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ICA)和血管内超声作参照,评价新的较高空间分辨力的CT(CT设备A)和标准分辨力的CT(CT设备B)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准确度和辐射剂量。材料与方法研究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和本单位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共有180例因怀疑支架术后狭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参加了本研究。其中90例病人采用CT设备A进行检查[1组:男72例,年龄52~79岁,平均(65±11)岁;女18例,年龄55~83岁,平均(65±12)岁],另90例采用CT设备B进行检查[2组:男74例,年龄51~77岁,平均(64±10)岁;女16例,年龄55~82岁,平均(68±11)岁]。两种CT设备的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进行比较。评估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对于两组间支架情况的评价,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结果 1组支架评价的准确度要优于2组(分别为99%和92%,P=0.0021)。而1组中出现的线束硬化性伪影(2例)要明显低于2组(12例,P<0.05)。对于全部支架情况的分析,多层CT识别支架术后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在1组分别为96%、95%和96%,而2组分别为90%、91%和91%,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评价支架内狭窄的百分率,多层CT与血管内超声的相关性,在1组中明显高于2组(r=0.89与r=0.58,P=0.019)。对于支架内最狭窄的内腔直径和范围,多层CT和血管内超声的相关性,在1组中明显高于2组。两组的辐射剂量均较低[(1.9±0.2)mSv]。结论 CT设备A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能够更可靠地检测、评价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而保持较低的辐射剂量。原文载于Radiology,2012,265(2):410-417.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嗅觉功能MRI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4例正常老年人(NC)、11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及12例AD患者进行MMSE、MOCA及CDR量表评分,采用西门子3.0T磁共振扫描仪、32通道头线圈以事件相关设计的方式进行嗅觉fMRI扫描,64位Matlab 7.11.0及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选择双侧初级嗅觉皮层(POC)为感兴趣区(ROI),统计ROI内激活体素数量并进行分析,比较3组间ROI内的激活体素数量,分析受试者ROI内的激活体素数量与MMSE和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NC组、MCI组和AD组POC内激活体素数分别为201±114、88±102、45±60,AD组激活水平显著低于MCI组及NC组,MCI组显著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272,P<0.01).控制年龄因素时,受试者初级嗅觉皮层内的激活范围与MMSE评分(r=0.447,P<0.05)及MOCA评分(r=0.421,P<0.05)呈正相关.结论 嗅觉功能MRI可以反映AD病理改变造成的嗅觉功能损害,可能成为早期诊断AD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嗅觉功能MRI评价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的嗅觉功能损害情况。材料与方法15例正常老年人(NC)和12例VaD患者进行MMSE、MOCA、CDR及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分,采用西门子3.0 T MR扫描仪、32通道头线圈行嗅觉fMRI扫描,采用Matlab 7.11.0及SPM 8软件处理数据,NC和VaD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NC和VaD两组之间组分析结果显示,NC组(28簇,共1486个激活体素)激活明显多于VaD组(13簇,共149个激活体素),激活区域主要位于额叶、颞叶及中央前回等区域。结论 VaD患者存在嗅觉损害,嗅觉fMRI可以评价VaD患者的嗅觉功能,对进一步嗅觉损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的病理改变如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及大量神经元的丢失等在各个脑区的出现是有时间和空间顺序的。在累及不同脑区时,该脑区的功能学及形态学均有每个时期的特征性表现,同时会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联合应用自动调整管电压和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与单独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比较,是否可在可接受的影像质量情况下降低肝脏对比增强CT的辐射剂量。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经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无需知情同意书。怀疑肝脏疾病的314例病人,分成3组。其中2组应用自动调整管电压和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1组,n=97;A2组,n=101),但两组之间采用不同的对比增益设定;第3组,在固定管电压120kV条件下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B组,n=116)。评价容积加权CT剂量指数与辐射距离乘积、对比噪声比和平均影像噪声。影像分析由2名具职业执照的放射科医师和1名放射科住院医师完成。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尾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和非劣效性检验。结果 A1和A2组较B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001)。A1组的辐射剂量平均降低20%,A2组降低31%。此外,A1和A2组的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B组(P<0.0001)。尽管A1和A2组的影像噪声较高,但影像质量总体还是可以接受的。结论与单独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相比,联合应用自动调整管电压和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在保证影像质量情况下,降低肝脏对比增强CT的检查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嗅觉功能障碍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重要的临床表现,不同原因所致的痴呆、痴呆前期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嗅觉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疾病、额颞叶痴呆、血管性痴呆等,因此嗅觉功能评价在早期痴呆的诊断和鉴别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目前临床应用的嗅觉功能评价方法有多种,如Sniffin’ Sticks嗅觉检测法、T&T嗅觉测试、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识别测试(UPSIT)及嗅觉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等。就临床常见痴呆的嗅觉障碍机制、嗅觉功能评价方法及其在不同疾病的早期痴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的全脑白质结构的局部改变,包括单一认知领域(SD)和多认知领域(MD)受累的aMCI,并且探索它们与神经心理学表现的联系。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经北京师范大学脑研究影像中心审查委员会批准。每名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包括38例aMCI(SDaMCI,n=18;MDaMCI,n=20)和36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采用扩散加权MRI确定每位受试者的白质连接结构,应用纤维示踪方法以连接矩阵的形式表现出来。采用图形分析技术描述大脑网络的特征属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DaMCI病人脑白质网络的整体组织结构明显破坏(P<0.01),但SDaMCI病人并没有类似改变。MDaMCI病人的颞叶、额叶和顶叶出现连接障碍(校正P<0.05)。MDaMCI病人较SDaMCI病人的白质网络效能减低(P=0.016),最显著的不同位于额叶(P<0.01)。在aMCI病人中,认知功能障碍与局部特征性损害存在明显的联系(总体P<0.05;局部P<0.02)。结论本研究提示aMCI病人全脑白质连接早期出现破坏,特别是在MDaMCI亚型,更支持MDaMCI是SDaMCI晚期表现的观点。此外,认知功能与局部网络特性之间的联系表明其可作为评价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一种MRI灌注技术的可行性,采用动态原子核极化(DNP)技术对大鼠连续地给予超极化水来提供影像对比。材料与方法研究方案经过本单位动物保护和使用委员会批准,并进行随访监督。12只雄性Wistar大鼠麻醉后,分别将注射管放置于皮下(n=3)、腹膜内(n=3)、主动脉(n=3)和颈动脉(n=3)。采用自制系统在1.5TMRI的0.35T边缘磁场将水质子以DNP方法超极化后,将其不断地输入大鼠体内。采集快速梯度回波和损毁梯度MRI序列。计算并比较影像的信噪比。结果在所有的注射部位,影像的信噪比都明显改善,流动对比效应明显。在皮下和腹腔内注射时,大约注射5s后就可观察到水的灌注轨迹。在主动脉内注射时,可观察到4.2cm长的动脉内流动。在右侧颈动脉注射时,可观察到右侧大脑半球的强化效应。采用超极化水后所获得的图像,与没有注射极化水或注射非极化水者相比,信噪比明显提高,颈动脉的信噪比提高13%~27%,而其他部位提高444%~2900%。结论连续地注射超极化水可获得灌注对比MRI影像,从而在活体大鼠模型获得局部的血管造影或脑组织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例胰腺炎合并假性囊肿继发假性动脉瘤诊断明确, 通过影像学动态观察提示胃十二指肠动脉破裂, 破入假性囊肿内, 进而形成假性动脉瘤。本例影像学资料完整全面, 较为准确的反映了其形成过程, 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MRI与动态增强CT检查基线的可重复性,比较它们在同一病人应用西地尼布(30或45mg/d)治疗后早期血管反应的观察效能。材料与方法本研究获单位审查委员会批准和病人的知情同意,共包括29例进展期实性肿瘤病人,肿瘤均≥3cm,同时显示病变周围的动脉血管情况。分别(治疗开始14d内)间隔7d左右采集两次动态增强MRI与两次动态增强CT作为基线检查,治疗后7d和28d(±3d)进行两次治疗后的检查。计算非模型和模型参数(CT通过测量获得动脉输入函数,MRI则根据人群平均的动脉输入函数;CT时间分辨率为0.5s,而MRI为3~6s)。采用个体内与个体间变量分析和Bland-Altman检验评估基线检查的变异性;采用配对t检验评价基线与治疗后的变化。结果具有最好可重复性的指标包括动态增强MRI的强化分数(基线时个体内的变异系数CV=8.6%)、容积转换常数(CV=13.9%)、对比剂摄取曲线在60s内的曲线下面积(CV=15.5%)和动态增强CT的阳性强化指数(CV=16.0%)。血浆体积具有很高的可变性,是唯一一个CV大于30%的参数。在2个起始剂量组(45和30mg/d)的治疗后7d和28d,除了动态增强CT的平均通过时间,所有的动态增强MRI和CT指标都观察到较基线时平均值的持续减少(百分比变化)。反映血流量和通透性的指标较基线时的变化百分比具有可比较性,治疗后7d的减少程度仍然维持至治疗后28d。结论动态增强MRI和CT在治疗后7d就可确切显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血管反应。本研究较小样本的试验提示MRI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