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穿支皮瓣交腿治疗糖尿病足底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7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小腿内侧穿支交腿皮瓣给予创面修复。结果 27例患者手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良好,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9例患者供、受皮区伤口一期愈合良好,1例患者受皮区伤口愈合欠佳,经过二期清创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小腿内侧穿支交腿皮瓣治疗糖尿病足,简单有效,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中的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物理剂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1月我院用美国瓦里安公司的具有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OBI)的23EX直线加速器治疗机治疗食管癌患者28例。所有患者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用KV级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获取患者的3种容积图像,每位患者每周验证1次,采集3次CBCT图像。28例患者共扫描411次。每例患者的每次CBCT图像均与其原始计划CT图像进行靶中心匹配,计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偏移误差,获得3组X、Y、Z三维方向的移床数据。将每位患者每次CBCT校正的偏移误差,通过Eclip se 8.6Version治疗计划系统研究摆位误差在食管癌放疗中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1)28例食管癌患者每次首次摆位后的CBCT共137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696 3±2.794 7)、(0.688 9±2.250 9)、(0.859 3±3.425 5)mm,对这些摆位误差均进行实时纠正,纠正后X、Y、Z 3个方向摆位误差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低于首次摆位误差。(2)摆位误差纠正前、纠正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摆位误差纠正后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计算模拟得出原发肿瘤(GTV)平均剂量变化为-3.52%~2.44%,心脏剂量变化为-4.18%~25.53%,肺脏剂量变化为-1.82%~13.93%,脊髓剂量变化为-10.50%~20.87%。结论采用IGRT对食管放疗的摆位误差纠正有明显的作用,且能较大幅度减少摆位误差。应用OBI-CBCT系统,进行实时摆位误差校正,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剂量分布准确,提高靶区剂量而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后常见毒副反应放射性肺炎、胸壁疼痛、肋骨骨折的发生率。方法电子检索 Medline、Pubmed、EBSCO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截至于2014年2月,阅读并筛选描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常见毒副反应发生的相关文献。通过 R软件 Meta软件包中的 Metaprop函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立体定向放疗(SBRT)后放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其中15篇为前瞻性研究,回顾性分析12篇,均为英文文献。常见毒副反应包括放射性肺炎、胸壁疼痛、肋骨骨折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8.24%[95%CI (13.24%~24.59%)]、18.67%[95%CI (13.77%~24.11%)]、12.45%[95%CI (7.28%~20.47%)]。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常见的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炎、胸壁疼痛、肋骨骨折,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根据副反应发生的高危因素尽量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直流中药离子导入与电针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直流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前两组WOMAC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流中药离子导入与电针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前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及其中性粒-淋巴细胞比(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MLR)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2019年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初诊LACC患者175例,完整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ALC并计算NL...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3D-CRT与IMRT立体定向放疗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3D-CRT)和逆向调强(IMRT)两种计划方式在进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接受放射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12例,分别采用3D-CRT和IMRT技术设计SBRT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方式下PTV的相关剂量学参数(CI、HI、D1%、D99%),肺、胸壁、心脏及脊髓的剂量学参数(Vx、Dmean、Dmax),以及加速器的机器跳数、治疗时间等差异。结果:在PTV相关参数比较中,3D-CRT计划的CI、HI以及D1%均差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者的D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及器官受量的比较中,3D-CRT与IMRT计划的患侧肺V5~V40、健侧肺V5~V15、双侧肺V5~V40、胸壁V5~V40、Dmean、心脏V20~V40、Dmean及脊髓Dma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计划的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较IMRT计划分别减少了53%和78%,P<0.05。在绝对剂量体积比较中,3D-CRT的V60~V75及V45~V60均大于IMRT,V20~V45小于IM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计划在早期NSCLC行SBRT治疗中不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考虑到IMRT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早期NSCLC行SBRT治疗时3D-CRT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在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2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验证采集3组锥形束CT图像,每周1次,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偏移误差,计算出摆位误差值下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对比分析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在X、Y、Z方向上首次摆位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1.100±2.984)、(0.883±2.210)、(1.083±2.738)mm,纠正后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00±0.708)、(0.061±0.624)、(0.066±0.606)mm与首次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X、Y、Z方向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66±0.578)、(0.033±0.780)、(0.116±0.884)mm,与纠正后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摆位误差所致的宫颈癌原发肿瘤平均剂量变化为-2.58%~3.54%,股骨头平均剂量变化为-7.03%~8.45%,膀胱平均剂量变化为-12.28%~3.79%,小肠平均剂量变化为-3.06%~15.32%,直肠平均剂量变化范围为-10.53%~12.83%,脊髓平均剂量变化为-3.67%~18.14%。结论采用图像引导技术对宫颈癌的调强放疗进行误差纠正,可以缩小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而宫颈癌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较小。宫颈癌的摆位误差可引起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明显变化,应用图像引导技术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剂量分布准确,提高放疗过程的精度,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创手术联合针灸与传统髌腱止点下移术治疗小儿脑瘫高位髌骨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12年6月采用传统髌骨止点下移术治疗患儿23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9月—2016年4月采用微创手术联合针灸治疗患儿4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术后髌骨位置、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2种手术都可恢复髌骨正常解剖位置;微创手术联合针灸治疗后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优于传统髌腱止点下移术(P<0.05)。结论微创手术联合针灸治疗不仅可以达到传统传统髌腱止点下移术纠正高位髌骨畸形的效果,还可明显改善患儿膝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皮瓣移植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溃疡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VSD联合皮瓣移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皮瓣移植术治疗。评定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溃疡面积及治疗结束后溃疡情况(溃疡创面愈合所需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所需时间和截肢率)、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及4周后观察组溃疡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溃疡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及肉芽组织形成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截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 24%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56.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VSD联合皮瓣移植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有效率较高,可进一步促进溃疡创面的愈合和新鲜肉芽组织的形成,降低截肢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2010年接受全程IMRT放疗的初治无远处转移的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单纯放疗,123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放疗综合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5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DFS)、局部控制率(LC)、区域控制率(RC)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5年OS、DFS、LC、RC、DMFS分别为:81.6%、67.9%、88.6%、92.2%、80.1%。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鼻咽癌5年OS的因素有年龄、性别、N分期(χ2=11.62、4.45、4.08,P=0.001、0.035、0.043),影响5年DFS的因素有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χ2=4.4、4.11、7.8,P=0.036、0.043、0.02)。接受IM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多为轻、中度。结论 IMRT治疗鼻咽癌可以获得较好的5年OS、LC、RC及DMFS,不良反应多可耐受,年龄、分期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