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忻  赵晖  许利平  穆阳 《药学教育》2005,21(1):36-38
根据中药药理学的特点 ,开展中药药理原始文献讨论课的教改 ,实践与研究证明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对学习该门课程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调肝颗粒剂抗免疫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忻  赵晖  张楠  穆阳  张秋云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680-1681
目的观察调肝颗粒剂对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CG(1×104个活菌)静脉注射致敏小鼠,12 d后静脉给LPS(6μg/只)攻击造成小鼠免疫性肝损伤,4 h后取血和肝脏,测血清AST和ALT并观察肝脏病理变化;乙酰氨基酚腹腔注射(500 mg/kg)致肝损伤,2.5 h后处死小鼠测血清GSH和肝脏MDA。结果给BCG的同时给调肝颗粒剂(20 g/kg)能显著的减轻BCG和LPS所造成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ALT,AST的升高,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枯否氏细胞增生,促进肝细胞增生;并能显著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引起的GSH降低,同时减少肝脂质过氧化物生成。结论调肝颗粒剂对BCG加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它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方侯氏黑散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缺血脑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突触体素(synatophysin,SY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康复的机制。方法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缺血脑组织的轴突、树突、胞体以及突触损伤及修复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MAP-2免疫阳性树突稀疏,SYN免疫反应物明显减低,仅能看到散在点状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侯氏黑散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GAP-43表达面积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侯氏黑散组大鼠MAP-2和SYN积分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方侯氏黑散能够上调GAP-43、MAP-2以及SYN的表达,可有效诱导脑损伤修复过程中神经元结构蛋白的合成,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D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DA)神经损伤、铁积聚、铁转运蛋白表达及氧应激水平改变之间的关系,探讨铁积聚在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黄芩苷保护DA能神经、抑制铁积聚的机制。方法实验采用鱼藤酮PD模型大鼠,观察黑质铁含量及TH、DMT1、FP1的表达,检测血清、肝脏铁含量以及大脑皮层GSH和MDA含量。结果鱼藤酮PD大鼠DA能神经元明显缺失,同步发生了脑内氧化应激水平增加、GSH降低;血清铁降低而肝铁增高;黑质铁大量积聚发生在DA能神经元大量脱失和铁转运蛋白DMT1、FP1表达改变之后;黄芩苷可调节DMT1、FP1表达,减少黑质铁积聚,降低脑内氧应激水平,增加GSH含量。结论研究证明铁转运蛋白DMT1表达增加和FP1表达降低参与了黑质铁积聚;铁积聚及过高的氧应激反应促进了黑质DA能神经细胞损伤的发展;黄芩苷对PD大鼠DA能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抑制铁积聚、调节铁转运蛋白DMT1、FP1表达、降低氧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5.
^133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后晚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低)多为永久性甲低,其随访观察一直受到普遍重视,目前主要通过有关激素如TSH动态监测和随访确诊。早发甲低分为一过性与永久性,二者的治疗、预后不同。本研究试图探索早期诊断的甲状腺显影征象。  相似文献   
6.
宫颈糜烂是妇科的常见、多发病,是慢性宫颈炎症的表现,日久不愈,宫颈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所以积极有效地治疗宫颈糜烂是减少宫颈癌发病的有效措施.我院研制的愈糜栓是由黄柏、血竭等中药组成的治疗宫颈糜烂的外用制剂,我们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炙制大黄饮片辅料加入与否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炙制大黄饮片辅料加入与否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黄酒、米醋、生大黄、醋大黄、酒大黄红外光谱图,通过分析红外光谱图峰位、峰强的不同,快速判断炙法炮制的大黄饮片中辅料是否加入。结果:经黄酒、米醋等液体辅料炮制后,生大黄较之酒大黄、醋大黄的红外图谱1 623 cm-1与1 047 cm-1处的峰间比例有明显变化,二阶导数图谱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法可用于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黄芩苷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造模前、后及造模后8 h黄芩苷组分别腹腔注射给药1次(剂量为100 mg.kg-1.d-1);造模后24 h记录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得分,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结果】黄芩苷能降低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缺血侧脑组织中SOD、GSH-Px、CAT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氧化损伤从而保护脑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9.
关怀  王地  王敏  穆阳  常广裕  马晗 《北京中医》2009,(8):629-631
目的考证古代中药炮制学史的历史分期。方法通过分析炮制内容在历代医药文献中的存在形式、炮制专著的出现时间、本草中有关炮制专门条目的出现年代、历代有关炮制技术及炮制方法的发展程度,考证其学科历史分期与断代标志,研究古代中药炮制学科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果《本草经集注》之“合药分剂料治法”、《证类本草》“雷公云”、《局方指南总论》和《本草品汇精要》“制”则等可以作为断代标志,确定古代中药炮制学科的历史分期。结论古代中药炮制学史应分为炮制技术的形成、炮制学科的初成、炮制学科的完善和炮制学科的发展4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黄胶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EAE)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与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合的抗原,辅以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PTX),建立EAE模型。造模后每天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及神经功能评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采用HE染色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造模后第9天陆续发病,第22天达到高峰,发病急性期(造模后第25天)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明显比正常组增高(P<0.01),CD4/CD8比值也有所升高(P<0.05);发病缓解期(造模后第40天)T淋巴细胞亚群CD8+和NK细胞明显下降(P<0.05);病理检查发现EAE小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核固缩,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袖套样改变。二黄胶囊治疗后,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炎性浸润程度减轻,发病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恢复期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及NK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二黄胶囊可在EAE小鼠发病的不同时期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而起到防治EAE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