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筛选艾滋病肺脾气虚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差异表达的小G蛋白。方法:选取艾滋病肺脾气虚证患者与同地区健康人各20例,提取全血中的PBMC,采用iTRAQ-MS技术鉴定差异蛋白,以flod chang>1.5或flod chang<0.67,P<0.05为标准筛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艾滋病肺脾气虚证组中9个小G蛋白差异表达上调,分别为Rho家族的Rac1、Cdc42、RhoA,Rab家族的Rab7A、Rab8A、Rab13、Rab21、Rab27B,Rap家族的Rap2B。结论:艾滋病肺脾气虚证与小G蛋白Rho、Rab、Rap等家族关系密切,应进一步研究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对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 以“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回顾性收集2004年参与河南中医项目地区的HIV/AIDS患者的基线信息及随访年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按是否参与中医项目分为中医治疗组和非中医治疗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来控制组间差异,并观察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 046例HIV/AIDS患者,其中中医治疗组973例,非中医治疗组1 073例,匹配后共得到723对病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年变化趋势图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和200~350个/μL的HIV/AIDS患者在治疗初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中医治疗组升高得更快。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达到350个/μL左右时,组间差异消...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推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免疫重建不良已成为HAART后时期HIV/AIDS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中医药在机体免疫调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研究现状探讨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防治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实践,提出开展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特点研究、中医药防治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方案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防治HIV/AIDS免疫重建不良综合策略三个方面的研究思路,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促进HIV/AIDS免疫重建,从而提升艾滋病临床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的传染病,中医学没有明确的记载,经过近30年医家们运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研发出了大量的有效方药,但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进展缓慢,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中药新药仅唐草片一个品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作用的发挥。笔者通过对治疗艾滋病中药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限制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研发的瓶颈,如缺少理想的动物模型,艾滋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混杂因素过多,提出在深入开展动物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注重中医复方作用机制研究,尤其体外抗病毒、免疫调节活性成分筛选,为更好的研发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社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的临床特征变化情况,为制定治疗及控制AIDS相关措施提供参考,并为慢性疾病长期服药疗效的判定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以课题组2005年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数据为A组信息来源、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数据为B组艾滋病患者信息来源,使用统一的信息收集表分别提取两组患者人口学信息及临床症状,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平衡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卡方检验对比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并计算两组症状占比差值。结果:共收集3 229例HIV/AIDS患者数据,其中A组1 267例,B组1 962例。经倾向性评分进行1∶1匹配后共得604对病例。分析匹配后数据发现社区AID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由前期的乏力、躯体关节异常、恶风寒、心悸等,经过15年治疗后转变为现期的躯体关节异常、乏力、头晕、纳呆等。除口腔溃疡以外,B组HIV/AIDS患者的其他症状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躯体关节异常、乏力、头晕、纳呆等症状仍有较高的发生率。结论:社区HIV/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之前有较大改善,因此建议在继续对HIV...  相似文献   
6.
疲乏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典型症状,严重影响了该类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线粒体作为机体的“能量工厂”,其内发生的能量代谢维持机体日常生命活动。常规的抗病毒治疗和HIV病毒本身均会造成线粒体损伤,能量代谢障碍易导致疲乏症状。脾脏是HIV感染后机体主要受损脏腑,脾气亏损伴随艾滋病发病的全过程,中医认为脾气散精,是五脏六腑能量之源,人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都要以脾气充盈为前提条件。且根据现代研究,脾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在来源、功能等方面契合度较高。故本文以艾滋病关键病机脾气亏损为契机,提出“脾气亏损-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艾滋病相关疲乏”的病机关联假说,同时推测以健脾益气法为指导思想研发的益艾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相关疲乏的潜在机制,为艾滋病相关疲乏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HIV/AIDS湿热内蕴证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分析湿热内蕴证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22例湿热内蕴证组患者、21例无证可辨组患者、21名健康对照组人群采集抗凝血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数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湿热内蕴证组患者CD4+CD25+、CD3+CD8+、CD8+C...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04年河南省参与中医项目地区的乡或村为抽样单位,整群随机抽样。参与中医项目的HIV/AIDS患者为中医治疗组,未参与中医项目的 HIV/AIDS患者为非中医治疗组。非中医治疗组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中医治疗组给予益艾康胶囊,每次2.5 g,每日3次;由省级医疗机构医生组成的中医项目专家每月对中医项目HIV/AIDS患者巡诊,如患者有机会性感染则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直至患者退出中医项目,患者仍可参与HAAR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艾滋病专用量表简表(WHOQOL-HIV BREF)调查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112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中医治疗组569例,非中医治疗组543例。中医治疗组患者在生存质量各个领域的得分均高于非中医治疗组(P0.05);HARRT时间与除精神领域外的各个领域呈负相关(P0.01);年龄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独立性领域呈负相关(P0.01);CD4~+计数高的HIV/AIDS患者生理领域得分高(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可以提高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HARRT时间、年龄和CD4~+计数对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中选取2007年10月—2014年9月接受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治疗的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259例,剔除19例治疗无效患者,最终纳入患者240例,共计794例次。采用中医临床复杂网络分析系统(Liquorice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使用频次较高的3种药物分别为白术(770次)、黄芪(761次)、泽泻(707次);药物配伍频度较高的3项分别为白术-黄芪(747)、茯苓-泽泻(698)、当归-泽泻(696)。核心药物为白术、黄芪、茯苓等补气健脾利水之品,当归、川芎等活血之品,白芍、柴胡、紫苏叶等敛肝疏肝行气之品,泽泻、防己、木瓜、大腹皮、茯苓皮、冬瓜皮等利水消肿之品。核心处方为当归芍药散合防己黄芪汤、鸡鸣散加减。结论 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以疏肝健脾理气、利水消肿为要,兼顾血之瘀、气之虚、气之滞。  相似文献   
10.
武兴伟  谢世平  许前磊 《中医杂志》2011,52(22):1898-1900
提出认识温病卫分证的辨证规律的必要性,通过对温病的辨证规律总结和前瞻性研究,提出中西医结合研究卫分证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应用卫分证理论,特别是对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