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列腺液中尿酸引起ⅢB前列腺炎84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前列腺液 (EPS)中尿酸 (UA)与前列腺素E2 (PGE2 )浓度与慢性盆痛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UA引发ⅢB前列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 :按国际慢性前列腺炎分类诊断标准诊断 ,将 8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两组 ,即ⅢA组 39例 ;ⅢB组 4 5例 ;正常对照 (对照组 ) 13例。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CP SI)和检测EPS中白细胞数、pH值、UA和PGE2 浓度。结果 :①ⅢB组患者慢性盆痛症状评分 (CPSI P)高于ⅢA组 ,EPS中UA浓度高于ⅢA组和正常对照组 ,pH值低于ⅢA和正常对照组 ,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5 )。②ⅢB组和ⅢA组的PGE2 平均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是ⅢA组和Ⅲ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PSI P与EPS中的UA ,PGE2 之间存在正相关 (P <0 .0 1)。结论 :ⅢB组患者EPS中高浓度的UA激活环氧化酶 ,使局部的PGE2 升高 ,从而引起慢性盆痛症状 ,其严重程度与EPS中的UA、PGE2 浓度呈正比。同时PGE2 又使UA更容易渗入EPS ,形成UA和PGE2 之间的恶性循环 ,使ⅢB前列腺炎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前列腺液 (EPS)中尿酸 (UA)、肌酐 (Cr)浓度与ⅢA和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 (CP)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EPS中UA的来源 ,探讨EPS中UA、Cr测定在Ⅲ型CP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入选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CPSI)和检测EPS中UA、Cr浓度、尿液中UA、Cr浓度以及血清中UA、Cr和PSA的水平。结果 :EPS中UA浓度ⅢB组高于ⅢA组和对照组 (4 86 .3∶32 8.4∶2 93.9,P <0 .0 5 ) ,EPS中Cr浓度ⅢB组高于ⅢA组和对照组 (14 75∶135 4∶992 ,P <0 .0 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血液和尿液中UA和Cr浓度在三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血清PSA浓度ⅢA组高于ⅢB组和正常对照组 (2 .92∶0 .91∶0 .86 ,P <0 .0 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ⅢB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 .91∶0 .86 ,P >0 .0 5 )。结论 :Ⅲ型CP患者EPS中UA浓度明显增高 ,其中ⅢB组的UA高于ⅢA组。ⅢA组的EPS中UA大部分来自尿液前列腺反流 ;ⅢB组的EPS中UA除了部分来自尿液前列腺反流外 ,局部前列腺上皮分泌异常也是EPS中UA升高的原因。ⅢB型前列腺炎并不影响血前列腺屏障的通透性。通过EPS中UA和Cr浓度的检测 ,可了解EPS中UA浓度和尿液前列腺反流程度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培养的细菌分布及常见分离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600例拟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细菌进行生化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并加以分析。结果 1600份前列腺液标本中有476份分离出细菌,阳性率为26.7%。共分离出细菌482株,居前五位的依次是溶血葡萄球菌124株,表皮葡萄球菌72株、大肠埃希菌62株、粪肠球菌56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5株。药敏结果显示: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0.8%,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占56.5%,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占37.1%,各分离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细菌,其它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分离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因此必须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提高疗效,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应用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检测尿脱落细胞在诊断尿路上皮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53例尿路上皮癌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TCT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性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不同尿路上皮肿瘤分级、分期与尿TCT之间的关系。结果尿脱落细胞TCT检查的阳性率为79.2%(42/53),明显高于常规尿细胞学检查组的58.5%(3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s期、非浸润性膀胱癌和浸润性膀胱癌尿TCT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3)、77.1%(27/35)和80.0%(12/15);Ta~T1期尿TCT阳性率77.4%(24/31),T2~T4为81.8%(18/22),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避免了传统的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低和假阴性率高的缺点,可作为尿路上皮癌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BPH)伴急性尿潴留(AUR)患者血浆 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泌尿外科就诊的 BPH 患者102例,将其分为单纯 BPH 组(56例)和 BPH 伴 AUR(BPH +AUR)组(46例),检测其血浆 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PH+AUR 组患者血浆 D-二聚体水平较单纯 BPH 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BPH 伴 AUR 患者血浆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者处于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状态,应尽早采取措施解除患者尿潴留症状,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 材料和方法1995年5月~1998年5月收集我院外阴赘生物标本206例,组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聚合酶链HPV-DNA检测标本取自患者患处,试剂盒由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HPV通用型试剂盒),本试剂可检测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引起尖锐湿疣的6,11,18型HPV病毒。2 结果经病理诊断尖锐湿疣159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病程2~6月。有性乱史78例,本人或配偶有性乱史者29例,病史资料不详52例。巨检;病变多发于大、小阴唇,外观呈鸡冠状、乳头状或菜花状。镜检见上皮乳头状增生,在棘层中上层中可见有灶性凹空细胞。聚合酶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应用2 μm激光在不阻断肾蒂、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1月,共治疗肾占位病变5例,CT显示肿瘤位于上极2例,中极2例,下极1例,肿瘤直径2.5~3.8 cm,平均3.1 cm,临床分期均为T1a期,应用2μm激光(60 ~80 W)在不阻断肾蒂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60 ~140 min,平均86 min,术中出血10 ~40 ml,平均20 ml.无一例输血和术后出血.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1例,错构瘤1例,切缘全部阴性.术后随访2~8个月,中位数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2 μm激光切除肿瘤止血好、不用阻断肾蒂,是安全有效切除肿瘤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