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经皮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外伤(sTBI)患者肺部感染和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21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2例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经皮气管切开术时间分为试验组(损伤24 h内,n=51)与对照组(损伤24 h后,n=51)。两组均接受经皮气管切开治疗,试验组治疗时间为损伤24 h内,对照组治疗时间为损伤24 h后。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炎症因子指标及预后。结果:试验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 d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肌松剂使用率低于对照组,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整体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皮气管切开治疗能有效降低sTBI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对减轻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预后效果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深...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当前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社区管理的慢性病尤以高血压病常见.70%的脑卒中,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1].加强高血压病社区管理,扭转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三高三低"十分紧迫.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2]吸有关要求,高血压病管理已成为泰州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社区高血压病综合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泰兴市城市居民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于2013年采用多阶段简单整群抽样法,对泰兴市城区1 971名≥18岁、居住时间≥5年的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并体检。结果泰兴市≥18岁城市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17.86%,标化患病率为15.02%,男性为22.30%,女性为14.29%,随年龄的增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居民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4.55%、8.37%,男性均高于女性;中心性肥胖率为46.42%,男性(58.25%)高于女性(36.9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均与高血压患病有关。结论泰兴市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情况密切相关,控制体重对防控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壳聚糖对幽门螺杆菌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细菌形态和超微结构探讨壳聚糖抗幽门螺杆菌 (Hp)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Hp与壳聚糖作用 2 4h后 ,在透射和扫描电镜下观察Hp的细菌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透射电镜结果 :Hp形态多样 ,以球形体为主 ,并可见V形、U形和不规则形 ;Hp菌胞壁变薄不完整 ,有的菌体细胞壁部分或全部脱落消失 ,细菌轮廓模糊 ,结构不清 ,且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变形 ,甚至穿孔和破碎 ;胞浆内容物稀疏 ,空隙明显扩大 ;细菌内部结构消失或分布异常 ,胞质不均匀或密度下降 ,出现高电子密度颗粒。 (2 )扫描电镜结果 :Hp形态多样 ,以球形体为主 ,并可见U形和不规则形 ;细菌表面广泛改变 ,黏附有可折射物质 ,外观呈毛刺状。结论 壳聚糖可能通过破坏Hp外膜的结构、功能和通透性 ,使细菌内容物渗出 ,细菌破裂 ,并从破损的细胞外膜进入Hp内 ,与胞质作用 ,扰乱其代谢。这二方面机制发挥抗Hp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CMV基因水平观察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相关性。方法:我们从2007~2010年.对76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52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24例的成人患者进行研究,研究CMV感染者肠道病理标本及其血液的分子水平、肠道组织标本免疫组化,以40例非炎症性肠病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免疫组化着色显示CMV抗原阳性9例(7例是UC、8例是严重IBD病例),对照组CMV抗原均阴性。PCR-CMV基因在全部IBD肠组织标本、血液中均阳性有23(30.3%)例,16(30.8%)例为UC,7(25.9%)例为CD。此外,5(6.6%)例IBD中(2例UC,3例CD)在肠道组织检测到CMV基因,而在血液中未检测到。在对照组,5(12.5%)例血液中检测到CMV基因,仅1例(2.5%)在肠道组织检测到CMV基因。结论:UC与对照组相比,更易检测到CMV(在血液和肠道组织样本)(P=0.034和P<0.0001),而C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易在肠道组织标本检测CMV基因(P=0.002),在血液或肠道检测到CMV基因与IBD持续时间明显相关(P=0.004和0.03),但与年龄、性别、疾病的严重程度、结肠镜下的活动性、全结肠炎、需要特殊治疗和外科手术无关。在本研究中,检测到肠道CMV基因或抗原常与IBD有关。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体内外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壳聚糖体内外抗幽门螺杆菌(Hp)作用。方法 (1)采用打孔法检测了不同浓度、pH值、脱乙酰度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在体外对蜘的抑菌作用。(2)建立BALB/c小鼠脚感染的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8组:①对照组;②PPI组;③AM组;④AM+PH组;⑤壳聚糖组;⑥壳聚糖+PPI组;⑦壳聚糖+AM组;⑧壳聚糖+AM+PPI组。分别给予上述药物每日2次灌胃,共2周。停药后4周,处死小鼠,无菌条件下取胃黏膜进行砷定量培养和石蜡包埋切片,进行Giemsa染色。结果 (1)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在体外对3株邱标准菌株具有普遍的抑菌作用;在pH6-4范围内,随pH值降低,抗菌作用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pH值为4;70%、88.5%脱乙酰度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的抗伽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菌强度依次为DD70壳聚糖、DD88.5,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在1%-5%浓度范围内羧甲基壳聚糖抗伽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0.5%-2%浓度范围内70%、88.5%脱乙酰度壳聚糖抗伽作用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饰感染的小鼠,以上8组的坤清除率分别为O%、O%、41.7%、58.3%、58.3%、66.7%、83.3%、91.7%,其中③-⑧组的坤清除率显著高于①和②组(P〈0.05),⑧组的坤清除率还显著高于③组(P〈0.05)。坤定植密度研究发现,各组之间坤定植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饰定植密度在③一⑧组显著低于①和②组(P〈0.05);⑥-⑧组显著低于③组(P〈0.05);⑧组显著低于④组(P〈0.05)。结论 壳聚糖和其衍生物对坤有普遍的抑菌作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饰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pH值对壳聚糖抗菌作用的影响最为明显,在pH值6—4范围内,壳聚糖的抗坤活性随着pH值的下降而显著增强;壳聚糖在体内有抗坤作用,并与AM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体外对Hp的抑菌作用,为其体内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①将羧甲基壳聚糖溶于不同浓度乙酸溶液中,得到不同pH值和浓度的溶液。②采用打孔法检测羧甲基壳聚糖溶液对Hp菌株的抑菌作用,并分别做对照。结果①羧甲基纤维素及乙酸对照液对Hp无抗菌作用。②羧甲基壳聚糖在pH值为6和5时无抗Hp作用,只在pH为4时有抗Hp作用,相比之下差异显著(P〈0.01);羧甲基壳聚糖抗Hp作用存在菌株间差异(P〈0.01或P〈0.05)。③在1%~5%浓度范围内羧甲基壳聚糖抗Hp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①羧甲基壳聚糖对Hp有普遍抑菌作用,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抗Hp药物。②其抗Hp作用受pH值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性结肠炎联合应用注射用丹参冻干粉注射液及低分子量肝素钠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0例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和其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15例)给予抗生素加注射用丹参冻干粉注射液及低分子量肝素钠及常规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腹痛、便血的恢复情况,比较红细胞压积、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复查结肠镜,比较肠黏膜损伤指数及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痛、便潜血恢复的时间缩短,血红细胞压积降低、血黏度降低较明显,复查结肠镜黏膜损伤指数及恢复率高,治疗结束后黏膜修复状态更好。结论:注射用丹参冻干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对缺血性结肠炎症状的恢复、肠黏膜的修复有促进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抑制缺血对肠黏膜的损伤。注射用丹参冻干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可用于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Glasgow 昏迷分级(GCS)中运动评分与重型颅脑外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患者死亡率及愈合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运动评分应用于院前评估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sTBI患者出院病历,统计患者到达急诊室时的GCS评分。预后指标包括ICU死亡率,存活者(生存时间超过1个月)ICU时间、出院时的Glasgow结果分级(GOS)、伤后第6个月的GOS。结果: 本组患者共140例,65例(46.4%)在ICU治疗期间死亡,入院时总GCS评分及睁眼、言语和运动评分与ICU死亡率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评分越低,死亡率越高,其中最为相关的是总GCS、运动评分。生存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中,运动评分与出院时GOS和伤后第6个月GO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评分越高,愈合结果越好。结论: GCS中运动评分与sTBI患者死亡率和愈合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可以替代总GCS,作为院前评估指标。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