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减少传统血袋采集的血液,在LMB全血分离机上制备冷沉淀原料浆时,红细胞保存液误加入血浆袋,导致血浆的非正常报废。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本站通过改进多联采血袋的设计,将血浆的分离通道和红细胞保存液的添加通道分开,实现全血分离机的全自动控制,杜绝红细胞保存液被误加入血浆。结果改进以后,因红细胞保存液的误加入造成的血浆报废率降至为0,与改进前(2016年4月—2016年9月,0.21%)差异明显。结论改进后的血袋解决了红细胞保存液误加入血浆造成的报废,降低了血浆的非正常报废率,减少了献血者和血站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收集观察不同群体在采血中或采血后发生的昏厥原因,提出保证献血者安全的防范措施。方法于2005年2月—2007年2月对新乡市无偿献血者1200人进行观察,并对献血者出现晕厥反应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统计及调查。结果采血中或采血后发生晕厥反应的有99人,占8.25%,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后均可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结论采血前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体检标准和提供舒适优美的献血环境,采血中提供娴熟的采血技术和对症心理护理,能有效防止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护献血者健康,推动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中成分的影响。方法检测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前后血浆总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结果经处理后的血浆总蛋白未见明显数量变化,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活性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证实亚甲蓝光化学法在高效灭活病毒的同时对血浆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及易患因素。方法收集我院52例青年人胃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结果青年人胃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多发生于胃窦部,以进展期为主,病理分化较差,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预后不佳,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新乡市中心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不足量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新乡市中心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不足量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10 137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采集不足量的有58例,导致采集不足量的常见原因有:精神紧张性不良反应(23例)、枸橼酸盐中毒反应(13例)、穿刺技术(10例)、冲红(4例)、机器耗材问题(4例)及其他(4例),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饮食和献血经历是采集不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精神紧张性不良反应、枸橼酸盐中毒反应、穿刺技术、冲红、机器耗材问题及献血者个体因素是造成单采血小板采集不足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肖乐宇  肖占宇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86-2487
目的分析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对2003-2006年所有经检测不合格的血液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检测血液中ALT、HBsAg,抗-HCV呈下降趋势,抗-HIV、梅毒抗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改善试剂及检测方法可降低血液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肖乐宇  李建伟  任红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4,(13):2435-2436,2453
目的探讨经过白细胞过滤及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处理后血浆主要成分和白细胞含量的变化。方法将随机抽取本站采集的全血50份进行白细胞过滤、分离和病毒灭活,检测白细胞过滤前和亚甲蓝光照处理后的血浆样本,观察其白细胞数量、血浆总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及Ⅷ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经过处理后的血浆白细胞滤除率99.9%,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及Ⅷ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证实经过白细胞过滤、亚甲蓝光化学法在高效灭活病毒的同时对血浆主要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全自动血液处理机和传统手工法制备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差异。方法将40份Rh(D)阴性悬浮红细胞做红细胞甘油化处理,并于-80℃冰箱保存,经快速解冻后,将其分成2组,每组20份,一组使用ACP215全自动血液处理机洗涤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另一组使用传统手工法进行制备。对比两组洗涤后的红细胞制剂的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残余白细胞和血小板、体外溶血实验以及甘油残留含量。结果使用全自动血液处理机制备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手工法制备的,且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全自动血液处理机制备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质量好,操作简单,制备时间短,安全可靠,完全可以替代传统手工法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血采集后在不同时间段分离的冰冻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FⅧ)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差异。方法随机抽取全血采集后不同时间段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各50份进行检测,比较其中FⅧ和FIB含量差异。结果全血采集后﹤8h和8~10h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Ⅷ(FⅧ)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符合2012年制定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规定的相关标准;采集后10~12h、12h~14h、14h~18h分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中,FIB含量虽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但随着分离时间的延长,含量明显下降,和﹤8h分离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Ⅷ含量在分离时间﹥10h分离的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中明显偏低,含量已不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相关标准。结论新鲜血液采集后超过10h分离的血浆,其冷沉淀中FⅧ明显偏低,质量已不符合相关要求规定,为保证血液制品质量,应选择在血液采集后10h内分离的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  相似文献   
10.
肖乐宇  歧红阳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77-1978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后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临床输用去除白细胞血液对于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BTR)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无偿献血者的血液80袋(400ml/袋),分为2组(40袋/组),一组过滤白细胞(过滤组),留取过滤前后血样,测定血液的各项指标,另一组不过滤(对照组)。将医院提供的80例患者分为2组,一组输用对照组的血液,另一组输用过滤组的血液,输血过程中观察是否出现NHFFR。结果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滤除白细胞及大部分血小板,对红细胞影响较小。对照组NHFF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x^2=4.50,P〈0.05)。结论过滤白细胞能显著降低临床NHFFR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