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良性冠状动脉畸形对冠状动脉循环时间 (CCT)的影响。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发现的良性冠状动脉异常患者 11例设为A组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 13例设为B组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分别测定A、B两组CCT ,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CCT (5 .413 0± 0 .73 60s)比B组 (4 .3 2 70± 0 .670 1s)显著延长 (t =3 .783 ,P <0 .0 1)。结论 CCT延长是判断良性冠状动脉异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中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 DCM)患者血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T3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 T4)、促甲状腺素 ( TSH)、生长激素 ( GH)及 6 -酮 -前列腺素 F α( 6 -keto-PGF α)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 5 4例 DCM和 31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 ,测定 T3 、T4、TSH及 GH、6 -keto-PGF α,测定心胸比率、心脏腔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 ( EF)和左室重量 ( LVM)。结果 1DCM患者血中 T3 、GH、6 -keto-PGF α浓度比健康成人低 ( P值分别为 P<0 .0 1,P<0 .0 1,P<0 .0 5 ) ;2 T3 浓度与 GH浓度呈正相关 ( r=0 .6 37,P<0 .0 1)。T3 、GH浓度与 EF呈正相关 ( r=0 .473,P<0 .0 1;r=0 .32 8,P<0 .0 5 )。T3 、GH浓度与心胸比率、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呈负相关 ( r=-0 .6 6 3,P<0 .0 1,r=-0 .383,P<0 .0 1;r=-0 .5 48,P<0 .0 1;r=-0 .340 ,P<0 .0 5 )。 T3 浓度与右房横径呈负相关 ( r=-0 .49,P<0 .0 1)。 6 -keto-PGF α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M患者血中 T3 、GH、6 -keto-PGF α浓度降低 ,T3 、GH浓度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关 ;T3 、GH、6 -keto-PGF α可能参与 DCM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4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4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5例和对照组5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IL-6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IL-6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可溶性IL-6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IL-6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IL-6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脑心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御炎效果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御炎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用脑心通治疗25例AMI患者3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18(LI-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脑心通治疗组血清LI-18、TNF-d均值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I-18、TNF-α均值均较治疗前低(P〈0.01),此外脑心通治疗组治疗后血清LI-18、TNF—α均值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常规治疗后其致炎因素有所改善,用脑心通加常规治疗后其致炎因素改善程度较单纯常规治疗组好,在护理上,注意观察患者血清LI-18,TNF-α等致炎指标的变化情况,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选用药物治疗时,应当努力保护其内皮功能,适当采用御炎等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壮族高血压患者血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包括351名高血压患者在内的2843例壮族城镇居民的血脂四项指标进行测定。用SPSS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壮族人高血压患病率12.3%,无性别差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其CHO、TG、LDL-C高,HDL-C低(P〈0.01);不论性别、年龄,高CHO、高TG、低HDL-C和高LDL—C者患高血压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壮族人高血压患病率与全国其他地区报道持平,高血压与血脂水平有关,与年龄也有关,高血压患者CH0、TG、LDL-C高,HDL—C低;血脂紊乱者患高血压率高。  相似文献   
6.
韦叶生  李壮  蓝景生 《医学争鸣》2005,26(4):341-344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第1外显子+869T/C及+915G/C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1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80 例健康对照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TGF-β1基因+869T/C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 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525倍(OR=1.525,95%CI:1.133~2.053),携带C等位基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22.0±3.9 kPa vs 21.1±3.1 kPa,P<0.05);而TGF-β1基因+915G/C位点多态性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GF-β1基因+869T/C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收缩压的升高进而增加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快速提高的同时,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正呈快速增长趋势,而高血压和MS是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备受临床各界的关注[1].为了解广西百色地区壮、汉族居民高血压、MS的患病特点及其关联性,在右江区、田阳县和平果县的21个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溶栓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对164例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P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遗传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进行检测,并与130例健康体检者和156例高血压胰岛素正常者比较。结果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组和高血压胰岛素正常组均比对照组的血清Ps、PAI和vWF水平升高,tPA水平降低,Ps分别为(39.55±12.64)pg/L、(32.59±12.57)pg/L vs(23.78±10.38)pg/L(P<0.05或<0.01);PAI分别为(1 580±650)U/L、(830±390)U/L vs(650±360)U/L(P<0.05或<0.01);vWF水平分别为(197.4±51.5)%、(129.9±34.4)%vs(96.7±32.9)%(均P<0.01);tPA分别是(0.32±0.36)μg/L、(0.65±0.43)%vs(0.97±0.41)%(均P<0.01)。结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其机体纤溶功能受损,表现为纤溶亢进,其受损的程度较高血压胰岛素正常组重。  相似文献   
9.
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抓好课程教学是搞好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是高校最基本的教学评价工作。我院作为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二级学院,在开展学生评教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以期与各二级学院共同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水平变化与血脂的协同关系。方法选取单纯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40例,测血压及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空腹胰岛素。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定各组间参数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血脂、胰岛素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情况。结果高血压组TC(6.27±1.24)mmol/L、TG(2.34±1.25)mmol/L,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TC(6.28-I-1.36)mmol/L、TG(2.69±1.32)mmol/L,2组与对照组TC(5.49±1.06)mmol/L与TG(1.17±0.50)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空腹胰岛索分别为(16.42±5.38)、(21.47±5.73)和(28.05±7.32)mU/L,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单纯的血脂及单纯的胰岛素水平增高与高血压无明显相关(P〉0.05),仅在血脂和胰岛素两者都增高时,与高血压有明显相关(P〈0.01)。结论血脂、胰岛素两者都增高时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