风疹疫苗补种前比较,2001-2006年0~4岁和生育高峰年龄的25~34岁发病构成比有所增加.职业分布主要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为6 632和2148例(分别占总数的49.1%和15.9%);病例主要分布于广州、江门、清远、佛山和梅州市,共8 585例.占总数的63.6%.发病高峰期以3~6月份为主,共发病7 470,占总数的55.3%.调查2000年1~14岁儿童风疹疫苗补种的接种率和2001-2004年风疹疫苗抽查接种率,均未达到80%.结论 广东省风疹疫苗接种率不高,为加强广东省风疹控制,建议广东省可在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对1~14岁儿童进行风疹疫苗补种工作,同时鼓励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含风疹疫苗成分的疫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常规免疫数据报告质量,为指导今后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和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2010-2012年儿童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脊灰疫苗(PV)、百白破疫苗(DPT)、含麻疹成分疫苗(MCV)、乙脑疫苗(JE)、A群流脑疫苗(MenA)和甲肝疫苗(HepA)常规免疫接种数据,采用D值法、R值法、脱漏率以及与疫苗用量比较法对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 2010-2012年广东省8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在91.31%~99.71%之间,估算接种率在39.38%~106.18%之间。各年HepB、PV、DPT、MCV的D值评价均为可信,HepA的D值评价均为不可信,JE的D值评价均为可疑,2011、2012年BCG和MenA的D值评价均为可疑。HepB、PV和JE的R值评价均为可信,HepA的R值评价均为不可信,2011、2012年BCG和MenA的R值评价为可疑。各年流动儿童HepB和MenA的脱漏率,以及2010年本地儿童MenA的脱漏率均超过10%。DPT和JE的估算损耗系数与参考损耗系数较为接近,而HepA的估算损耗系数与参考损耗系数有较大差别。结论广东省常规免疫报告接种数据存在漏报和虚报情况,报告接种率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接种情况,数据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为制定乙肝高危人群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7月,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汕尾海丰县和云浮新兴县采取分层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 243名基层医务人员作为样本,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雅培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中,水痘疫苗免疫史对发病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广东省2021年发生水痘疫情的2所中小学校中既往没有水痘患病史的3 888名学生。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计算相对危险度(RR)和保护效果(VE),并分析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中水痘确诊病例138例。不同性别学生的疫苗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51),不同年龄组学生的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82,P<0.01)。水痘疫苗总体保护效果为66.94%(95%CI=56.17%~77.71%),2剂次疫苗保护效果(VE=90.02%,95%CI=83.13%~96.90%)高于1剂次(VE=49.40%,95%CI=32.36%~6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3,P<0.01)。疫苗接种组与未接种组高热率分别为7.69%和25.81%,中重度皮损率分别为20.00%和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为制定乙肝高危人群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7月,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汕尾海丰县和云浮新兴县采取分层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43名基层医务人员作为样本,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雅培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基层医务人员1243人,男性486人,女性757人。HBV感染率为69.03%(858/1243),HBsAg阳性率为9.49%(118/1243)、抗-HBs阳性率为74.18%(922/1243),抗-HBc阳性率为58.81%(731/1243)。不同调查地区基层医务人员HBV感染率、HBsAg和抗一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的HBV感染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5.31%、66.46%)高于女性(64.99%、53.90%)(P〈0.01);HBV感染率和抗-HBc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1)。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医务人员,HBV感染率、HBsAg和抗-HBc阳性率低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医务人员(P〈0.01),而抗-HBs阳性率则高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广东省受调查基层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一般人群水平,而低于省内一般人群水平,且该人群年龄越高感染的机会越高。要控制医务人员乙肝流行,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并大力推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预防接种后发生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风险。方法以2011—2013年各类疫苗的接种人次数作为观察例数,以2008—2010年广东省 ADEM 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年龄组发病率作为发生概率,采用 Poisson 分布的单侧累计概率函数,计算预防接种后 ADEM 发病的 Poisson 分布的单侧累计概率,评估2011—2013年全省预防接种后发生 ADEM 的风险。结果2011—2013年全省人群不同疫苗预防接种后 ADEM发病8例;各年度各类疫苗接种后 ADEM 发病单侧累计概率在0.6849~0.9993之间。结论2011—2013年预防接种后的人群 ADEM 发病率与一般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接种未增加 ADEM 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