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HCV感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为当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河源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716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TP及HIV (Ag/Ab),统计分析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合并感染HBV、HIV和TP的情况。结果7161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0.56%(402例)、1.48%(1062例)、1.14%(821例)、0.09%(61例);初次献血者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均高于多次献血者(P<0.05);402例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中合并HBsAg、抗-TP、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1.74%(7例)、4.98%(20例)、0.25%(1例)。结论抗-HCV阳性献血者合并TP感染率显著高于抗-HCV阴性无偿献血者,HCV合并HBV、HIV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正常早孕妇女血清中早孕因子(EPF)的分离纯化过程进行优化,以提高EPF的回收率。方法依次采用DEAE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和Heparin Fast Flow亲和色谱,从妊娠12周内的正常早孕妇女混合血清中提纯EPF,采用活性玫瑰花结抑制试验(Ea-RIT)检测各阶段产物的EPF活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鉴定纯化物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用Western blot鉴定其特异性。结果经Ea-RIT检测后,DEAE 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所现2峰中DE-Ⅰ峰为EPF活性峰,HeparinFast Flow亲和色谱所现2峰中H-Ⅱ峰为EPF活性峰。H-Ⅱ峰收集液经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为1条相对分子质量为38 100的蛋白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抗体与抗原匹配性良好。经检测其蛋白含量为0.615 mg,回收率为0.034%,与传统分离纯化四步法的回收率相比明显提高。结论本优化方法对于提纯孕血清中的EPF是可行的,大大提高了纯化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21年6月河源市中心血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献血失败的22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于该站采血成功的1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献血者各项外周血红细胞平均值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 ChiTaS BSS1200血液核酸检测系统(简称“ChiTaS ”)主要分析性能进行验证,确定该系统是否稳定、准确、可靠。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要求,对在 ChiTaS 上开展的HBV-DNA、HCV-RNA、HIV-RNA 项目进行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及抗干扰等方面验证。结果 ChiTaS 分析系统HBV-DNA、HCV-RNA、HIV-RNA 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63(3.16~6.26) IU /mL、12.71(10.37~21.63) U /mL、25.49(21.43~37.48) IU /mL;HBV-DNA、HCV-RNA、HIV-RNA 阳性样本总变异系数分别为2.56%、1.03%、3.36%;22个阴性样本和10个阳性样本进行8混样模式检测结果为反应性,拆分检测结果:阳性样本符合率100%、阴性样本符合率100%;溶血血浆(血红蛋白含量为5 g/L)、脂肪血浆(甘油三酯大于6.3 mmol/L)对低浓度 HBV (6.3 IU /mL)、HCV(23.3 IU /mL)、HIV (47.6 IU /mL)样本检出无显著影响。结论 ChiTaS 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均达到生产商的检测性能的要求,实验室该系统的检测能力可以满足本血站对无偿献血者样本的常规核酸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核酸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核酸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2016年核酸实验室整体运行良好,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16%,拆分阳性率为65.97%,实验过程中断和无效检测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核酸实验室整体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87例冠脉造影已经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且无严重感染、外伤、肿瘤等疾病为CHD组,根据临床分类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三组。13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标本中FIB、hs-CRP、UA浓度。结果 CHD组血清FIB、hs-CRP、UA均高于对照组(P<0.05);FIB、hs-CRP、UA在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hs-CRP、UA血清浓度测定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CHD诊断、治疗、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源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趋势,为进一步完善无偿献血者征询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间河源地区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其血液标本进行HIV初筛,初筛结果呈反应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方法进行确证实验。统计分析10年来无偿献血者HIV感染者性别、年龄、职业等信息资料。结果 184 85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ELISA初筛结果呈反应性标本328例,初筛阳性率为1.77‰;确认阳性标本31例,确认阳性率为0.17‰。不同年份的初筛阳性率和确证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50、30.953,P=0.003、0.000)。31例HIV确认阳性无偿献血者:以男性(29例,占93.55%)、常住(20例,占64.52%)、首次献血(18例,占58.06%)的未婚(17例,占54.84%)青年(20~29周岁年龄组18例,占58.06%)为主。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河源地区血小板捐献者HLA Ⅰ类(-A、B位点)和HPA基因信息資料,初步建立本地区血小板基因信息库。方法:选择2017年9月6日至2020年9月6日期间在本地区捐献血小板的200例固定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P技术对其血液样本进行HLA Ⅰ类(-A、B)基因和HPA1-17系统基因分型,分析其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200例样本中共检出HLA-A、B位点等位基因41种。其中HLA-A位点检出15个,HLA-B位点检出26个。HLA-A、B位点基因频率>0.05的是:A*11(0.2625)、A*2(0.2225)、A*33(0.1775)、A*24(0.1175)、A*1(0.0650)和B*58(0.1425)、B*62(0.1400)、B*46(0.1225)、B*13(0.0750)。HPA1-17系统基因分型中等位基因HPA15a、HPA3a、HPA5a、HPA2a、HPA1a呈多态性分布,其频率分别为:0.555、0.570、0.950、0.968、0.990。呈单特异性分布的等位基因是:HPA4a、HPA6a-14a,HPA16a、HPA17a,a基因频率均为1,b基因频率为0。对偶抗原不配合率前二位分别为HPA-15(37.20%)和HPA-3(37.00%)。结论:初步建立河源地区血小板捐献者HLA-A、B位点与HPA1-17系统基因信息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鼠抗早孕因子(EPF)单克隆抗体,纯化并进行鉴定。方法用重组EPF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抗EPF杂交瘤细胞株,注入BALB/c小鼠腹腔制备腹水型单抗,Protein-G亲和层析纯化后,SDS-PAGE电泳鉴定其纯度,用间接ELISA法测抗体效价,ELISA相加试验测定抗原表位,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特异性,并进行类及亚类、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筛选出2株具有较高活性和良好稳定性的分泌抗EPF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腹水的抗体效价均高于2×10^-5,2株单抗均为IgG类IgG1亚类,轻链类型均为κ,细胞核型分析符合杂交瘤细胞特征,特异性良好,2株单抗有不同的抗原表位。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后抗体有较高的纯度,Western blotting表明其与EPF抗原有特异结合性。结论成功制备2株具有较高活性的鼠抗EPF单克隆抗体,为建立检测EPF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河源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河源市中心血站抗-HCV ELISA双试剂均阳性的无偿献血者样本,经HCV RNA定量检测,HCV RNA定量结果>1×103 IU/mL的样本,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141例抗-HCV 双试剂阳性样本中,123例病毒载量大于1×103 IU/mL,108例获得基因分型结果。HCV基因分型为:6a(45例,41.67%)、3型(27例,25.00%)、1b (12例,11.11%)、1a (12例,11.11%)、1a+1b (6例,5.56%)和3型+6a(6例,5.56%)。HCV各基因型无偿献血者病毒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业无偿献血者HCV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无偿献血者间HCV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河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的基因型(亚型)包括1a、1b、3型和6a,其中6a亚型成为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第一流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