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F-30是金环蛇Cathelicidin基因编码的一种直链多肽,由30个氨基酸构成。基于细菌生物被膜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研究了BF-30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当BF-30浓度为1/2×MIC时,可有效的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考察亚抑菌浓度的BF-30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BF-30能够有效减少PAO1胞外鼠李糖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但对PAO1表面的疏水性并无影响。此外,亚抑菌浓度的BF-30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细菌群体感应系统中绿脓菌素的释放量而不影响细菌对过氧化氢的敏感性,表明BF-30可通过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生物被膜的形成。因此,BF-30有望用于治疗细菌生物被膜引起的各类慢性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SAP患者的病例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胆源性18例(41.9%),外伤性12例(27.9%),高脂血症性7例(16.3%),酒精性2例(4.7%),合并妊娠1例(2.3%),不明原因3例(7.0%)。早期手术17例(39.5%),其中行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置管引流术9例,行剖腹探查、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置管引流术8例。延期手术26例(60.5%),均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置管引流术,其中6例加行胆囊切除、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因病情严重放弃治疗,余4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外科手术在治疗SAP中仍然具有关键的作用,把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对挽救危重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所施行的163例肝移植患者中细菌感染病例,通过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细菌感染特点。结果:86例患者术后发生细菌感染,共分离出166株病原菌,患病率为52.7%。感染部位主要发生在呼吸道(68.2%),其次为血夜(9.6%)和中段尿(8.4%),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1月内,前两周最常见(81.9%)。感染的细菌中G-菌76株(46.2%),G+菌68株(39.3%),真菌24株(14.5%),其中以鲍曼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53.2%)。其中40例病人合并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恶唑烷酮类分别对G-菌和G+菌高度敏感。结论:细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应加强肝移植术后患者细菌的鉴定和耐药监测,争取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时不同手术方式选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4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患者,其中14例同期行手术治疗解除布加综合征后行肝癌切除术,10例行单纯肝癌切除术,两组患者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结果联合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4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1%、46.4%、20.6%。单纯肝癌切除组的生存期为2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23.3%、11.7%。联合手术可明显减少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同期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后患者血培养的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特性,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所施行的463例胆肠吻合患者中血培养阳性病例,通过血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血细菌感染特点。结果26例患者术后发生血细菌感染,患病率为5.6%。共分离出41株病原菌,感染的细菌中G-菌25株(61.0%),G+菌16株(39.0%),其中以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屎场球菌等常见,其中15例患者合并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碳青霉烯类和酶抑制剂类药物对G一菌高度敏感,而氨基糖苷类和唑烷酮类药物对G+菌高度敏感。结论血源性感染是胆肠吻合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应加强胆肠吻合术后患者血源性细菌的鉴定和耐药监测,争取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胆管癌(CCA)是源于胆管上皮细胞恶性增殖的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因疾病早期无特异临床表现,诊断困难,一经诊断多为中晚期,无法手术。即使采取手术切除,术后生存率也较低。无手术指征的患者一线标准治疗(SOC)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中位生存期小于1年。2020年4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培米替尼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款胆管癌靶向药物。对近年胆管癌靶向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胆管癌的药物研发以及临床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107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1).对照组选择胆囊三角入路,观察组选择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术治疗难治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难治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重症胆囊炎(SA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柘城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020-01—2022-10行LC的96例SA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LC组和PTGBD+LC组,每组48例。记录LC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数、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LC术前和术后24 h检测患者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PTGBD+LC组患者LC的手术时长短于LC组,术中出血量和中转开腹率、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24 h的血清HMGB-1、IL-6水平均低于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GBD后适时行LC治疗,有助于优化SAC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指标和术后恢复,且对机体的炎症因子影响较小。但需严格掌握PTGBD的指征和LC及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