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彗星"分析法检测人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彗星”分析法应用于人实体肿瘤放射敏感性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彗星”分析法 ,以尾力距之比 (RTM)作为终指标 ,检测人肺腺癌、人食管鳞癌和人鼻咽鳞癌等 3种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裸小鼠移植瘤组织被消化并稀释成细胞浓度为 4× 10 4ml的单细胞悬液后 ,分成对照组 (0Gy)和不同剂量照射组 ,照射组分别给予 2、5、10和 15Gy的 6MVX射线的冰上照射 ,照射后立即进行“彗星”分析。结果  3种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细胞未照射时 (0Gy)的尾力矩 (T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 =9.11,P <0 .0 1)。不同剂量 (2、5、10和 15Gy)照射后 ,3种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细胞未做校正时的TM所反映放射敏感性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依次为 :肺腺癌 >食管鳞癌 >鼻咽鳞癌 ,显然与临床一般印象不符 ;而经与对照组进行“本底”校正后的RTM所反映放射敏感性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依次为 :食管鳞癌 >鼻咽鳞癌 >肺腺癌 ,则符合临床一般印象。结论 ①应用“彗星”分析法检测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尾力矩必须进行“本底”校正 ,即扣除对照组本底误差后的尾力矩才能很好地反映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异。②“彗星”分析法可用于检测人体肿瘤组织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d、3d、5d、7d与健康对照组静脉血中ET、CGRP水平。结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发病后1、3、5、7d,患者血浆ET、CGRP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血浆ET含量分别为(125±30),(123±28),(130±33),(139±36)ng/L;ARDS3d、5d、7dCGRP水平分别为(167±30),(171±32),(183±37)ng/L。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浆ET、CGRP水平明显升高,ET和CGRP可能参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疾病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射波刀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4年间接受射波刀治疗的 59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资料。肿瘤体积为 13.0~125.1 cm3(中位数27.1 cm3)。处方剂量为 35~50 Gy (中位数45 Gy),分割次数为 3~8次(中位数5次)。采用CT为基础的评价有无进展。采用Kaplan-Meier法线计算OS和局部无进展生存LPFS。结果 1、2年样本数分别为26、17例,1、2年OS分别为54%、35%,LPFS分别为91%、70%;中位OS期为12.5个月,LPFS期为10.9个月。1~2级急性和晚期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为61%,其中 1例为3级晚期胃肠道反应者临床表现为肠道不全梗阻。结论 采用射波刀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可获得很好疗效且并发症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射波刀治疗时,正常肺部组织所受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射波刀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6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放疗计划,根据肿瘤体积大小和位置不同,采用PTV区域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剂量均匀指数(HI)、同侧和对侧肺组织接受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5V10V20V30参数对物理计划进行评价,并对肿瘤贴近肺门患者的放疗计划,加入对侧肺组织保护进行优化,评价对侧肺和全肺组织的照射体积比。结果 贴近胸壁肿瘤的照射体积比:同侧肺组织V5≥(15.21±3.12)%,对侧肺组织V5≥(1.34±0.67)%。贴近肺门的肿瘤的照射体积比:同侧肺组织V5≥(39.4±11.90)%,对侧肺组织V5≥(1.48±0.34)%。同侧和对侧肺组织的照射体积比均随肿瘤体积增大而增大。加入对侧肺部保护限制进行重新优化设计后,对侧肺和全肺的照射体积比V5V10有明显的降低(t=2.44、4.81、3.53、3.17,P<0.05)。结论 贴近肺门的肿瘤对同侧和对侧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明显高于贴近胸壁的肿瘤。加入对侧肺部保护进行优化放疗计划后,能够减小对侧肺和全肺组织的损伤,实现了保护正常肺部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射波刀(CyberKnife)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多发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不同计划设计方式对颅内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CyberKnife中心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多发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每例患者分别选择单靶区多计划和多靶区单计划进行治疗计划设计。通过对计划靶区(PTV)及其周围正常脑组织、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和适形指数(CI)、实施治疗总节点数和总机器跳数(MUs)对比分析,进行两种物理计划设计方案评价。结果 采用两种设计方式所得治疗计划均能够满足>95% PTV接受处方剂量照射。多靶区单计划方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PTV周围正常脑组织受照最高剂量和平均剂量,使得脑干受照最高剂量和平均剂量分别相对下降1.62%和5.57%(t=1.09,P<0.01),治疗总照射节点数和总机器跳数平均相对下降了4.63%(t=1.87,P<0.01)和1.06%,缩短临床治疗时间。两种方式设计所得治疗计划的CI指数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CyberKnife能够实现对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患者的精准立体定向放疗,在进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将直径及体积相近的多靶区单计划设计,不仅能够减小患者正常脑组织及OAR的受照剂量,而且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短疗程放疗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8—2010年本院收治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 306例,其中 160例行常规分割放疗(常规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后续瘤床电子线推量,总疗程 46~48 d;146例行短疗程放疗(短程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同步瘤床电子线推量,总疗程 30~32 d。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χ2检验两组资料可比性、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1、2、3年生存率均为100%,均无局部复发(χ2=0.00,P=1.000)。常规组与短程组1、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9%与45.1%(χ2=0.73,P=0.695)、16.3%与13.7%(χ2=0.73,P=0.695),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9%与17.1%(χ2=0.00,P=0.954);1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1.9%与13.7%(χ2=0.23,P=0.633);美容优良率分别为66.2%与65.5%(χ2=0.01,P=0.927)。结论 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同步瘤床加量的短疗程方案与常规放疗的疗效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皮肤反应,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射波刀治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6—2010年间本院射波刀中心治疗的有病理诊断的肺转移瘤患者 48例,治疗肺转移病灶93个。病灶中位靶体积6.0 cm3(0.2~135.2 cm3),中位生物等效剂量为140.8 cGy (53~180 cGy)(α/β=10),中位分割次数为3次(1~7次),中位等剂量线为81%(71%~91%)。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6%,随访时间满 2年者 33例。病灶有效率为90.3%,2例患者2个病灶局部进展。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8%、98%,总生存率分别为83%、63%,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37%。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进展生存的高龄患者(>60岁)有好于低龄患者(≤60岁)趋势(χ2=3.45,P=0.063),单发患者优于多发患者(χ2=4.49,P=0.034);总生存的原发确诊至转移时间>18个月患者优于≤18个月患者(χ2=6.50,P=0.011)。不良反应为1级急性放射性损伤 5例,2、3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各 1例,皮下组织纤维化改变伴有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1例。结论 射波刀在肺转移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射波刀SBRT在复发性胆管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5年26例术后复发的胆管癌射波刀SBRT的患者,中位术后复发时间10个月,中位肿瘤直径为2.8 cm。中位处方剂量45 Gy,中位分割次数5次。基于增强CT或MRI评估肿瘤进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及LC。使用CTCAE4.0版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29.3个月,其中位OS和PFS分别为13.5个月和6.5个月,1、2年OS和PFS率分别为52%、21%和28%、15%。4例患者出现肿瘤原位进展。3例患者发生3级不良反应,包括1例胃肠道反应、1例肝功能减退、1例胆道感染;仅1例患者在晚期出现了≥4级消化道出血。结论 射波刀SBRT术后复发性胆管癌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IMRT)在初治鼻咽癌应用的初步结果.方法76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了全程IMRT.根据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20例,Ⅲ期29例,Ⅳ期25例.采用多叶光栅的静态调强技术实施IMRT,采用的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分别为TMS、CMS和Pinnacle.各靶区处方剂量均以其PTV定义给予,鼻咽肿瘤(GTV)和颈部淋巴结(GTV-LN)处方剂量为68~76Gy,鼻咽区域及上颈部临床靶区(CTV1)处方剂量为58~66Gy.下颈部锁骨上区域(CTV2)37例采用IMRT技术,处方剂量为50~60Gy,39例采用常规技术单前切线野照射.晶体、脑干、脊髓、视神经和视交叉的最高限量(99%体积低于此剂量)分别为8、54、40、54、54 Gy.7例合并同时化疗,4例IMRT后鼻咽局部予以立体定向放疗加量.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RTOG标准评价急性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期为10个月,全组死亡3例,分别死于鼻咽肿瘤未控大出血、肝转移和治疗相关并发症.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92%;鼻咽和颈部1、2年局部控制率均为95%,4例出现了远处转移;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86%.急性反应以1、2级为主,其中唾液腺为99%,咽部和黏膜分别为88%和72%.GTV、GTV-LN、CTV1、CTV2的平均剂量均值分别为74.3、74.1、67.2、60.2Gy,平均低于95%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分别为0.58%、0.31%、0.67%、0.59%.左、右腮腺的中位剂量分别为33.9、34.0 Gy,晶体、脑干、脊髓、视神经、交叉最高剂量平均值分别为7.2、53.4、41.6、53.4、55.6 Gy.结论调强放疗技术能对初治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达到较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了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和急性治疗反应,远期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