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尿道120 W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该院治疗的114例BPH致BO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尿道120 W绿激光PVP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后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及性功能等。结果术前两组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及RUV、Qmax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IPSS评分(5.46±2.10)分、QOL评分(1.28±0.72)分及RUV(21.12±2.39)ml水平低于对照组的(6.81±2.43)分、(2.34±0.98)分、(25.87±3.61)ml,观察组Qmax(24.13±3.81)ml/s水平高于对照组的(20.31±2.93)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异常射精率3.51%、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7.02%、射精疼痛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的14.04%、22.81%、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尿道120 W绿激光PVP治疗BPH致BOO有助于改善患者梗阻症状,且对性功能影响轻微,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徐建国  宋侨伟  沈莹  舒震宇 《浙江医学》2020,42(18):1954-1959,1964
目的使用机器学习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大脑白质的影像组学标签用于预测帕金森病(PD)的早期阶段。方法从PD进展标记倡仪数据库(PPMI)中收集340例受检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包括171例健康对照人群和169例PD患者。所有受试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237例和测试组103例。在训练集的基线MRI中,切割出三维大脑白质以提取每例患者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后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利用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的诊断效能,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分析标签的拟合优度。将所有数据集按照ROC曲线的截断值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两组PD患者例数,以确定标签的临床效果。利用ROC曲线和决策曲线(DCA)分别评估标签在所有PPMI数据中的准确性和净效益。结果训练组和测试组的影像组学标签AUC分别为0.849和0.824,灵敏度分别为0.75和0.78,特异度分别为0.87和0.87。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标签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的拟合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数据集按模型的最佳诊断阈值(截断值=0.1338)分为高危组144例和低危组196例。其中高危组PD患者123例,HC人群21例;低危组PD患者44例,HC人群152例;两组PD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标签在所有数据集中的诊断准确性为0.823,DCA曲线也显示了良好的净效益。结论基于常规MRI的大脑白质影像组学标签对PD患者表现出良好的鉴别性能,证明了其在PD患者识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心律患者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扫描技术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80例心率在80~100次/min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R- R间期30%~50%进行前瞻性窄窗扫描3个心动周期,对照组按R- R间期30%~80%进行常规扫描3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辐射剂量值由设备自动计算。结果可评价血管段和优良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总节段、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LAD)和旋支(LCX)的质量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RCA和LCX与心律波动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 =0.41、0.47)。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7.63±3.29)和(12.85±2.7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P<0.05)。结论窄窗扫描技术可应用在心律波动不大的高心率患者,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3D AIDR)对超重患者640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续80例疑似冠心病的超重患者(30kg/m2≥BMI≥25.0kg/m2)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A组以120 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分别以FBP(A1组)和3D AIDR(A2组)重建图像;B组以100 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以FBP(B1组)和3D AIDR(B2组)重建图像。2位放射科医师以5分法评价15个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比较A组和B组各亚组间的噪声(SD)及平均CT值(SI)、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B组有效辐射剂量较A组减少了46%。A组和B组各亚组间的图像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与B2组的图像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亚组间SD、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各亚组间SD、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2组与A1组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 AIDR联合100kV低剂量扫描在保持适合诊断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大幅度降低CTA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组织均衡技术在胸部低剂量直接数字化摄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缩写DDR,简称DR)以其密度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图像动态范围广、影像清晰以及具有多种后处理等优点而逐渐在国内医院推广应用,胸部检查做为最常规的放射检查从放射防护来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DR的组织均衡技术的运用突显出了这个优势,DR的组织均衡(tissue equalization,简称TE)技术是利用DR宽广的曝光范围将标准的DR图像分解成许多反映不同密度区域的图像,然后经过加权整合得到新的图像,在新的图像中不同体厚的细节均可清晰显示,由于曝光条件宽容度大,因此对于剂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低剂量联合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3D AIDR)在肥胖患者640层容积CT 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疑似冠心病的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30kg/m2)以数值表法随机分成A、B两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A组以120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行传统滤波反投影(FBP)算法重建图像;B组以100kV管电压扫描,原始数据分别以FBP算法(B1组)和3D AIDR算法(B2组)重建图像。分别比较A组和B组各亚组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噪声(SD)、平均CT值(SI)、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5.37±0.49)mSv、(2.18±0.84)mSv ,平均减少了59%。A、B1、B2组三组质量平均得分分别为(2.22±0.97)和(1.41±1.09)、(2.28±0.98)。B组各亚组间的图像质量得分有统计学差异(t =-12.113,P <0.05),A与B2组的图像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 t =0.963,P >0.05)。A组、B1组、B2组SI分别为(439.5±68.2) HU、(523.2±85.2)HU、(505.1±48.4)HU ;SD分别为32.1±6.8、64.8±6.9、38.6±7.4;SNR分别为12.6±5.7、8.3±3.2、13.8±5.1;CNR分别为11.2±3.4、7.5±6.9、11.6±2.8。B组各亚组间SD、SNR、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378、0.812、1.461,P <0.05),B2组与 A 组SI和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829、-0.241,P <0.05);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128、0.672,P >0.05)。结论3D AIDR重建算法在同剂量情况下明显改善图像质量,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心律患者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搜集静息心率≥80次/分的30例患者按厂家设定的标准扫描方案(心率≥80次/分的采集时相为R-R间期30%~ 80%之间,采集3~4个心动周期)进行扫描,所得数据以CT机自动设置75%R-R间期作为相对重建时相,自动选择最佳时相进行容积重建所得冠脉图像作为对照组(A组).另对A组CT机扫描采集数据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以2%为间期,重建R-R间期30% ~ 50%数据所得冠脉图像作为研究组(B组).A组辐射剂量值由CT机自动计算得出,B组辐射剂量值以A组相同扫描参数输入CT机后模拟获得.最终由2名高年资医师选择最佳时相按4级质量评分法对两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模拟窄窗技术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 A,B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随扫描心率增加呈线性增加(y =0.451+0.012x,t=3.174,P=0.004),当实时扫描心率>91次/分时,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图像质量.A,B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随扫描中心率波动增加呈线性增加(y=1.308 +0.039x,t=3.737,P=0.001),当扫描中心率波动<5次时,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图像质量.A组与B组之间总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x2=2.611,P=0.135),两组之间的冠脉节段可评价数无统计学差异(x2 =0.078,P=0.789).A组与B组辐射剂量指标CTDLvol、DIP、E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6、5.347、5.347,P<0.001).研究组的CTDLvol、DLP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9.39%和32.62%,A组与B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13.15±3.28、8.86±2.92mSv,B组辐射剂量值较A组下降32.62%.结论 640层CT在对高心率患者冠脉CT检查中运用前门控窄窗技术能保证冠状动脉图像的诊断需求,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吸收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DR与传统高千伏胸部摄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全新的数字影像技术被应用到临床,尤其是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 irect d igtal rad iography,DDR),由于其密度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图像动态范围广、影像清晰以及具有多种后处理等优点而逐渐在国内医院推广应用。本文通过对直接数字化X线和传统高千伏的胸部影像质量的对比,进一步探讨DDR在胸部摄影的应用价值。1材料从我院2006-01—2006-03所摄的DDR胸片中顺序抽取1000例做分析材料,其中男558例,女442例,年龄9~87岁。对照组为我院2002-06—2002-09所摄的普通高kV胸片影像,按顺序抽取1000例做分析材料,其中男6…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影像学特点,对320排CT在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行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其影像质量及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估研究,并参照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1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不同直径支架图像质量有差异,支架直径≥3 cm组优级18枚,优级率为39.13%,评估成功率89.13%(41/46),而支架直径<3 cm组优级10枚,优级率为21.74%,成功率71.74%(33/46),统计学分析表明,支架直径≥3 cm组的优级率及总的成功率显著大于支架直径<3 cm组(χ2=4.32,8.84,P<0.05)。2CTA检查准确的支架有66枚,检查准确率为71.74%,误诊26枚,误诊率为28.26%,轻度狭窄诊断准确率为51.72%(15/29),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结论初步表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支架再狭窄评价方面有较高的准确度及应用价值,但对于无狭窄和轻度狭窄分辨率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T2WI联合FLAIR序列成像的影像组学列线图识别脑白质高信号半暗带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57例白质高信号进展患者和57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并分为训练组(n=80)和验证组(n=34)。对每例患者和健康体检的白质高信号半暗带区分别对T2WI和FLAIR图像提取纹理特征,然后对训练组使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进行降维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同时结合临床危险因素作为Logistic回归分析的潜在预测因子构建识预测模型并制作模型列线图。通过验证组数据评估影像组学列线图的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列线图预测白质高信号半暗带的准确率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分别为0.881和0.862。Hosmer-Lemeshow检验在训练和验证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列线图、影像组学标签和糖尿病因素的AUC分别为0.829、0.819和0.64。结论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可作为一种量化工具帮助临床医生识别白质高信号半暗带,从而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