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几年来,巩县名老中医杨天祥用自制的软骨丹、消骨丹、填髓丹治疗骨质增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100例整理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所有病例均有 X 光照片及报告单.100例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76岁,平均为48岁.病程最短者为3个月,最长30年.病变部位颈椎14例,腰椎52例,膝关节30例,足跟4例.软骨丹由白芍、黑杜仲、石斛、马钱子(油炒)、三七、乳香、没药、川乌、草乌等组成.消骨丹上方除去水银、铅丹。填髓丹在消骨丹所属成份加鹿茸、人参.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根据中医理论并结合治疗痹症的经验,我们配制了中药“软骨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20例腰椎骨质增生患者中,男82例,儿38例,年龄在34岁~72岁之间,病程最长20年,最短6个月,所有病人均在本地曾先后使用多种中西药物或针炙、理疗、疗效不明显者。初诊病人每天晚饭后服软骨丹1丸,7天后早饭前,晚饭后各服1丸2个月为一疗程。有心、肝、肾疾患者剂量可减半。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心病是由支气管一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出现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慢性肺心病多由肺部感染而加重病情。临床上常给以氧疗、控制感染等,疗效不甚满意。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和万托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荆彬杰 《中外医疗》2016,(3):106-107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4年5月就诊于该院心内科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TNF-α、CRP、IL-6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较用药前TNF-α、CRP水平下降,IL-6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用药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3%与对照组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预后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较好,但副作用大;生长抑素衍生物奥曲肽(商品名:善宁),价格昂贵,不宜作为首选。我院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与奥曲肽、垂体后叶素相比较,发现疗效较好,副作用小,且价格低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女,54岁,■“间断性柏油便24年,再发5天”来诊.24年来,曾因柏油便四次住院,曾行全消化道造影、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曾诊为“返流性食管炎”、“表浅性胃炎”、“慢性结肠炎”.5天前,再次解柏油便,每天2~3次,每次100~200毫升,伴头晕、心慌,无腹疼及恶心吐呕。体检:T37℃,P104次/分,R24次/分,BP13/8k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治疗常规给出强心、利尿、扩血管,但效果差。且易出现洋地黄中毒。根据心衰病人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及交感神经活性均增高这一理论,笔者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依那普利及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  相似文献   
8.
硝普钠治疗心衰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彬杰  杜天敏 《中原医刊》2003,30(23):48-48
心力衰竭在临床很常见,病死率高,常规治疗有时疗效差。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我们加用硝普钠,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意外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进行观察研究。方法以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检测患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D-dimers)、血浆纤维蛋白原(F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等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在其出院后保持6~12个月的随访,统计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的情况。结果 98例患者在随访期,24例死于心血管意外,占24.49%,15例出现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占15.31%,剩余59例无心血管意外,占60.20%。按照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3组,通过对照3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死亡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显著高于比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和无心血管意外组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与其凝血功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凝血功能指标异常升高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重点对此类患者给予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意外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症状呈多样性 例1:患者,男,60岁,因突发颈部不适,气促1小时来诊。既往无心绞痛、糖尿病病史。ECG示:V1~V4导联ST段抬高0.1~0.2mV。心肌酶显示:CK及CK—MB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