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1.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FratureifHumerus,SFH)系指肱骨内外髁上方2cm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区之骨折,多发生于5~12岁的儿童,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1]。完全移位而无血管神经损伤的SFH为GartlandIII型骨折,整复困难,维持整复后的位置亦难。临床处理不当,早期可致前臂Volkmann挛缩,引起终生残疾;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畸形,影响肘关节功能及外形。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各有利弊。我院自1997~2002年对其中68例GartlandIII型SFH行肘关节后侧小切口加双克氏针盲穿治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8例患者中男43例,女28便,年龄最大13岁,最…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临床上较常见,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第一位,99%为椎体结核,其中腰椎结核最多见,腰椎结核易形成腰大肌脓肿,腰大肌脓肿可因重力关系蔓延至髂窝,股三角或股骨小转子附近,还可绕过股骨上端后侧至大腿外侧,再沿阔筋膜向下流注到膝关节附近。腰大肌深层的脓液可穿过腰筋膜,出现在腰三角部位。本文报告一例腰椎结核并椎旁,背部皮下,髂窝巨大脓肿(图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1期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32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0例采用1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保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58.3%,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5年,观察组20例中有1例(5.0%)在1年后并发脓肿形成,无窦道和内固定物松动,行2次手术清除病灶并常规给予抗结核治疗1.5年后痊愈;对照组12例中3例脊柱结核病变1度治愈,1年后病灶再次活跃并出现相应症状2例(66.7%)。结论:1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强,可作为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衡天锁 《中外医疗》2013,(24):83-8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