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精神障碍为突出表现的甲亢4例报告范良敏张巧谭生荣1病例报告例1女性,32岁。因急躁、易怒,时有哭闹、多汗、消瘦1月余,以躁狂性精神病收入某精神病院治疗,疗效欠佳。其后因注意到患者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Ⅱ°,听诊闻血管杂音,手颤,疑甲亢转我院就诊。化验...  相似文献   
3.
范良敏 《贵州医药》1992,16(3):183-18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有学者统计,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30~50%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尿蛋白排出量>500mg/24小时,常提示肾功能损害已不可逆。但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常只限于少数肾单位损害,肾小球滤过屏障轻度受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均证明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和部分逆转,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若干进展作一概要综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1、肾肥大,GFR 上升糖尿病肾病最初的肾脏变化是肾肥大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上升。研究证明早期 GFR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MCP-1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患者用酶法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结果显示,各组间血MCP-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尿MCP-1水平显著高于T2DM患者;且尿MCP-1与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呈正相关。提示T2DM患者的高血糖可能促进肾脏局部组织过多表达MCP-1,MCP-1可能参与DN的发生和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周期性麻痹18例临床分析范良敏1李芳2谭生荣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并周期性麻痹(周麻)是甲亢性肌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本文就我院1992年5月至1996年9月内分泌科住院的18例甲亢并周麻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史及诊断:本组...  相似文献   
6.
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脂和载脂蛋白变化,GD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APOB100均明显降低,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亢缓解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一定量的胰岛素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生物效应低于正常.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和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减少。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亚临床慢性炎症反应有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知,多种炎性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这些炎性因子主要通过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本就这些炎性因子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消糖灵是选用多味天然名贵中药和优降糖制成的中成药,能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促进糖酵解,从而发挥降低血糖,调整机体代谢的功能。1999年1~8月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消糖灵治疗观察1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本项研究进一步评价最大剂量优降糖治疗症状明显的NID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中 39例NIDDM患者空腹血糖≥ 30 0mg/dl(其中 11例尿酮 +~ + + + + )并有明显的多饮 ,多尿 ,体重减轻及乏力等。患者年龄 <6 5岁者优降糖 10 0mg早、晚餐前 30分钟服用 ,年龄≥6 5岁者予半量即优降糖 5mg早、晚餐前 30分钟服用。结果 (1) 94.2 %的MIDDM患者在治疗后第 1周血糖从 36 5± 45mg/dl降至 2 0 5± 18mg/dl,第 4周降至 110± 10mg/dl。(2 )GHb在治疗后第 4月从治疗前的 17.1%± 0 .5 %降至 7.3%± 0 .2 % (P <0 .0 0 1)。 (3) 10 0 %的患者症状在 3~ 5天内得以明显缓解 ,11例尿酮阳性患者均在治疗后 1~ 3天转阴。(4 )患者的胰岛素 /血糖及C肽 /血糖比值在治疗后第一周得到最大改善 (P <0 .0 0 1)。 (5 )整个实验中无一例患者有明显低血糖反应。结论我们认为 ,最在剂量优降糖治疗症状明显的NIDDM患者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患者的症状及血糖能得到快速改善 ,因而避免了胰岛素治疗的过早干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 ,对疾病早期防治意识的提高 ,甲状腺危象在临床上逐渐罕见。本文结合我院 1 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 4例甲状腺危象病人 ,就其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4例患者年龄为 2 0岁、 2 7岁、 48岁、 66岁 ,男女各 2例 ,病程为 2个月、 1年、 1 0年、 1 1年。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眼、甲状腺肿、心悸、情绪改变、多汗、双手细震颤等表现 ,就诊于内分泌科门诊 ,抽血查TT3和TT4,1例加作1 31 I吸收率测定 ,明确诊断为Graves病 ,并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危象的诱因 :2例因用他巴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